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发展研究(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发展研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发展研究(5篇)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

摘要:

进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实行模拟仿真实验法进行教学是必然趋势,提出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法;效果;评价

一、实验教学法与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实验软件,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借助实验对象的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仿真软件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为实验对象,使用相关软件及配套的案例库、数据库,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模块实验方案;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或指标,使学生观察、操作实验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六模块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法。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用型本科发展目标定位于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定位要求应用型本科教学要着重培养动手与操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极具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通过实际运用,才能达到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在中国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迅速发展,形成不同于理论教学的鲜明特色:师生互动充分、学生参与度高、面对职业实用性强。不少企业已开发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产品,如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软件等。实验教学法正在成为弥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方法不足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的发展优势

1.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利于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实验教学法的软件内含模拟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和方案设计实验,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完成为主,指导教师辅导、优化、评价实验方案,实现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2.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实验教学中,由学生分组扮演人力资源规划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劳工关系专员等角色,根据实验中的企业战略和外部竞争态势通过小组讨论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重视理论,轻视实际职业技能的问题。

3.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大学生对上机互动学习兴趣浓厚。实验法教学环境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登陆软件可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竞争、合作、论坛交流、成绩排名、优秀成果汇报,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和潜能。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的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

硬件上,需设教师指导观摩区、学生操作区、学生讨论区等,方便教学的知识传授、团体互动、监督控制;软件上,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案例分析和综合实验软件建设为重点,培育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能力。二要全面涵盖六大模块基本操作软件,改变许多院校实验模块单一,不能完整涵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现象。三要配备与综合案例分析软件相关的法规库和案例库,促进学生规范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并与综合实验软件、六模块操作软件相配套。

2.建立完善实验教学的“双导师”人员配备。

理论教学要和实验教学相联系。实验教学要形成“双导师”:一个导师是理论教学专任教师,专任教师须进实验室,教师经严格培训,掌握实验教学指导方法。第二个导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职人员,他们进实验室提供真实案例,指导方案设计,并对改进实验软件以适应现实变化发展提供建议。

3.完善模拟仿真实验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一,六模块软件实验任务完成情况,以实验报告撰写质量和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贡献度为依据量化打分。第二,综合实验方案由学生分组,各组软件对抗操作成绩排名和实验方案成绩排名加总打分,构成综合实验方案评价排名。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法规学习评价由学生登录法规库自测打分并由教师点评。

4.模拟仿真实验要和学生实习、就业相结合。

以实验教学为枢纽,使学生接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职人员培训,实验设计方案若被企业导师认可,即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就业。切实强化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5.对模拟仿真实验要出台统一的开发、使用、监督、评价办法。

模拟仿真实验教学虽已有所发展,但仍缺乏统一实验教学软件开发、使用、监督、效果评价办法。应成立专门软件教学管理专家组制定相关办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总之,为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应多管齐下,尽快全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的发展。

作者:叶宁 单位:武汉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法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5)

[2]杨嘉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初探——模拟软件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第二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之间人才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必备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对集团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人才又非常匮乏,因此许多应用型高校为及时改变目前人力资源方面人才匮乏的局面,纷纷在校内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类高校打算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专业、具有更强应用性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兴起的时间比较短,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研究该专业在实践性方面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目前是人才管理方面比较规范化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质量的提高。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中,明确提出高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光靠文凭行走江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尤其是实践性要求较强专业的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从大学时期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的投身专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其实对任课的年轻老师也是一项挑战,许多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性经验,在教学方面非常吃力。

二、现阶段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实践性教学资金的投入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的投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训地也就化为乌有,更不用说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的结果最终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到了工作中,也肯定会逊色于同专业的其他人。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这也就导致了老师尚且处于学习的状态。同时,许多老师都是年轻的老师,大部分缺乏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理论式的教学,缺乏实践方面的指导。

3.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据了解,现阶段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却非常少,大部分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仅仅是形式化,没有深入实际,大部分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仍然以过去的理论性教学为主。在时间分配上,理论性教学占据了课程学习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加大实践性教学资金投入。

实践性教学其实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想真正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资金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配备雄厚师资力量,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

应用型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实践性教学改革,除了要给学生配备理论指导老师,还要给学生配备实践性质的老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让老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

