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力资源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一、探究型教学法

探究就是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主题有针对性的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并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因此,探究型教学法中知识内隐于问题,教学过程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理论上说,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本应是学生自身的任务,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调动学生问题意识,以激发其求知欲。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让学生学习和实践企业管理的真实过程,以此培养学生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而探究型教学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可以有效模拟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套有效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例如,在薪酬管理一章讲解基本工资的概念以后,需要讲解绩效工资的概念。可以由浅入深的设置三个问题:(1)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同属保障员工温饱的底薪范畴,为什么企业要把员工部分底薪设定为可浮动?(2)有没有岗位只有绩效工资,没有基本工资?(3)在底薪一定的前提下,组织依据什么原则确定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在讲解激励工资的概念时,又设置三个问题:(1)激励工资和绩效工资同属于不确定的浮动工资,对员工而言,这两种浮动工资是否有区别?(2)既然与员工的个体绩效关系不大,为什么组织还要发放激励工资?(3)从企业财务上分析,激励工资和绩效工资在核算方法上是否会有区别?以上这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入分析相关概念,展现思维的层次性、综合性、批判性等品质。由此可见,设置问题在探究型教学法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二是控制学生思维节奏,防止其跳跃式思维导致知识点的遗漏。三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问题设置也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即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在学生理解能力内,但又是尚不完全明确的,从而引起学生的疑惑或心理紧张,调动求知欲。二是阶梯性原则。即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设置一个问题链条,最终完成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合理限定原则。即课堂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所讨论的内容和答案限定在合理区域,要求学生在此区域内探究,以防偏离课程主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掌握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应用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的编写。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案例本身就来自于真实的管理场景,并再加工以突出管理冲突。因此,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现实应用基础,极大的提高学生求知欲,激发其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诉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时,可以设置一个实际案例:某企业经营者在跟一个朋友闲聊时抱怨说:“我的秘书安妮来了两个月了,什么活都不干,却整天跟我抱怨工资太低,吵着要走,真烦人。我得给她点颜色看看。”朋友说:“那就如她所愿——炒了她呗!”企业经营者说:“好,那我明天就让她走。”“不!”朋友说“那太便宜她了,你应该明天就给她涨工资,翻倍,过一个星期之后再炒了她。”企业经营者问:“既然要她走,为什么还要多给她一周的薪水,而且是双倍?”朋友解释说:“你现在让她走,她只不过失去了一份普通工作,她马上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再找一份同样薪水的工作。一周之后让她走,她丢掉的可是一份她这辈子也找不到的高薪工作。你不是想报复她吗?那就先给她加薪吧。”一周之后,该企业经营者开始欣赏安妮的工作,尽管她拿了双倍的工资。请问,(1)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初期出现何种偏差,导致秘书消极怠工?(2)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后期是否也出现偏差,会导致什么结果?(3)企业经营者正确的薪酬管理原则是什么?该案例以简单的对话情节,展示了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心态,很快把学生导入实际管理场景,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选择具有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可靠性。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场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改,如此方可确保实现学以致用的要求。二是选择性。现实的社会场景往往存在信息零乱、复杂、模糊不清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围绕一个或数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概念对案例进行加工,去除无用信息,如此方可确保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和掌握蕴含在案例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三是代表性。同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往往存在大量的可选择案例,教师应按照学生需求导向、时代特点导向、矛盾突出导向三个原则加以选择,如此方可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在课堂的求知欲和注意力。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感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注重应用性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技巧和方法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和管理环境灵活变化。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编排具有的前后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导致其在宏观上很难有大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独立思维管理问题,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创设管理情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某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教学要求,创造一种具体的管理场景,让学生置于某个管理者的立场上,感受并理解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过程中多种角色的同时存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观念。如在讲解“面试技巧”一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模拟公司某个用人部门。小组内有的担任用人部门领导以及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出题、考核、评分;有的担任工作人员,负责考场次序维护以及计时计分的辅助工作,绝大部分学生担任考生,通过分组抽签,主动参与到面试过程,体验面试的感受。通过模拟场景,使学生真正熟悉面试的基本流程,了解面试的注意事项。

2.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

即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播放音像资料,强化学生的体验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外界信息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中,利用音像资料可以再现管理场景,化抽象为具体,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一课时,可以播放“孙子练兵”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团队如何通过管理者的培训,成为一个正式的团队。情景教学法在应用过程有以下几个原则:

(1)可控性。情景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在实际应用中,情景设置不符合教学目标,或者影像资料过于精美,都会导致学生忽略教学内容,而把感官体验和情绪冲突作为关注重点,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场景设置和音像资料选择时一方面要注意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宜简不宜华的原则。

(2)合作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情景教学法的情景选择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有层次、有梯度的提高相关问题的思维强度,引导学生逐渐接近理论知识。

(3)引导性。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需要作为监控者和引导者,结合情景,给出问题,控制讨论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角色状态。以上三种启发式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并主动思维管理问题以后,后续均需要经历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相同的环节。在讨论问题环节,教师应把学生分组,每组六七个人,指定组长协调小组成员就问题充分讨论,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一致意见。这个阶段教师应定位为引导者和监督者,监控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适当支持。最后,启发式教学法进入解决问题环节。即小组派代表陈述其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此时,教师应定位为主导者,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的总结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四、结语

总之,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具有知识传授系统性、时间利用高效性、教师管理简单性等特征,仍然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授和启发并举,多种教法融合应用,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江军 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