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策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新媒体”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代语境,社会主义责任感的培养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以新媒体为契机。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充分借助新媒体载体的力量,将社会责任感内容融入大学生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思政政治教育
一、对新媒体的内涵解读
(一)内涵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文化传播、信息传播等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及生活方式等产生多种语义的表达。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新的传播渠道,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新的传播终端,以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媒体[2]。新媒体的文化传播具有即时性、隐蔽性、传播广、速度快的时代特征,颠覆传统媒体架构的社会信息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信息传播及时性
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内容的传播都要需要严格审核,信息传播有相对的滞后性,但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瓶颈,人们利用移动客户端实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将党中央的新思想、新举措、新安排或社会责任感有关的知识等内容以最快的方式传给受众者,交流讨论也可不受时空限制。
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相比传统教育载体,新媒体的教育突破时间、空间、途径的限制,新媒体技术可以将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以声形再现、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以语音、视频方式、或生活场景传输给受教育者。丰富的传播内容可增加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吸收,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3.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单项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而新媒体时代,被教育者可以对教育者在网络上的内容进行评论和转发,教育者也可以对评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回复,极大丰富了教育环体,增加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加强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度。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体现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新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亦是如此。为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规避起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其正面影响加强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作用。
(一)新媒体可以加强教育者与学生间的亲和力
传统教育下,限于人员编制的影响,一名高校教育者要管理百名或者更多的学生,教育者与学生之间需要面对面的谈论交流,学生碍于矜持、戒备和隔阂等因素,不会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成为消极被动的接纳者。而在开放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教育者可以建立班级、支部的QQ群、微信群,传递通知和各类正能量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将抽象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教育,减少学生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反感厌倦情绪,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
(二)新媒体可以加强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新媒体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使社会责任感内容更加趣味和形象,对于追求个性创新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承载的教育内容也更具有吸引力,有效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内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深度认同和践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高校可以通过个人PC、校园LED和手机等教育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获取教育资源,通信“微信息”将宣传教育内容慢慢渗透学生的情感,大大提高教育的辐射力和覆盖面。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和立体性的长期工程,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需要多元主客体的参与交互,共同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方式。
(一)把握思想政治话语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滋养
高校需要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占领并守住新媒体阵地。高校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牢牢占领主阵地,把握话语权。把握好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高校应加强传统文化的制度建设,从而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努力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一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精神富有的栋梁之材[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科主阵地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都是强调主客体二分,即强调教育者是施教主体,处于主体性地位,而受教育者则是客体,处于被动受教地位[4]。师生关系不平等,大学生是客体,是受众者,教师占主导地位,具有绝对话语权威性,导致学生缺少学习沟通的主动性。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科的主阵地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冲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理论只有接地气,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才能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仰和实践准则。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新媒体队伍
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新媒体队伍是社会责任感教育成效的保障。新媒体社会责任感队伍的培养,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也要加强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老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使每个队伍都能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合格力量。新媒体时代,教师要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视野,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思路,学会新媒体知识,设立高质量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实时正能量信息,提供在线辅导咨询,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互动。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其自己的新特点和传播语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要使用与新媒体相适应的“微语言”。
(四)深化实践育人,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式的、不断重组或重组的过程。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积极参加到大大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真负责地把每项社会实践活动做好,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唤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凝聚成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不仅要参加党团、各级各类协会等校园实践活动,还可以利用参加暑期实践或到企业、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丰富社会阅历,改善精神面貌。高校要科学规划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目标等方面,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作用,达到将社会责任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四、结束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活动,让社会责任感内容深深地固化于大学生头脑中。
【参考文献】
[1]《十谈》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7-166.
[2]侯东喜,乔长水.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66-6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25.
[4]周先进,邬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6.
作者:李园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