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数字媒体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制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是2019年教育部的重要部署。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门集时代性、创新性、多学科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本文分析了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校企协同为背景,通过构建利益驱动、质量保障、开发合作、沟通协调四大机制,探索了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制度的建设办法,为高职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制度;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协同
1高职数媒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岗位适应性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具有应对未来世界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现代学徒制并不仅是一种人才教育模式的创新,而是预示着高职教育将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进入培养精准服务社会人才的发展阶段,这将有效突破高职教育在以往办学过程中的诸多困境,并实现自身内涵的提升。
1.1现代学徒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西方社会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和教育导向改革,产业培训领域的诞生促进了产业市场与教育领域的联合发展。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运作模式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瑞士的“三元制”模式为典型代表。从利益驱动的角度来看,德国与瑞士属于鲜明的“需求引导型”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地位突出,法律制度健全,社会需求强烈且具有培训的优良传统,因此,国家、企业、学校三方的培训热情高涨,学徒制拥有专属的清晰发展路线;而英国则属于“供给引导型”国家,其表现为国家、政府为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引导者,职业技术教育所受到的社会认同度较少,企业对培训的参与热情较低等。然而1993年以后,英国政府通过调整发展战略,现已通过实施培训经费多方承担,政府放权、雇主主导、三方协作等策略,有效促进了企业雇主的主动参与,并为91%的青年学徒带去了积极的职业利益。
1.2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艺术设计、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特征方面具有复杂性,兼具文、理两科的综合性特点。同时,因立足于传媒与艺术设计两大领域,承担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内容上数媒专业强调创造力与专业性两大能力的养成,具体包括艺术能力、计算机技术及创新设计能力的基础技能。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操作,因此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更多的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媒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2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理论上看,企业参与学徒制的建设,不但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时也能为企业的人才选拔取得先机,增强自身的人才储备、技术革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热情、参与强度都远低于学校,甚至学生的积极性也在逐年下滑,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的“供需条件不对等”,具体来说可总结为以下四大制约因素。
2.1利益驱动机制不对等:企业利益不受重视
企业作为“盈利性”单位,如何最大化企业效益是其工作的核心目标。但在学徒制的合作关系中,学校往往希望企业能够“让利”,既在合作关系中企业投入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与学校所能给予的回报并不对等。初出校园的学生尚不具备快速投入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实践性和团队性要求较高的数字媒体专业而言,学生往往需要在企业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根本目的。但目前的现代学徒制既无法保证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同时也不能保证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因此,企业承担着项目运作风险,投入的培训成本极有可能轻易的付之东流。如“2+0.5+0.5”实践模式,即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半年,最后半年由学生选择留在该企业或转化新企业,这一合作关系,虽保障了学生的利益,也增加的学校工作的可操作性,但却无法保障企业投入的利益回报,因此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隐患,这也是现下校企合作关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2合作发展机制不对等:企业、学校“两层皮”
首先,是合作对象的选择问题,多数职业院校对大中型企业的关注度远高于中小型企业,对数字媒体专业而言,实践单位的规模越大、实力越强,意味着接触项目的起点越高,获得的实践阅历也将更加丰富。但大中型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多停留于提供实践基地及员工培训等较低层次的合作,迫切需要人才储备和技术转型的中小型企业却未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事实上,各专业都具有不同专业特点,各学院的基础条件和所在地资源也不尽相同,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应将需求匹配度作为重要的决策条件,大公司虽拥有较高的项目等级,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工作类型却较为单一,而中小型公司由于人员配置较少,往往一个人需要承担多项工作,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更加全面。其次,在合作发展关系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不能直接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程序设计,因此学校课程与企业实践的紧密度较低,如数字媒体这类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校企合作间的疏离,在使得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的同时也将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认同度仍然较低,现代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人才储备问题,学生所谓的较低成本劳动力已难以引起企业的兴趣。因此,与本科院校存在专业重叠的数字媒体专业更应尽快增强自身的办学特色、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以取得更高的社会和市场认同度,建立对等的合作发展关系。
3“校企协同”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制度建设
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社会认同,建立自身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其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性已毋容置疑,但受到内部制约因素的影响,学徒制的发展已逐渐显露出疲态。为突破制约束缚,高职数字媒体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需摒弃传统“补漏式”的制度完善策略,从利益驱动、质量保障、合作发展、沟通协调四大根本性机制的建设入手,并最大程度的保障和发挥了企、校、师、生、行的多方利益与角色功能发挥。
3.1契合校企双方利益,构建利益驱动机制
(1)“1+1.5+0.5”阶段性联合授课模式建设。该模式既为学生在校第二年起的部分专业课程,如商业摄影等,将按照教学计划,分阶段性的直接在企业进行授课。“1+1.5+0.5”模式的运用是对“2+0.5+0.5”模式的深化改革,此措施可拉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实现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的滚筒式交叉,将在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有效的融为一体,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学校对企业的人才储备保障,避免过多的人才流失。(2)学徒定向培养。通过阶段性的企业联合授课,不但学生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企业师傅也将了解各学徒的自身特点与兴趣方向,从而能更加具有的针对性的进行学徒分配,实践中,部分企业甚至可实现理想的一对一学徒制教学关系。学徒定向培养不但可以赋予企业师傅对学徒的选择权,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因对实践内容无兴趣而产生的消极怠工,最大化的保障了企业的用工问题,降低了风险成本。
3.2提高师傅身份认同,构建制度保障机制
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基本保障。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建设中的核心人物,构建新型师徒关系,在提升师傅身份认同度的同时完善质量考核制度是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摆脱当前发展制约的主要办法。通过建立师傅补偿机制,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并由学校发放相应课酬,建立“师徒”专项津贴,以补贴因“带徒”而受影响的师傅自身工作进展。强化心理认同感。开展拜师仪式,可有效强化师、徒双方的身份认同感,并明确企业师傅与在校老师之间身份、关系、授课方式的差异。实践证明,部分企业师傅表示在参加完拜师仪式以后,师傅的责任意识有明显提升,且与学徒之间的关系也有所变化,与部分毕业学徒至今关系良好。
4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为了解决参与其中的各个相关主体的矛盾,满足基本诉求,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长期稳定运行。本文以较有矛盾代表性的数字媒体专业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人才管理制度建设办法。利益驱动、质量保障、开发合作、沟通协调四大机制的构建运行,能基本解决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使其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匡瑛.比较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关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比较与借鉴[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刘晓.徐真真.职业教育产学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金萍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