传统的人力资源专业的教学模式,虽然理论课与实践课都具备,但是对于这一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实践课的比重应该加以提高,至少应该占到总体课程的三分之二,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主动的学习。

作者:刘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易建辉,付锋莉.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与改革[J].科技广场,2007(12):185-186

[2]周元福.高等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措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4):150-151

[3]杨新荣.构建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08(11):66-68

第三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研究课题:

天津天狮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13007。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文章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名列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1993年在我国开办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先进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管理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该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热度持续不减,很多新建本科高校也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其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但高等教育高校设置的结构化矛盾和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倾向,使得新建本科高校不得不更加关注自身及所设置的各专业定位和特色问题。随着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的正式出台,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更加坚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并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其开办的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实现方式也在不断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新建本科高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其本身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得到了新建本科高校的一致认同。但囿于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社会认可度、学校品牌等方面因素,新建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不能满足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1.实践教学学分及时间安排不足

新建本科高校大多能够按照教育部2011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有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等项目。但实践教学总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20%左右,这中间还包括思政实践和军事训练,用于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学分实际只占15%。而在学时的安排上,除思政实践和军事训练外,大多集中安排在第二三学年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和第四学年的下学期。这种极低占比的实践教学学分及时间的安排,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难以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上也难以保证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满足不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差别不大

对完成培养目标而言,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是相互促进的。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有关问题。在有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实践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实践教学大多采取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上机模拟练习等方式进行,对学生而言似乎还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并没有太多的实践能力锻炼设计在内。这样的实践教学达不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3.实践教学可利用的资源较少

新建本科高校一般很少建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很少建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实验室,大多是与相关专业共用,或只是拥有一套含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相关教学仿真软件。有的新建本科高校甚至没有实践教学相关科目的教材或课程指导手册,有时需要相应的任课老师根据实践教学对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临时编写。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让很多实践课程教师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二、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用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理论化、学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无论是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还是专业培养的要求,新建本科高校大多已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较少的学分、较集中的时间安排,显然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之一。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去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通病。

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落后

实践教学对指导老师的能力提出了不同于理论教学的新的要求。要想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相关实践经历和经验并善于总结指导,这些应该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一样成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必备的条件。新建本科高校中的教师目前极少数具备这样的条件,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实践教学理论化,不能更多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缓慢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项资源的支持,包括各项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实习实训基地等。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整体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依赖自身能力建设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工作进展缓慢,立项少、成果不明显;理念及资金的匮乏,导致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验室计划不断拖延;缺乏社会知名度和总体规划,导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挂牌少,真正能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发挥作用的更少。

三、优化新建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建本科高校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上要不断优化。

1.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在当前普通高校改革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应该是培养能较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诚信品质、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熟知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及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业务技能,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围绕此目标,新建本科高校应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按《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的要求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高到专业教学总课时的30%以上;科学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的要求,对各职能模块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都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做实做好课外实践环节,通过沙盘训练、学科竞赛、模拟职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深化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专注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深化实训课程体系改革,要不断对实训课程的内容、形式进行研究,既要做好实训课程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的对接,也要处理好实训内容的更新问题。本科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应该涵盖各职业功能的所有工作内容。例如,在招聘与配置上,实训的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包含招聘实施、招聘评估、人员配置、劳务外派与引进等项目,还有结合当前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细化实训项目的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考核标准等。在项目实训中,要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推行项目教学与专项演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业务技能。

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能力是影响实训过程是否顺利、实训效果是否达到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当前所有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的任务之一。新建本科高校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教师通常很少,教师队伍大多由青年教师和兼职的退休教师组成。实践教学一般都由青年教师来担任指导。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对很多本科高校来说都显得较为迫切。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支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自己,或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或实践锻炼,使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熟悉当前社会不断涌现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问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在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积极引进有丰富经验、并具有教学指导能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中来。

4.多渠道并举,开发利用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新建本科高校应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流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在构建知识教育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实习的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就是校内的专业实验室和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当前部分新建本科高校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滞后的原因,既有资金投入上的缺乏,也有认识上的不足。学校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并要采取多种方式寻求社会和政府的支持,采取企业投资共建或捐赠、政府立项支持、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而对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不局限行业、规模、地区,按照高校与基地单位共赢发展的思路来进行开发。要关注基地单位的需求,多通过帮助对方解决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或实现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实训实习合作。

