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留住人才,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才能留住企业复苏的希望。企业家大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在和平年代,在市场的驱动下,很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各级主管不懂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同样也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和良好的利润,但此时的企业管理远淡不上精确和高效,人的重要性似乎也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其实足被隐藏起来。然而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人的价值就得到彰显,此时的主管是否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是否具备激励和绩效改善技巧,往往成为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此时的企业,什么投资都可以缩减和取消,但对人的投资唯有加大才是根本。
据一份关于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1],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这句话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一定的人员流动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过度频繁的流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资源浪费。现今中国企业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更不是市场,而足人才,特别是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上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这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造成危机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种[2]:第一,是单纯的利益驱动。为追求高薪,不论是企业的普通职员还是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很多人都可以义无反顾地离开原来的企业,甚至违法也在所不惜。第二,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促成人员盲目流动。企业一方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规避社会责任,也只是简单地对自己所需的人才,采取一“挖”了之的态度,无形中促成了人们流动的盲目性。第三,人员流出企业的管理现状确实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导致人们离开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撑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培育资源的投入也不够;二是技术型劳动力资源和培育缺乏。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影响重大。
二、经济危机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我国企业经营,大多是依赖客户当前的定单数目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追逐当前的高利润,或急于拓展生产规模而不注重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提高、服务的创新和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下游[3]。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没有来得及调整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陷于此次危机之中。广东、浙江等以出口为导的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超过30%的中小企业倒闭,超过30%的中小企业勉强渡日,超过30%的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健康临界状态,只有不到10%的企业正常运营[4]。因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以下影响:
(一)招聘环节方面
有80%的企业维持原来的用人计划,并认为这次危机是企业聘用优秀人才的机遇,会积极地进行人才储备。企业目前更偏向于引进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以在目前的经济危机情况下取得良好的业绩突破,而研发人员则为市场产品的升级和保持优秀的客户服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薪酬激励方面
根据德翰咨询《2008年度全行业薪酬凋研报告》显示[5]:2008年实际薪酬增长率为10.6%,但此次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预计涨薪幅度不会超过5.5%,其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涨薪幅度出现很大程度的下滑,预计增长4.2%。有20%的企业甚至冻结了调薪计划,46%的企业表示只针对核心员工涨薪,超过半数的企业减少了08年已制定的总奖金数额,也有小部分企业取消了年终奖的发放。
(三)裁员方面
裁掉销售人员的企业占11.9%,其次是普通工人、一般职能人员,分位是8.4%、5.3%,技术工人的裁员率最低[5]。目前,部分企业销售停滞,进入淡季,初级销售人员不免成为企业缩减人员的首选对象,当然,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依然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一些行政职能人员也不得不面临着“下岗”的问题,而沿海的低端制造型企业,经受不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减产裁员,甚至倒闭,这必然影响着农民工的大量返乡。
(四)员工福利方面
有35%的企业考虑修改培训计划,超过80%的企业停止公费旅游的计划[5],除此之外带薪假期、补充医疗,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以前作为吸引和保留员工,提高雇主品牌的措施,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延缓和暂停补充福利。
三、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策略
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人力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存在机构重叠,人员偏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牢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二)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无论任何时期的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三)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本文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市场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要建市预警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凯认为经济危机最深层的矛盾是劳动矛盾[6]。在经济危机影响下,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更应该稳步推进,保护守法企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而不是考虑规避甚至试图废除。就目前来说,企业劳动关系策略应该以劳动用工的凋整和劳资争议的预防为中心,完善和加强管理调控机制,化解劳资矛盾,预防劳资冲突,健全劳动规章制度,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五)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在经济上升时期,面对大量的商业机遇,很多人会选择投身职场,从而推迟了自身的学习,深造计划。相反,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想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另外,处于危机之下的各大企业纷纷减薪裁员,在职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在此时期重点开展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无形中降低了机会成本,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因此,职工培训等企业培训形式不仅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稳定就业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培养企业发展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总之,面对危机,需要准备认清经济危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时作出调整,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当前企业运营环境。同时,需要抓住时机,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经济复苏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