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资源共享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培养能力强、学识广、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资源共享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了资源共享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的根本任务,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企业和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参与高等教育中,创建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形成开放的、灵活的、资源互通的、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能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而企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众多学者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方式带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实现资源整合与互补[1],这样既能够帮助高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2],为社会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3]。有学者认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且通过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实践教学平台,可优化校企实践教学基地[4],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就业,与企业共同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5-6]。有学者提出了“3+1”模式,即采取高校和企业联合分段培养[7],学生在校前3年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第4年到校外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实现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共赢[8-9]。尽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已取得了实际效果,但现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校外实践以参观座谈为主,未能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未从根本上深度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及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即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高校之间并未实现资源共享,也很少从系统角度考虑具有可操性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此,本文从资源共享视域出发,开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期达到企业与高校、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相互融合,进而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资源共享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在高校与企业之间不停地流动,一方面高校学生可以直接面向企业实践资源,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直接获取高校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信息。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必须坚持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才共同培育、过程共同管理、责任共同承担、成果共同分享”的培养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含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故高校与企业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行业企业要求,以及学生潜力和就业发展共同制订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推进校企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因此高校课堂教学在课堂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面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乐趣性,突破传统教授内容陈旧、观念落后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设置相关科目,其中企业导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养。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及岗位实习,即校内可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借助校内虚拟仿真系统,模拟企业项目经营过程;校外可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施,以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实现产教融合。期间,要综合校内外考核标准,评估实践教学成果,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概言之,高校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创新创业体系包含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及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通过基础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基本能力,进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其能力,从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实践。同时,高校要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而企业可提供相关资金、人力、场地等,对于优质项目还可提供实践机会,助力学生创业发展。此外,为了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搭建高效的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反馈机制。尤其是教学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从学生、教师、高校、企业等多方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而借助教学反馈评价系统,评估现有教学培养方案是否达成培养目标,对未达成或是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最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资源共享视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校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保障人才培养具有足够的内在和外在资源条件,如优质的教学资源、实践环境、网络信息资源及师资力量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企业与高校资源融合起来,使双方共享优质资源,帮助高校拓展教学手段,拓宽教学场景,不断充实教学资源,同时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避免学生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情况,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从高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要想让高校人才培养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采纳多方意见,必须共同研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可以参考同等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针对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设置相关科目,以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和学有所长。另外,需要请校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优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与企业优质资源的网络化共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与企业共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后,企业可以将社会人才需求动态、人才需求标准、就业岗位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不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构建校企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不仅能帮助企业与高校之间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增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性,也能保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吻合。另外,加强不同高校、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能极大地提升资源共享的辐射范围,能有效解决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概言之,构建优质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极大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
(三)优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短缺,如场地、经费、师资等方面多有限制,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联合企业共同优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其中企业不仅要提供校外实训基地,还需帮助高校构建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如搭建虚拟仿真系统平台、让企业人才进入高校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促使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高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接触真实项目,不仅能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也能推动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四)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必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运用,借助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建在线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可以“走出去”,进入企业体验真实企业管理过程,参与企业项目的创立、研发、产出等过程,积累实战经验,夯实理论知识体系。同时,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聘请企业资深人才作为校外实践数学指导教师,推进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变革,强化教学效果,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以资源共享为基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学生培养体系,且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要实现共同管理。在实践教学方面,要确保企业能够直接有效地融入校内外实践,即要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系统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保证企业力量能够真正参与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当中,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参与度。同时,高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搭建智慧教学平台及制定教学反馈机制,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另外,高校必须重视多方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最终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作者:赵明明 王峰 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