四、结语

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所面临的课题,也是广大高校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学习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并需要持续探索实践教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把握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作者:刘胜地 单位:天津天狮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

[2]郭利辉.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三本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4(8)

[3]尤利平.地方高校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4]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1)

第四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对策

摘要:

近年来,社会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面临较大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的基础,对经济类及管理类学生多方面知识的学习都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不重视,不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无法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对其发展造成较多不利影响。对此,本文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对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职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问题

1.培养目标问题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的设定极为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其素质发展产生影响。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性。部分教师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且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目标与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相似,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2.忽视实践教学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不能根据学生素质发展需求,设置教学内容。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溉,使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部分学生不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此外,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根据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创新,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学习人力资源知识。此类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高校与教师对实践课程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安排不恰当,理论课程比实践课程多,且实践课程费用投入较少,不能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3.课时安排问题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过程中,课时安排工作是较为重要的,决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间安排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部分高校为了节省人力资源课程时间,将几个班级安排到一起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大课程,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设置较好的教学计划,无法对教学每个环节进行优化,这就使得出现较多教学问题。在一般情况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需要几个大课时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的教学改革,但是,部分高校甚至无法有效为学生安排实际案例的讲解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升。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不重视,这就导致出现较多教学问题,无法有效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率。

4.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忽视课堂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生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专业知识,学生也很难理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更无法自主探究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对学生专业发展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另外,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不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换言之,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主动发言权,教师授课灵活性较差,这就导致高校人力资源教学出现较多效率问题,无法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部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出现较多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能够更好提升学生专业素质。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案例的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细致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践能力加以提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对问题自主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资源以及管理程序特点,与教材知识相关融合,通过对案例的创新,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引进案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案例进行阶段性的创新,不可以一味的应用部分案例,避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案例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全面人才。

2.营造教学场景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场景的营造,引导学生更好的提升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学会营造学习场景,具体教学方式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建设相关实验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营造教学环境,使学生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保证其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例如:教师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对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包括角色的扮演、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这样,就可以使其亲身感受人力资源管理的艺术性。同时,相关教师应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保证其可以更好的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效率,将实验室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实验内容加以重视,要以职务分析等为重点教学内容,实验的方式要以模拟为主,根据相关工作职位需求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了解公司实际运营模式,保证能够更好的增强实验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先进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课程的完整性,使实验环节更加真实。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企业知识,使学生社会能力得以更好的提升。其次,创设情景教学模式。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重视情景教学模式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实验课程中。与其他课程相比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实践特点较强的,教师通过情景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要求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例如: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情景教学模式,将教室作为市面上的某个公司,要求学生利用自身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执行工作,在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进而形成较好的合作精神,通过对相关角色的转变,更好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此时,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应该将现实中的场景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在学生角色变换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情景模式中学习,扮演不同角色,可以学习到不同职务知识,进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增强学习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最后,重视校外活动。在高校人力资源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重视校外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社会知识,高校与教师都应该对校外活动进行开展,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此时,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平台的建设,保证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市面公司的练习,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加强自身实践能力,进而能够在日后的社会工作过程中,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技术咨询活动,保证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培训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在反思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以增强其社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工作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一言蔽之,高校应该重视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唐素珊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赵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7):176-176

[2]陈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改革刍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7-178

[3]尹海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116

[4]丁功慈,李素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90-92

[5]付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139-140

[6]温芳芳.基于情境模拟法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09-211

[7]张慧.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4):203-204

[8]何月霓,莫小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华章,2011(18):139,278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必修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未来工作的岗位胜任力。非管理类专业学习此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差异性。文章在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开设理由出发,按需设置优化课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对非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非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素质全面型,不仅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还应对社会实践有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准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求职技巧,“求职众生相”屡见不鲜。初入职场,从未规划过职业生涯,履行岗位职责不尽人意,难以适应职场。在高校尤其是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忽视人文社科类学习,对认识社会和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高校为让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而开设的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都会遇到诸如签订劳动合同、薪酬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它不仅能够帮助了解招聘单位的组织构架、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劳动关系,而且能指引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效地找准工作、适应工作、胜任工作。然而,非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人力资源管理与纯理论课程的性质不同,它是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践是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是否能指导人力资源实践,而此门课程的教学设置是否科学,决定了是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二)普知性

