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探究

社会体育志愿者自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在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和全面小康的普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主题”为检索条件,以“体育志愿者”为主题词,在CNKI官方网站检索近十年来有关体育志愿者的论文共计317篇,其中,与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有关的文献共63篇,通过选择与社会体育志愿者及其管理有关的中外学术论文,整理分析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研究述评。

1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概念研究

1.1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有关志愿者概念的研究基本相似,其中较为系统的研究是肖金明等人,其对志愿服务的定义是:以自身体力、智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自愿提供服务,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公益性行为,志愿者是志愿服务主要参与对象。

1.2体育志愿者与社会体育志愿者。体育志愿者主要提供体育服务,丛宁丽对体育志愿者的定义是:为了无偿给参加体育活动的团体或者体育赛事的人提供服务,而自愿将自己的时间、体育技术和技能不计报酬地贡献的人。社会体育志愿者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对社会体育志愿者的定义是:为推动社会体育发展,自愿将自己的时间、体育技术和技能等无偿为社会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自然人。

1.3志愿者管理与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对管理客体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职能实现目标的过程。高风尘认为,志愿者管理包括志愿者招募、项目开发、培养、培训与激励五个环节。本文对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定义是:以社会体育志愿组织规范化、制度化为起点,运用管理学方法对社会体育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与评价等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

2国外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研究

2.1社会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对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障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权益。例如美国的社区大都建有社区体育中心,体育配套设施齐全,政府负责各类设施的建设标准,并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各州具体执行。在志愿服务的工作上有很多细节的尊重,注重发展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并且学者研究发现完善社会体育志愿者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高效选出真正有意愿并且有时间参与的社会体育志愿者,尽可能多收集志愿者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参与动机,更好地分类“核心”与“外围”体育志愿者。综上所述,国外社会体育志愿者的研究弥补了国内发展的空白,社会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选出真正有意愿的体育志愿者并且更好地调动他们加入进来,使更多外围志愿者转变为核心志愿者。

2.2社会体育志愿者激励管理研究。国外对于社会体育志愿者激励管理研究成果涉及不多。从影响志愿者参与因素分析,学者将社会体育志愿者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和机构两个层次,分析了人们做出成为体育志愿者决定时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吸引更多人加入体育志愿队伍。对志愿者做出的承诺分析,学者提出了体育中心、志愿者团队和志愿者角色三个目标的承诺维度,可以根据承诺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激励,增加体育志愿者的自我效能。综上所述,国外有关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文献主要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中使用的便利抽样方法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可能存在偏见和主观,研究结果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群。

3国内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研究

3.1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机构研究。体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体育行政部门是社会体育志愿者主要的管理机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机构的协同和公信力两个方面。关于体育社会组织与体育行政部门关系的研究:一方面,祝良认为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但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此过程的机会较少,自身能力和承担活动的能力还不高。另一方面,王志文认为我国利他观念还未形成,慈善事业受到人们怀疑,但由于体育事业的公共属性注定了体育事业是公益事业并将长期存在。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机构公信力的研究:陈丛刊等人认为目前我国存在社会力量发展薄弱,体育社会组织存在数量较少,专业性不高等问题,继而其公信力不足,并且服务主要集中在微小的项目上,所以民众对其的监督和建言作用较为薄弱。对此王凯提出了体育内部和外部的元治理模式,以政府为中心,构建“强政府,大社会”结构,首先要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其次,处理好各体育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创造多元共治的体育格局;最后,形成有限干预的强政府,提高体育社会组织的公信力。综上所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行政部门和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管理,然而对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工作管理系统和发展规划等治理路径的研究还不足,如何拓宽志愿者与居民建言献策途径,还没提出完善的解决办法。

3.2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制度研究。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制度是开展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制度保障。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研究:社会体育志愿者多数情况往往身兼数职,因此社会体育志愿者应受到法律保障,而国内相关政策法规却很少,无法切实保障社会体育志愿者开展社会体育志愿活动。我国目前还没出台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法律,现行的只有各省市出台的“条例”和“办法”,但其只针对有志愿组织的队伍,而针对草根体育社团,相关的管理文件还没出台。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从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权益保护和立法层面对体育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政策法规的缺失导致志愿者权益得不到重视,可见法治是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和治理的基础。发现和明确现阶段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制度的不足以及相关权益保障的缺失,能够为出台全国层面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3.3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机制研究。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开展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关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常态化管理、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常态化管理机制的研究:万发达等人认为目前社会体育志愿服务工作主要依赖于政府提供,体育社会组织在选择项目时偏向于见效快、难度低和经费少的项目,社会体育志愿者参与的体验感随之下降。因此应该打破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垄断,明确政府职能,形成顶层与基层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网格化”的互动式模式:维护顶层设计权威的前提下,汇集基层体育方案,整合基层体育资源;促进顶层与基层之间互动,实现基层多元主体的互动与协商。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研究:一方面,建立操作性强的物质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给予一定津贴补助的物质奖励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体育志愿者期望的激励方式中对精神激励的占比较高,但相当多的精神激励也无法落到实处。马娜娜调查发现:专业技能和升学的政策优惠是社会体育志愿者最为期望的激励方式,然而我国对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主要体现为荣誉激励,激励措施有效性较低。关于社会体育志愿者评价考核机制的研究,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机构没有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评价,所进行的奖励是通过自下而上评比产生的,缺少准确信息,激励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学者提出建立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志愿者给予激励奖励。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惩戒机制作用,通过负向激励的约束,对社会体育志愿者不当行为进行约束,规范成员的行为。综上所述,学者分别从物质、精神激励两个方面论述社会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显得有些片面。以后的研究更应借鉴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加强对社会体育志愿者内外部激励机制的研究,在注重社会体育志愿者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要,完善社会体育志愿者激励管理机制理论。

4小结

4.1已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综述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国外有关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文献主要从定量分析角度进行研究,文献数量虽然不多,但相较于国内其研究深度更接近于问题的本质。国内有关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文献主要从社会体育志愿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和分析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文献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对社会体育志愿者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也有部分学者对体育志愿者的现状进行定量调查分析,但研究的深度不足,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4.2未来研究的建议。通过借鉴国外调查统计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分析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机构如何更高效参与社会治理,规范部门的权限划分、运行机制、规章制度。发现和明确现阶段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制度的不足以及相关权益保障的缺失,研究社会体育志愿者内外部激励机制,解决体育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以当前社会体育志愿者管理的研究为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探寻当前社会体育志愿者治理存在的困难及其问题成因,构建社会体育志愿者的治理路径,完善社会体育志愿者的管理和治理理论,指导社会体育志愿者的志愿服务。

作者:代培龙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