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化高校人才管理创新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高校人才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当前,人才管理已实现“信息化”和“一体化”了。互联网技术为高校管理插上了翅膀,推动了高校各项人才管理工作实现了多层次的跨越。同时,互联网为高校人才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应对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开放程度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互联网+;人才;高校管理;创新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国家、社会、单位和每一位公民都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发展正方兴未艾。在当前情况下,客观地分析信息技术引入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后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工作偏差、先进技术在教育高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在信息化背景下,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和促进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查找教育工作者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促进高校的管理与发展提出见解。
1传统高校人才管理机制模式及特点
有组织机构的存在就有管理的存在。近年来,高校的“去行政化”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行政化是可以去除的,但是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高效管理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同时存在。
1.1强调行政性和组织化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受到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影响较深。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伴随着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它是利用行政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这种机械化模式扼杀了教学人员、辅助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内容高度统一,缺乏创新。“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按照条条框框对教学进行管理,课程设置千篇一律”,教学计划执行依靠强制性,缺乏引导性服务。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多是自上而下的直线型模式,管理高层无法准确地了解掌握底层的信息。组织之间、教学单元之间、教学空间相互交流较少。
1.2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陈旧,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先进的办学和管理理念会有效地引领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然而在现实的高校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发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角度错位、管理方法模式陈旧简单或者学生的人格权利得不到尊重等现象。现在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多媒体教室或实训室,但它的利用效率低下,有的多媒体教室只是用来播放PPT的,有的连PPT也不会播放。
1.3管理方式手段落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是“部门对部门”“一对一”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管理。比如:夜间查询学生入宿问题,只有靠亲自到宿舍检查才能知道班级的学生是否在宿舍。现在通过物联网考勤手段,可以直接实现管理人员对“被管理者”的直接视频监控。对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教师们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采取说教的方式不让学生玩手机。如何既不让学生错过重要电话或信息,也不影响教师上课,是学校管理者及电信部门需要联合解决的问题。
2“互联网+”发展为高校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了空间
2.1互联网实现了对“人”管理的信息化
2.1.1学生管理的信息化
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资源各方共享,与学生良性互动。当前的学生信息化管理重服务、重保障、轻管理。构建信息化数据平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建设,实现了查询功能、管理功能、跟踪功能和服务功能。针对学生的服务,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的数据平台,一是永久性学生电子档案库,具有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所有相关信息的查询和维护功能,通过此功能可以查询到某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信息,甚至是毕业后的校友信息。二是校内日常管理型服务平台。现在很多高校建立了“一卡通”电子服务平台,学生手持含有芯片的智能卡片可以在校园内的餐厅、食堂、图书馆、商店、理发店享受便捷的服务;三是移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设备建立班级QQ群、系部学生干部QQ群或者飞信平台。这样班主任或者系部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QQ、MSN、博客等方式时刻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掌握了学生的去向,方便了对学生在空闲时间或假期时间各类活动的安全管理。
2.1.2教工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高校中教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和学校对教工的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包括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教师可以便捷地使用网上各类资源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有针对性地信息,比如:电子作业、讨论话题、科研项目内容、教学课件等,放在网上与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上人员共享。教师的信息化还包括教师备课办公的信息化。教师可以使用学校统一的“教务系统”查询到自己任教科目、班级、时间和上课地点,并在课程结束时录入学生的成绩,这样即使学生放假了或远在外地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这一点在整个苏州地区高校已经全部实现。二是教师的科研与服务社会的信息化管理。科研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正规化、便捷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高校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上海财经大学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科研业务及数据的快捷方便管理,信息化成为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校办公环境的改善,高校需要搭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管理平台来支撑学校的科研管理,提供科研服务,以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量申报系统”软件的开发解决了对教师年终考核科研工作量的统计问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实现了这方面的管理。
2.1.3外来人员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校企合作发展的深入以及学校服务社会程度的加深,外来人员参加学校中的教学、讲座、交流、座谈、研发等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就为对非学校人员的管理带来了考验。长期来校合作的校外人员一张信息卡就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对那些偶尔来校的外部人员如何管理。当前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外来人员进行信息定位,进入校园时发放计时通行卡,在校活动在有效时间内总信息屏上显示绿灯,超时进行报警(红灯)显示。如果外来人员还没离开学校,保安人员可以查询驱逐。
2.2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2.1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如果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在目前高校中比较普遍的例子是使用了“排课软件系统”。学生的考勤、教学过程的监督与巡视只有某些高校有了这方面的条件,考虑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自由权利和尊严,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全程、全方位的信息跟踪。教师迟到了、早退了、教学行为不端了,还要靠巡视人员、督导、学生来监督的,或者是教师的自觉性来维护。
2.2.2人事管理信息化
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在各学校内部已经发展很快了。很多学校的人事部门使用了人事管理软件,对全校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信息库。职工的人事管理由于受到教师本人的学历、职称以及国家人事制度管理情况的影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更没有实现高校之间教师资源的共享。
