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管理中无为而治管理哲学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管理哲学与无为而治
(一)管理哲学释义
所谓哲学,就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的法则,是管理行为和人类行为的主导原则与方法论。随着哲学实用化和管理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哲学和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时至今日,哲学已经成为了管理的最高指引,在管理工作当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哲学的思想和思维模式,“管理哲学”由此产生。从广义上讲,可以将管理哲学理解为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行为时的基本观念和价值选择,它能够激发和重新树立企业管理者的信仰和处事;从狭义上讲,管理哲学实际上是一个决策评估体系,它能够对管理者选择行为的成本和效益做出必要的评价。因此,将管理哲学应用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上,并能够决定管理者的行为趋势,体现管理者的行为素养,评估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和实效。
(二)无为而治释义
“管理”一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词汇之一,而对这一词汇的趋近,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方向明显不同:西方国家从由教会主导的企业开始了对管理的认知,并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管理哲学,采取的是“水到渠成”的模式;中国则正好相反,“高屋建瓴”是其主要的方式,即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如道家的哲学)构建完毕之后,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经营活动才开始正式踏上历史发展的基本层面,企业管理行为由此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哲学一直对企业的管理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我国对管理哲学的亲近有着长久的传统,具有典型性的是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道德经》的问世,这里面展现的朴素的管理哲学思想即便是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也能够指导更加复杂的管理实践。其中,部分管理哲学已经被奉为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比如最好的管理是“不管理”——管理者的行为和态度悠闲自然,不以发号施令完成工作,对下以鼓励为主,以此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这便是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内涵,这一深刻的思想精髓关乎管理更关乎哲学。
二、无为而治的管理特点和管理原则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特点
作为老子管理哲学的思想核心,无为而治追求的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其中,“无为”指的是“有而似无”,这里面体现的“有”和“无”是一种典型的辩证哲学,“有”并非“无为”的实行者不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会拒绝行动,但是拒绝行动和不作出反应本就是“有为”的一种;“似无”主要体现在“似”上,即“无”非真无,乃“无为之无”,因此,实行者的行为特点是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这对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巨大历史变革的企业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维对企业管理的启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来自于“软管理”和“硬管理”两个方面,而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便是充分考虑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是因为,无为而治一方面强调“有”,这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为法律、制度等无形的约束,同时另一方面,注重对“似无”的“修炼”,强调管理行为的自然状态,这种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无疑具有明显的借鉴价值。
(二)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老子向往自然、推崇自然。他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应合乎自然的发展规律,都应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状态,而不应加以不必要的干预,“道法自然”,这便是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对“道”与“法”的直接阐释。显然,这一原则对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羁绊,但却是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是因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一样,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要素,都拥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企业只有按照既定的规律来运行,才能将其效率和效益发挥到极大。这里面所讲的“规律”涉及自然、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比如季节变化的规律、劳动力的作息规律、生产的投入产出规律、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市场的供求规律等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不但从观念上形成对“规律”的敬畏,还应在实际行动上通过学习和实践,寻找和把握企业的实际运行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使计划决策更有依据、使组织工作更加高效、使领导水平更加突出、使控制活动更加全面,使企业经济目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之间形成完整的高效的动态均衡。
三、无为而治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计划职能中的运用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全部过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活动的动态性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计划工作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计划或者决策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首要工作。在这一方面,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为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计划活动是人的主观活动之一,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一方面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顺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客观规律,顺势而为,放弃“妄为”和“强为”,并在“有为”和“无为”之间进行动态的选择,达到“以动制静,以静制动”的双向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员工进步、社会收益”的目标。此外,在计划工作的整个阶段,都应遵循基础性的原则,即计划工作的进行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广泛的征集,集群众的智慧与一体,以此来克服计划工作复杂多变的特点,集思广益,实现从“亲为”到“不为”的转变。
(二)在组织职能中的运用
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而言,效率是关键,这已经被无数的经验所验证。因此,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机制,使其不但能够适应企业的资源特征和能力,还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预见性,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实施相契合。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在“道法自然”的状态下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将“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运用其中:(1)在组织内部按照任务的不同种类和重要程度,进行灵活的授权和分权,使任务的执行更加高效;(2)建立起合乎企业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使各部门之间能够进行“无摩擦”的衔接;(3)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使企业的组织机制能够与其战略保持一致。
(三)在领导职能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行为的实施需要借助必要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手段才能生效,而“领导”与“管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老子看来,“以身下民”、“不言而教”是积极的正确的领导方式,这里面体现出来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⑩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者应与员工之间更多地进行沟通和协作,通过多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的文化、理解企业的目标、实施企业的战略和策略。在这一方面,对人、对事物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尊重员工的个性,还应对其个性化的诉求及时做出反应。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积极地参与企业的运行,从尊重领导者开始,逐渐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努力,尊重企业的价值观,尊重企业的发展目标,使员工自身和企业本身都获得长久的健康发展。
(四)在控制职能中的运用
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不但看重管理行为本身,还对管理过程进行整体的监控,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的效果。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行为涉及对计划、组织和领导效果的控制,突出对企业发展目标和对目标执行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方面,既注重对目标的检查和评价,又要注重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的把控。因此,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业务单元,都应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参与到企业的具体任务中来,管理者或领导者要在任务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关注目标的实现,但并非事必躬亲,而是在任务执行中遭遇重大挫折时,才有所“为”,这样才会达到“治”的良好效果。
四、结束语
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道家的思想精髓博大精深,从自然的发展到人的行为处事,从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到政治的脉络梳理,无处不显示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更是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深远的作用和影响。为此,需要对这一思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考察,结合时展的特点,发掘其内涵,吸取其养分,更好地发挥其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作者:李晓方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