当今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组织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知识结构的精英,诸多人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职场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基于社会实践总结而出,不少人虽有兴趣关注,却是一知半解,无法系统地掌握应用。为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应对经验加以抽象,理论联系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普知率。

(三)多学科性

人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用的多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由社会实践总结而出,它来自于多个学科,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理论,正是以上学科与理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

二、非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入门慢,教学目标缺乏特殊性

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往往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案及知识结构熟悉,接触到人力资源管理,起初有可能对与自己不相关的知识理论产生学习疑惑,认为该课程与自身专业无联系。与教授管理类专业学生不同,非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与此课程的应用实践性决定了必须与非管理类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欠缺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摆脱单纯的理论讲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模块,比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薪酬、培训等,简单易懂,由老师带领案例情境的分析和判断,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大都为国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能会“水土不服”,而国内案例介绍不深入,起不到案例教学应起的作用,无法让学生吸收、启发并运用。另外,实践教学安排时间少,内容单一,仅表现为论文和调研报告,学生学到的不是实践直接获得的一手知识,而是间接知识,对今后怎样有效开展工作仍很迷茫。非管理类学生教学时间仅限于课堂,任课老师大都为管理学院教师,师生之间交流时间仅限于课堂,易出现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要求的情况。

(三)评价形式单一,缺乏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课程考评方式传统,即以出勤率为主的平时成绩和以卷面成绩为主的期末成绩,两者各占相应比例组成考评方式。虽能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度,却无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死板的考试方式弱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出勤率,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是基本能力,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却无从考量。

三、非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一)课程开设理由

对于非管理类专业学生,从未学习过经管课程,对企业经营管理概念模糊,所以应从课程开设理由出发,尤其是第一节课,避免用专业化、抽象化的词语,转通俗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让学生易懂、易记。例如,请学生谈谈开设这门课程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各抒己见,建立起管理类专业教师与非管理类专业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结合今后每个人都会遇到职场上的招聘、绩效、培训、薪酬等问题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把握企业的组织构架、明确岗位职责,以及在出现各类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如何针对性地解决。总之,第一节课告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关系,激发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

非管理类专业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能力和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培养学生成为各个专业领域中的有效管理者,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教师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尤其是针对各专业发展现状及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例如,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那么当今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如何解决?

(三)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直观且互动性强,通过演示操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非管理类专业学生,难免会觉得招聘、培训、绩效、薪酬、职业生涯等理论知识抽象和枯燥,利用影音视频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授招聘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非你莫属》、《职来职往》、《就等你来》、等关于招聘与面试的电视片段,提醒学生观察应聘者和面试考官的言谈举止,并让学生对应聘者的表现分析和评价,再将之与视频中专家的分析和评价进行对比,为毕业后应聘面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学生在已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选择代表性强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诊断案例、找出解决方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特别是非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当的案例讨论,符合学习过程由感性到抽象、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第一,引入教学重点时,采用小型专题案例,不管是就业者还是管理者,今后都会遇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第二,引入争议型案例可加深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第三,在整个课程结束或部分章节结束后,采用综合型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把握知识体系和全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均为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能够让学生逐渐归纳出知识脉络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

3.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是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实践活动模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教学效果。例如招聘章节,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第一步,小组拟定所招聘的职位,撰写岗位职责和工作说明书;第二步,设计招聘广告,选择招聘渠道和平台;第三步,设计面试的题目和评分表;第四步,招聘面试,学生既要在本组内充当招聘人员,也要被教师随机分配至其他组充当应聘者。面试情境模拟完成后,双方发表体会,招聘方同学认为,在员工招聘时要熟悉公司的历史背景、价值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标准,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加强沟通;应聘方同学认为,要了解招聘单位的岗位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分析自己应聘此职位的优势。情境模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小组分工又决定了所有组员必须相互支持和配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改进考评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成绩的评定,应改变普通课程考评方式,加大平时学习及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之前提到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团队,那么对每个团队的考评就可分为现场知识汇报效果、小组评估报告、课程资料等学习成果。另外结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讨论发言等,这些均可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而期末卷面成绩占50%,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非管理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原则,适当运用如上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思维,教师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作者:杜宇 李楠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人事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莫巧玲,李杏,唐薇,等.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54-155.

[2]景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105-106.

[3]于飞.理工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