2.2.3科研管理信息化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对教职工科研成果的统计上。有的高校也只是年终了统计系统开放一次,让教师统计一下,过了时间,就把系统关闭掉了。另外,就是在网站上公布一下本周讲座信息,别的也没什么可展示或创新的地方。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上不高的原因是管理者理念滞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可分为前沿信息、科技动态、研项目申报、讲座科研活动安排等。科技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每一个教职员工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软件的使用率,为全校师生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服务信息。
2.2.4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资产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之后,有些方面简单了,容易了,有些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难管了。传统的资产管理是每年盘点资产、登记贴条、定期处理。现在,江苏省全省高校都采用了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统一化了。资产采购、登记、管理、处置全部在网上进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但是,资产管理信息化却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众多,有时资产成为了系统中的资产,系统资产管理与现实资产时常出现脱节或滞后管理的情况。该报废的资产有时看看系统就行了,而实际上资产是否真正不能使用了,要实地考察才能知道。自从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后,人们对资产的使用率降低了。
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管理出现的问题
第一,管理理念的陈旧是阻碍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原因。在当前社会变革下,教育管理领域相对来讲还比较保守。一方面,某些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相应的规划,组织机构、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未真正对教师这个职业形成根本的冲击,一些管理人员、教师已经习惯了多年不变的管理方式、教案模式和教学模式,甚至有的教师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自己和改变学生。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第二,各类管理信息平台孤立,形成了信息孤岛,数字化校园需要整合。由于受到管理职能的条块分割影响,各信息平台之间缺少联系或共享。比如:当前广大师生都有“服务信息卡”,有的叫做“一卡通”,但是它的功能只限于“付钱”“借书”“进出校门”等。学生去医务室看病,医生看不到学生的“生理”或“心理”信息。教师要想获得一个学生的信息就要查看学生档案或者使用专门的学生管理系统才行。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要分别操作不同的软件系统才行。从管理与服务的角度看,需要整合信息资源,把涉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系统整合一起,把涉及的学生与教师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把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同城或同一地区的高校信息部分共享或一体化。比如:让苏州大学的名师名家讲座信息发送到整个苏州地区,让整个地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整合信息不是暴露“私人隐秘信息”,信息开放或使用应具有一定权限或具有审批权,以免私密信息外露。第三,软件系统过于复杂专业,仍需要简化。当前各类高校不同职能部门都使用了相应职能管理软件,教务部门有“教务系统软件”,人事部门有“人事系统管理软件”,科研管理部门有“科研工作管理软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或软件的开发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针对性。各类软件系统庞大、功能繁多,有些功能长时间使用不上,有些功能经常出现障碍,一些基层管理人员根本不会使用。从整体实践来看,基层管理人员如教务秘书或行政秘书要同时使用多个管理软件,基层管理人员不全是信息技术管理或者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尽管有的高校在使用管理软件之前进行了培训,但是整体上还是需要把功能简化,让操作更简单,才能让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第四,信息技术使用过于泛滥,为信息而信息。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使高校的信息化普及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以教学管理为例,许多课程在用排课系统排课时,教师们都有计算机辅助的要求,专业机房或多媒体教学成为授课的主要手段,这就过分夸大了物质技术对人的教化所起的作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上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否定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弊端已不断地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常常为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基本相同而感到困惑,又为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退场,使面对机器的学生因情感缺失、人格缺失所引发的学习问题而深感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主管部门就要从教学和学科的角度合理认真调研,判断哪些学科适合专业机房,哪些学科适合多媒体教室,要因“课”而定。第五,“无纸化办公”条件下的浪费更加严重了。信息化发展虽然使高校管理工作速度加快了,管理人员“行走管理”减少了,但是信息技术不仅没有减少对纸张、能源和办公材料的耗费,相反,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脑等信息化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消耗掉更多的资源。在以往传统高校管理中,上报材料多是纸质且手写,而现在高校管理上交的各类材料除了上交纸质材料外还要同时上交电子文档,离真正的“无纸化”办公还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无纸化办公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有时候上交材料重要需要管理者亲自“签字”才行,人们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管理思维模式。
4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管理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经过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管理效果逐步显现。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效管理重在探索与创新。
4.1高校管理的信息化要围绕高校的三大职能开展
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了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高校的建设速度和管理效率。高校信息化建设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要围绕了三大职能不断探索管理方法方式,让数据自由流动,让广大师生尽情地享受到网络的顺畅、便捷、高效。
4.2高校信息化管理和发展要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
“互联网+”产生无线资源和方式。互联网技术可以把所有的学生“链接”起来,互联网技术也可以把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操场等空间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地掌握学校资源和人员分布状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避免资源紧张和人员的过度密集带来的安全隐患。
4.3高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最关键的是人的信息化
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观念和工作能力。高校要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培训,使其熟悉校园常用的软件信息系统或高校信息服务平台。
4.4建立校园大数据,整合校园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高校管理效率不高原因之一在于各部门、各院系、各学校之间的信息平台孤立,高校要想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在宏观上要政府出面整合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建立高校大数据库。高校内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也要实现信息共享。高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时建立完备信息系统,从学籍管理、考勤出勤、图书阅览、外出实践、定岗实习、工作就业、创业发展到最后毕业离校,形成完整的数据链。高校信息要与社会就业信息、单位信息共享,无论将来学生到了哪里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联系到本人。完全解决了学生一毕业就找不到人的尴尬。
作者:杜刚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文学,刘凌冰.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
[2]陈纪文.我国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与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3]肖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高教与经济,2005(2).
[4]张文显.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创新与实践[J].管理世界,2005(10).
[5]张北坪.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07-29.
[6]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学术版,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