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人才管理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海洋产业人才管理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海洋产业人才管理初探

摘要:海洋事业是科技和人才密集型事业,科学培养和管理一支海洋人才大军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发展海洋事业的基础,也是建设海洋强区的根本保证。宁德蕉城区海洋人才管理表现为人才聚集基础较薄弱,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自我供后劲不是等问题,建议和对策为:树立新理念,杨建科学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关键词: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现状;对策

一、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的现实意义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部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2008年被评为“中国大黄鱼之乡”,全区海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1公里,水深港阔,拥有三都、青山等大小岛屿27个,全区规划用于养殖海域24.6平方公里,滩涂29.7平方公里,据2016年统计,全区渔业总产量有17.2万吨,总产值达40.8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区水产加工企业43家,其中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可以说,蕉城区正处于海洋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拥有得天独厚海洋优势的同时,要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应着重提升海洋人才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因此,在“人才兴海、科技兴海”战略实施中,科学培养和高效管理一支海洋产业人才队伍,是适应当前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形势,也是实现海洋强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现状及分析

海洋的竞争,根本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近年来,虽然蕉城区从事水产加工的人员有1万多,水产养殖人员近1.5万,水产企业管理人才1000余人,但就目前海洋人才现状,还不能满足当下蕉城区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

1.海洋产业人才聚集基础较薄弱

蕉城区海洋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慢,人才流入动力不足,与发达地区陆续出台的综合性海洋政策中明确提到的要加强海洋基础教育、全面教育和海洋人才培养等相比,就显得本区对海洋人才管理意识较薄弱,重视程度还不够。首先,指导思想还不够明确,只是遵照现在的科学人才发展观,而缺乏特色的海洋人才发展观。其次,政府层面还缺乏专门的海洋人才资源规划,也就难于从宏观上进行合理配置海洋人才资源,建立一支均衡发展、全面服务海洋事业的人才队伍。目前蕉城区先后也制定、出台不少人才聚集的相关举措,但还较零散,相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的专门规划来加以引领和带动,也就较难于形成重才、引才、聚才的应有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人才聚集的实际效果。

2.海洋产业人才政策体系不够健全

近几年本区海洋人才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事关海洋人才工作全局的重大政策也陆续出台,但也存在一些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政策性障碍,比如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引进门槛过高,待遇普遍不高,工作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影响了青年海洋人才的引进质量和数量,再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发展的空间局限,使人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科研成果转化较慢。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鼓励高层次人才政策优惠幅度不够,就可能使海洋产业高层次人才匮乏。因此,对人才重引进、轻管理,就会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和服务衰竭,使人才引进的竞争力疲软。

3.海洋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备

对海洋产业人才资源的拥有情况、分布状况、知识能力水平等不能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海洋人才的需求缺乏提前预测,在建设与培养人才方面缺乏一整套较完备的科学管理体系,特别是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在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体制下受到束缚,使一些企业海洋人才没有受到重视,处于传统封闭式静态管理或无序管理状态,缺乏统一协调有力的管理机制。另外,在落实培训机制上有时也欠到位,许多海洋部门对人才资源的投入只是象征性的,开发上偏重于短期技能培训,缺乏长远教育规划,往往会因参加培训可能影响工作和待遇,致使一部分技术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继续教育和再学习的固定机制,使部分技术人员不能快速更新相关的海洋知识体系,就会影响适应海洋领域的快速发展,整体上海洋队伍专业化人才总量偏小。

4.海洋产业人才自我供给后劲不足

所谓“海纳百川,取则行远”。蕉城区虽是个海域面积较大、海岸线较长的沿海城市,但囿于蕉城原有区情、自身区位、人文环境等,对引进创新型海洋人才有一定困难,海洋科技人才在自主创新和综合实力上,与省内外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宁德市区本地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海洋院校没有。在省外高等院校就读的宁德籍大学生回来工作较少,高学历、紧缺专业的毕业生都被吸引到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就业,导致相关人才资源流失,压缩了本区海洋部门选拔人才的机会和空间,创新型人才较匮乏,培养和管理海洋产业创新人才就显得力不从心。

