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调查的基础之上,对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发展的机制原理进行分析,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善,完善高职院校“内涵式”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发展的四机制原理,以期保证军民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内涵式”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内涵式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他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探索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发展路径,这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的机制进行了解析。
2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机制原理分析
2.1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本文将促进促进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分为引动机理与促动机理两个部分。所谓引动机制,是指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社会人才需求方面来说,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高标准的用人需求引动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断更新优化;除此之外,从优化学校治理的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提升其办学质量的意愿较为强烈,从而增强了高职院校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责任意识,引动了其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所谓促动机制,是指对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各因素的集合,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院校人才培养的使命感、教师投入积极性以及高职院校军队融合人才培养的纵深化发展等指标,均与其“内涵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控制机制。本文将控制机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将事前控制环节对应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做好军队用人需求调查,从人—岗匹配的角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军队相关合作部门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审阅部门合作的“两方审阅”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事中控制主要对应动态循环中的执行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环节与制度实施优化与适当调整改进,以便增强实施效果。事后控制主要对应循环系统中的检查与处理环节,即从学生及教师双主体的角度引入评价指标,如从学生满意度、教师评价、人岗匹配适应度等方面进行定期定量的绩效衡量,并实施滚动循环优化,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识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3创新机制。创新机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人才培养思想观念的创新与教学、培养方式的创新。二是基于变革的角度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机制的解构与重建以便提高机制的适应性。具体来说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首先高职院校要增强人岗的匹配性,在思想观念上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要紧跟知识军事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将专业领域和军事领域最新的思想动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其次,高职院校在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上要不断的进行创新;第三,高职院校应当具备良好的善变意识和良好的适应性,应该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更新,必要的情况下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度、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培养机制等具体内容进行解构与重建,以便革除发展机制中的不利因素,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内涵式”突破发展。
2.4保障机制。本文中将军民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环境、资金保障、人员供给是否合理等;软件条件主要包括人员支持、教学及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师资引进支持、思想观念及氛围的渲染等是否到位。高职院校能否为其军民融合“内涵式”提供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支持,是其人才培养成效能否落实到位及保证其培养效果的关键条件。项目来源:河北省委军民融合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军民深度融合“内涵式”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研究———以人才终身成长为核心》,课题编号:HB21JMRH032。
参考文献
[1]崔清源,傅伟.内涵发展观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4(18):18~21.
作者:郜玉环 张少伟 姜广胜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96782 部队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