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产物,虽非政府机构,却也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系统,国家会对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其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此,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模式的特殊性。2011年,我国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事业单位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规范了政事关系,调整了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体系设计。在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吸取了国内外各类机构和企业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本单位进行管理模式改革试验。试验有的已经成功,也有的仍未成功,仍未成功的原因复杂,除了因为事业单位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人员众多而使得其改革任务艰巨复杂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某些事业单位采取了片面侧重某一类管理方式而忽视多元化管理的统一协调。
科学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度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健全完善的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有章可循,公开、公正、公平地规范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权责明确,使工作更加顺畅;通过科学合理的决策、规范精细的流程、标准严密的考核推动整个单位日常的运行和持续发展。然而很多单位在严格执行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得益于制度化管理优点的同时也受制于制度化管理的一些弊端。弊端一:存在于制度的制定中。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从属于政府机关,属于某一机关单位的二级机构,这一性质促使某些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直接套用上级单位或者别的兄弟单位的规章制度,甚至是根据某几个领导的意愿制定而成。根本不是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员工意愿的综合反映,制度执行起来阻碍重重。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这些制度得不到员工的真心赞成和拥护,那么再事无巨细的制度执行起来也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弊端二:存在于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依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名言,某些事业单位参考企业制定了巨细无遗的制度,囊括内容大至单位发展目标,小至日常考勤,并严格地执行着,员工日常任何行为皆套入制度中去进行管理,高歌着“责任清楚、标准规范、落实到位、工作有序”。可是过犹不及,尤其一些以课题科研为主或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的事业单位,他们的工作内容可分为相对独立的单个课题研究、单个项目技术支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员工需要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工作,在课题和项目完成后或没有课题和项目时,员工甚至不需要“坐班”。这些事业单位独有的特色,使得制度化的管理优点变成缺点:“责任太清楚”,员工就只知道完成自己职责所在的工作,没有合作精神,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只知道“标准规范”,员工就可能失去主观能动性;只求“工作有序”,员工只是遵章守纪,按部就班,慢慢变成墨守成规,硬生生地把单位变成“一潭死水”,把员工变成机器人,如此久之,将使整个单位工作气氛沉闷,员工的冲劲和干劲不足,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监管过于苛刻,引起员工的厌烦情绪,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使得员工没有归属感,员工与单位之间只存在着利益关系,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
二、永葆生机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根据员工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等因素科学安排其工作岗位,并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促使员工的成长以及个人价值与工作能力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故此,人性化管理往往被视为比较高级的管理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然而,过于强调人性化管理,毫无原则地推行人性化管理,也是有弊端的。弊端一:把人性化管理误解为“人情化”管理。事业单位也是编制体制单位,人们常常认为有编制就等于“铁饭碗”,如果单位领导一味地只讲人情,大搞平均主义,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这必会消磨掉职工工作积极性,工作得过且过,混时度日,单位发展壮大则成为一句“口号”。弊端二:把人性化管理误解为“任性化”管理。以领导个人喜好和主观看法为准则的管理模式,职工的薪酬和升迁不看工作能力和成绩,只靠领导的喜好和裙带关系。这必会消磨掉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唯领导命令是从,整个单位发展水平取决于领导个人的管理水平,这与某些私营企业老板决定一切毫无差别。
三、各取所长,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
中国社会本身是一个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没有了人文关怀的制度化管理,容易把职工变成冰冷无情的“机器人”;但没有了科学严格的制度作为依据和前提的人性化管理,容易把职工变成自私懒散的“小人”。实际上,“人性化”与“制度化”并非绝对对立的两面,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用于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尽量地维持在一种较高的水平,而人性化管理则是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对制度化管理的一种促进,能充分激发起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人性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发展、成熟的体现。无论是以人性化管理为主还是以制度化管理为重,其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断地提高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为社会持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人们生活得更自由、更美好。健全的制度需要通过人性化管理的手段才能真正把制度落实到位。首先,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让广大员工参与到制度制定当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中他们的才识和智慧,如此才能制定出真实反映他们意志和愿望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员工理解和拥护,才能使员工认真遵守制度。其次,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严格要求职工遵章守纪,也要重视人文关怀。例如,目前事业单位中的中坚力量大部分是70后、80后人群,他们基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有时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急事、难事需要请假之类,而有些事业单位所实施的人事管理较为严格,不管是何种原因的请假,均认为缺勤行为,或不留情面呵斥批评或是扣除全勤奖金等。虽然严格地执行了制度,却容易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管理人员在认真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人性化管理手段去落实制度化管理的目标。“人性化”管理必须在一套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推行才能充分发挥出无比的优势,这是“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最大的区别。人性化管理,从员工的个性特征出发,在单位内部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忠诚、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创造单位更高效益的目的。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本单位的特点,深入研究探索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点、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效结合、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
作者:吴薇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