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为中心”进行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制度化管理本身具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管理力度是高校教师管理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高校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高等教育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能有效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高校管理制度化改革与人性化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高校制度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而高校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现状
制度化管理是指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高校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理论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古典管理理论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社会和经济理论》中提出来[1]。制度化管理制度被称作“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或“官僚制”,是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手段协调各个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它主要依靠的是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高校实行制度化管理,那么高校管理的各项活动就应该遵照制度来执行,高校管理者行驶权力的范围、方式都应该以制度作为依据,所有被管理者的工作和言行都必须符合高校管理制度的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以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人性化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要素,并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高校人性化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出发,强调教职员工在高校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尊重、依靠教职工,努力构建和谐环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高效完成管理目标活动[2]。
2制度化管理的缺陷
制度化管理在我国高校被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学校事务上升为学校规章制度。但是,制度化管理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2.1制度化管理具有僵化、不够灵活的特点
大部分高校制度制定的出发点是把教师当成被管理的客体,把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等级化和量化,按照统一的标准,以完成教学目标、工作任务、科研项目和提升高校品牌作为目标所制定出来的。因此,会出现高校管理者以行政职务自上而下的管理,强调管理者本身的权威性和地位,常常以不容置疑命令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长期以往,教师队伍只能被动地按照制度和命令开展工作,教师队伍本身的所思所想以及真实的心声被压制,容易造成教师队伍出现职业倦怠,抵触高校管理层,引发不良情绪。而实践当中,出现了不少高校管理者通常是行政人员与教师队伍对立,双方互相不理解的情形。
2.2制度化管理容易造成一刀切的问题
制度化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一视同仁,统一安排统一执行。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通过量化的形式,如按照教师的上课课时、参与培训情况、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所参与的课题以及所获得的奖项来进行考核。这种方式有它本身的优点,它相对于以情感打分显得客观科学。但是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精细和量化容易造成极端,只有原则,没有灵活,没有变通,与被管理者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相违背。
2.3不利于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交流
高校制度化管理一般以强制力为主,以权力为中心,崇尚权力而轻视人。在管理过程中,以条条框框对教师进行约束,以经济和行政手段对教师进行约束,但是制度不可能穷尽教师出现的所有情形,也无法对每一种情形进行细化,容易造成一些惩罚出现偏差,造成被惩罚者的心理不适。如果制度不能给教师一个公正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教师的逆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进而把这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2.4管理制度内容的滞后性
比较早期的高校管理制度一般是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计划与安排进行制定,没有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习惯性地按照国家或地方的需求来规划和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也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改和完善制定,使高校管理趋同于行政管理,一成不变。这些都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如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与创新,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僵化和呆板,培育出的学生也不具有社会竞争力。
3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1加强人性管理力度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管理制度化有它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以上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应该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来源于人的多种属性之间的相互制约[3]。人性化管理于制度化管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尊重管理对象为基本出发点,运用非行政权力手段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层级差别,使被管理者比较容易接受管理,自愿地接受和承担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指标,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和智慧。人性化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它强调人的平等性、社会性,突出人的个性化,注意人的个性需求。与其他管理方式相比,人性化管理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4]。人性化管理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和谐,从而形成教学管理的和谐本化环境。其次,人性化管理可以使教师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教师对工作将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性化管理以教师本身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心灵需求,听取教师的心声,突破了管理者和教师队伍之间的心灵鸿沟,突破了层级间的隔阂,使教师与管理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沟通交流更加充分,使管理者管理起来更加的顺利。再者,人性化管理的“人文关怀”特征,根据人的需求和内在动因对待每个被管理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强被管理者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被管理者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展示。最后,高校的规章制度不可避免会存在僵化和不够灵活性的特点,因为人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因此可辅助于人性化管理增加管理的弹性,做到既能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又可以照顾到高校教职工的利益。一个在现在还相当不错的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那么在调整和完善前的过渡期更会出现诸多问题,此时就应当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作用。
3.2人性化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要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要保障教师合理的利益,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实现学校发展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表面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实际也推动了高校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双赢”。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要明确以下两点。
3.2.1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人治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并由制度提供保障,强调在管理中要有“人情味”,制度是第一位的,但权力不是第一位的,管理过程中使教师乐于接受,减少教师抵触心理。人治化的本质就是处理问题过于弹性化[5]。人治化的管理指当权者以个人意志代替规章制度,即“以人为治”,凭个人喜好或观点对教师进行管理。人治化管理下,容易造成“阿谀奉承”之风,真正的民意和有用的建议都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学校表面一片祥和,实际干实事有能力的人却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学校容易流失人才,制约了学校的发现,也使教师消极怠工,学校呈现逐步走向衰落的局面。
3.2.2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宽松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是在管理制度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对同一事情不同情况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处理,给教师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不是一概而论,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宽松化管理是只教育不处罚,是在超出管理制度范围外,管理者变成毫无原则的老好人,只追求与教师“打成一片”,使规章制度变成一种形式,最终使学校呈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综上所述,加强高校人性化管理的力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制度化管理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需要依靠人性化管理进行弥补,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两大支柱与基石,而人性化管理的力度直接影响了高校管理效果。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应该在制度化管理的前提下,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力度,对提高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1(6):96-99.
[2]金友鹏.略论高效科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8-80.
[3]韩奇生.高校建立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9):31-33.
[4]尉乐音.高校管理中的人性化追求[J].前沿,2013(16):14-15.
[5]姜丽静,彭虹斌.教育管理中人治问题根源与应对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09(3):77-79.
作者:范黎颖 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