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浙江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探索,大多停留在狭隘且表面的研究,尝试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院校并不多。这意味着省内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知仍不够清晰,课程体系建构不合理、专业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以双创教育为切入点,以服务信息经济为导向,基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双创教育机理分析、以校企协同为途径、构建“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和打造全过程双创人才培育链,研究提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面向信息经济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信息经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分析

(一)浙江省信息经济特点

信息经济,即InformationTechnologyEcono-my,是以高端科技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载体,通过创新而新生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是促进GDP增长、社会发展和就业率提升的一种创新经济形态。目前,全球化已进入“万联”时代,以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高新信息化技术已逐渐普及,随着带来的是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彻底颠覆。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省份,一方面顺应工业4.0智能制造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趋势,另一方面浙江在经历弯道超车后,经济形态期待突破,力争“危”中求“机”、“慢”中求“快”从而实现区域竞争中的赶超。现阶段浙江总体呈现出产业层次总体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差距、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等现象,新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

(二)浙江省双创人才培养发展背景

2015年3月,国家首次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创新带动创业,推动“双创”建设成为当前重要政策趋向。创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的增长上,也表现在改善就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推动技术创新上,初生企业和新企业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在这其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成为推进“双创”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成为支持创业型经济,对接经济“新常态”的有力途径。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教育部推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并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和文化内核呼唤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也在逐年攀升,要使这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获取成功,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独有的技术技能优势,还要求他们有基本的创业精神与能力。这也从内源上推动着高职院校加快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步伐。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亟须破解,存在包括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偏差,对创新创业理解不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项目等“散装”出现等问题,对浙江省建设全国信息经济示范区形成了部分的阻碍。因此,深入探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即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又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事关浙江省建设国内信息经济示范区的早日建成,意义十分重大。

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发达高等教育界,没有将“创新”和“创业”分为两个概念,“创新”的理念和“创业”教育的理论融为一个整体,实践中,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由于其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较为成熟且制度相对完善。因此,在此主要对国外的创业教育研究情况进行概述。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开创者,由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Mace教授率先将新创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引入到大学课程中,发展至今已有1800多所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英国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端于1982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目前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日本目前已有247所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实施了形式和程度各异的创新创业教育,约占全日本756所各类四年制大学的32.7%。在双创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与构建过程中,双创教育的专业性越来越得以体现。在欧美双创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创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的普及已成为大势所趋,创新创业教育不再自立门户,而是更多地在各个学科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大量融入了双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排头兵,美国高校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主要分此时模式、辐射模式、混合模式三种(黄兆信等,2013)。英国则是用DE课程(DiscoveringEntrepreneurshipProgramme)把创业教育嵌入高等教育体系中(A.J.Smith,2014)。

三、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对年轻,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还多集中于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研究,包括其中政府、企业、学校多个主体多共创的包括创业平台、创业大赛等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资源优化整合,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多方资源,以创新创业学院为载体,构建管理体制,面向全校学生开展集普及性与层次感为一身的双创教育,并通过“教育”、“孵化”、“企业”和“综合服务”四个板块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共同扶持、孵化优质双创项目,帮助学生圆创业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以企业与产业园为推手,组建了双创指导中心,完成了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有一些院校已开始了双创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以优势专业为试点,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探索了双创人才培育的共生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渐从一种新生事物变为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双创能力已成为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让创新创业助推学业,带动专业建设,提升就业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早、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尤其是在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体系、高校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深入,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双创人才培育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未来,其许多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对本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我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探索,大多停留在狭隘且表面的研究,尝试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院校并不多。这意味着省内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知仍不够清晰,而对于已开始尝试双创教育的高职院校而言,课程体系建构不合理、专业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实践者。因此,此文以双创教育为切入点,以服务信息经济为导向,基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既迫切又富有前沿性。

四、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机理分析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按照师资培训、课程引进、人才培养理念突破、全方位融合的路径不断发展与深化。双创教育在高职教育领域曾被狭义地理解为创办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对创新创业的解读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双创更多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创造。创业教育的内涵也顺应社会变化,从最初狭义的“创办企业”转变为广义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定义为“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强调“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欧盟(2008)认为“创业指的是个人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包括创新和风险意识,以及计划和管理项目从而达到目标能力”。“十三五”以来,在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带动下,我省高等院校在双创教育领域做出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双创教育从教育机理的视角下分析,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单一到综合、再到专业融合的过程。

(二)校企协同提升地方双创教育质量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急需校企协同共建高职双创教育新模式。当前“两创”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改革三十余年,浙江各地涌现了大量的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集聚了足够规模和多样化的创新要素,但仍然面临着转型扩张困难、技术升级乏力和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等困境。同时,大学学生已成为是双创活动的中坚力量,并成为追求创新精神先锋的排头兵。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834万,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对此,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帮助并以政策导向支持大学生创业,提升社会青年双创精神和综合能力,从源头上解决青年就业率低的问题。据教育部哲社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从区域来看,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在民企发达投资创业活跃的浙江省,2014届毕业生创业率(5.0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3.14%的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这也说明浙江省高校创业教育的需求走在全国前列,急需校企协同共建高校创业新模式。

(三)构建创新创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创”战略所需适配,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以及对接度,构建“五位一体”模式、增强人才供给的支撑度是课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双创”战略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态势进行了详细剖析,从需求、变革、影响等要求分析“双创”战略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耦合效应及机制,分析“双创”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趋势,提炼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模式,提出面向全过程的人才培育链。打造“专业教师+校外导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构建“基地+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树立“教师带学生+活动带实践+成果带创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确立“专项经费+学生激情+教师热情”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营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普遍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四)打造全过程双创人才培育链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大方向,围绕校企协同模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构建了以技术骨干、操作骨干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企业、学校、政府多方投入。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校企师资互融共育;在教学改革方面,实现课内课外融合,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衔接,强化双创实景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在受教育者方面,实现做人做事融合,把提高文化素质、传承工匠精神和开拓双创视野结合起来;在育人特色方面,构建学生学习、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渠道;在管理系统方面,探索校企协同全过程共同治理机制,引进国外双创认证评价,推动共建共管共享,打造全过程双创人才培育链。本文为“面向信息经济的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JG201913)成果,作者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职业教育、大学生双创教育。

参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2]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11-15.

[3]杭州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王平.杭州“人才+资本”创业创新模式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5):87-90.

[4]朱丽,杨筱卿,庄文静,等.创业平台该如何创业?推动“人人创新”的力量[J].中外管理,2015(11):36-37.562020.01

作者:王雨帆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