三、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树立海洋人才聚集新理念

从理念层面培养深厚的海洋意识和人才聚集思维。作为欠发达的后发地区,人才是发挥后发优势最有效的突破口,用好一个人才、引进一个团队,就可能在一些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转型发展的实效很大程度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折射。因此,对海洋人才的重视是关系到国家或地区利益在新时期的维护,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始终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新思维,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发展之基、跨越之本、跨越赶超的第一要素,致力营造“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氛围,结合市区人才部门组织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努力形成覆盖“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保障,以解决人才引进、培养、开发等问题,为实施人才强海战略,逐步完善人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机制和环境,加快聚集海洋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科技研发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构建海洋人才科学的政策体系

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人才的向往和目标,人才是否重视实现自我价值,直接关系人才是否有意愿流动。因此,需要按照人才迫切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科学管理策略。(1)完善人才分层特色管理。根据全区海洋产业集群内人才总量和个体特征,做好统计工作,完善有特色的人才分层管理制度,尤其要为高级人才是否能够潜心地搞海洋科研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解决后顾之忧,比如:解决户口落户、职称评聘(可增加事业单位中级与高级职称的聘任职数)、建人才公寓等,不断完善各项待遇,将其报酬与本人能力水平、对国家贡献大小和所创造经济效益多少挂钩,对任职条件、工资津贴标准、科研经费资助以及住房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应实行配套优惠政策,打造更为灵活、开放、高效的海洋产业人才发展综合环境,增强引才聚才吸引力和人才工作向心力。(2)加强人才干事创业的氛围建设。关注海洋人才发展需求,可尝试实施终身雇佣、工龄工资等制度,以满足专业人才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才专业特点优势,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他们踊跃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重大课题项目,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另外,对优秀人才还要加大奖励力度,对被评为国家“千人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宁德市蕉城区优秀人才等国家级、省级、市区级称号的,应按层级给予配套重奖,对科研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可破格提升,调动青年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十三五”规划第九章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认真落实这些规划,使海洋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推进蕉城区海洋事业全面发展。

3.加强海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健全海洋人才培训机制。海洋产业人才素质高低,对于海洋强区目标的实现时间早晚、速度快慢都有着长期的、潜在的影响。目前蕉城区高素质海洋产业人才较为紧缺,要从战略角度规划及做好人才预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握国家和地方海洋人才情况,进一步研究海洋人才开发、培养、成长和管理规律,塑造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可以通过举办海洋人才招聘会和引荐会,多渠道引进外来智力资源,以带动本地海洋产业快速发展;还要加大对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协作的海洋教育网,构建海洋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海洋教育事业的投入,设市区人才专项资金给予一定资助,为在职人才提供再深造的机会和资金扶持。2015和2016年国家先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都更加细化规定对海洋人才中的青年、志愿者、留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培养和交流,明确加强海洋标准化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进修班、研讨班、高层次人才传、帮、带学徒制等方式,加快培养精通海洋专业学科和标准化知识的技术人才。(2)创建新型的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各类海洋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作用的平台。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高科技海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需要充分整合利用高校和产业园区平台,由于高校注重传授最新最前沿的理论与科技技术,而产业园区侧重在实践中培养海洋人才运用高科技技术的能力,因此,在积极推进政府和企业投资共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中,要注重抓好海洋开发研究院、市区科技(人才)创业园区、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推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如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团队,共建了“福建省富发水产院士专家工作站”,致力于共同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进校(院)企人才科技合作。探索高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人才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与高校共建硕(博)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吸引硕(博)士、研究生来本市区开展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等,如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建立科研和推广平台,充分利用大黄鱼公共服务平台,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十多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此外,公司与台湾承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天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应用型研究,促进大黄鱼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年培训高校博士生2人次以上、硕士生20人次以上、本科生80人次以上。三是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建设市、县(区)职业院校,明确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根据产业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相关学科专业,比如蕉城区技校可以以临港工业紧缺的职业(工种)为导向,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批较高水平的有敬业精神的民营企业经营者、以及现代渔民,不断提高渔民、企业职工的科技水平,特别是捕捞渔民转产培训、水产养殖上岗前培训、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等,逐步形成临港工业专技人才培训体系。总之,蕉城区海洋资源优势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在海,后劲在海,希望也在海,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海洋产业人才要真正落实科学培养和高效管理,也并非一夕之功。因此,应在改进现有人才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为促进本地区海洋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也为加快实现蕉城区“再创黄金期,建设新蕉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者:欧淑斌 单位:中共宁德市蕉城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