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级人才素质要求脱节的问题依然严重,旅游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旅游行业岗位需求同时,逐步实现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迅速发展,各大高校也扩大了招生人数。截止2015年年底,国内有1518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同比2014年增加了396所,在校学生就有57.1万人。即使是这样,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旧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尤其是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度复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然而旅游本科毕业生却依然行业就业率低,失业率高。造成旅游本科人才供给与旅游市场高素质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缺乏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培养目标比较模糊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被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所采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也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应用丢失。大多数传统教育中,都是以知识为标准的教育方式。以贯穿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为培养体系,强调课堂教育为主题。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都可以达到本科的教育水平,但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特色相比,许多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太模糊。还有高校常年都使用一种教学课程和课本,根本不能根据旅游管理市场的发展来对培养人才进行调整。
(二)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难以适应旅游管理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旅游高等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旅游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第三产业,旅游管理市场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但是,目前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毕业生普遍缺乏旅游行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行业对于毕业生的期望度不高和毕业生在行业的贡献度不高,地方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严重脱节。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符合
旅游专业由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虽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实施这些操作的时候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学校安排的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教学课程完全不受重视。这些都导致实践环节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低层面的技术操作、特别针对学生的实习、就业技能来设置课程不足。
(四)学校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历史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还是以课堂老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少有专业的实践、实训中心,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只是配置了一些比较低端的实训设备。比如说,在学校建立几间模拟的客房和餐厅,只教学生如何模拟铺床和摆台。就是这样低端的培养方式和不系统的实训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还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旅游管理只是一些简单的铺床和摆台,与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随机应变无关。现如今旅游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快速发展,行业的岗位技能更新也非常快,各大高校应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进行更新换代,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水平,适应旅游管理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
二、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一)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需求
根据我国的中国梦指导思想,创新是教育行业必须重视的方向,大力发展创新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差异,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旅游本科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教学方式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学习式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生爱学、会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现阶段的教育一直以课堂为中心,基本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为考试合格死记硬背,缺乏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层面的深入探究,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习惯,导致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旅游本科应着力培养既能适应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人才,才能立足于行业并可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旅游行业和专业竞争需求
我国旅游业发展快速,行业对于人才需求旺盛,虽然每年有新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总体来说旅游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也有扩大。但旅游劳动力供给依然不足,劳动力低学历,流动率高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此情况的存在与两个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一方面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不愿意在一线抛头露面,认为从事一线工作太没有面子了,不符合自己本科毕业生的形象;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旅游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技能要求比较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技能学习和系统培训不如高职和中专生,从而导致本科TP毕业生在服务基层就业缺乏年龄、技术等优势,竞争力不足。这也说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中高层管理人才目标达成基本是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是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复合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不够。因此只有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本科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解决旅游市场长期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
旅游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应是现在地方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旅游管理本科突出高级应用人才为导向,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应把传统的本科教育人才学历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实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模式。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界定目前尚无定论,但职业高级应用能力是关键。而高级应用能力核心应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虽然大多数旅游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有提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真正实现的鲜少。因此旅游本科应建立本学科和专业应用型创新性研究和实践平台,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创新培养,从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出能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二)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实施“1+0.5+1.5+0.5+0.5”人才培养模式
“1+0.5+1.5+0.5+0.5”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大学1年级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操作实践课程学习和实训;在大学2年级第1学期开始在实习单位进行基层实习,熟悉企业基层服务环境,熟练掌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接触和感知行业职业需求,争取轮流到旅行社、酒店和景点等每类职业都能体验一遍;在大学2年级第2学期至在大学3年级第2学期开始开设专业管理类课程、高级应用型专业课程(如高级导游技能、酒店高级管家服务等)和创新性课程(如旅游创意策划、旅游线路开发等);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要安排学生到他感兴趣的岗位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应让学生带着平时探究的行业问题和专研的研究性项目深入行业实际开展实习,边实习边实践;在大学4年级第2学期让学生带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返回学校一方面进行实习经验总结,一方面继续从实践结合理论的视角完成研究性项目即毕业论文。这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以实际应用型为根基又回到理论的高度,真正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总结和探究规律,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三)制定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在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把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定位紧密结合,构建一个以学生专业复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体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专业基础实操技能到高级专业岗位技能、从初级管理到中高层管理、从基本创新思维训练到专业创新创意策划这3个维度分别从基础到高级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让专业技能技术的应用贯彻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从而多层次实现教学目的,大量的实践结合理论的探究式学习更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
(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三位一体”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践结合理论的探究式学习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教室、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实训性和应用研究性项目实施的三个基本场地。在教室课堂教师应变革传统的“一言堂”式授课方式,更多鼓励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启发式教学,课堂应变为教师与学生探讨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场所;在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更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开展项目化实践,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应为学生配备校外指导老师,能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共同探究问题,完成指定的应用型研究项目,从而实现教室、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Z].2016.
[2]范新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
[3]蔡小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本科生“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现象透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李先跃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