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知识经济获得持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阐述,之后对企业现代化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索,最后提出将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化融合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模式获得进一步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经济体制;企业管理;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

在国企,我国的经济体制为计划型,从而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存在较强滞后性。经过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企业开始注重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但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相比之下,其还存在较多问题与漏洞,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阻碍。21世纪初,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仅获得了良好机遇,还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产业结构快速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创新传统的利润增长模式,顺应时代、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

1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与特征分析

1.1情感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情感化管理模式中,主要会依靠人性化的模式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含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还会最大程度满足员工提出的适当要求。很多学者都对情感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员工从企业中获取情感依赖、情感归属,可以使其更加努力、认真、积极工作,从而对企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各项管理过程中[1],应充分尊重员工的情感、自尊,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但企业如果过分使用情感化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多问题与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利用制度对情感正确引导,从而将相关问题解决,将负面影响消除。

1.2制度化管理模式

大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使用制度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发源于美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形成巨大影响,因此美国为了使自身的工业化获得稳定发展,加快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大部分企业都开始使用制度化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制度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企业在使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制度对内部实施标准、规范的管理,避免发生不稳定、不协调的因素,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获得和谐与稳定发展。当然,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不会依靠决策管理层进行单独决定,需要在内部召开部门联合会议进行商讨。由此可见,企业利用制度化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各项决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可以将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的部分特征体现出来。若员工受到不公待遇时,可以依靠制度、规定保护自身的利益。

1.3血缘关系管理模式

通常对于家族式的企业来说,经常会采用血缘关系管理模式。家族式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血缘关系,企业中重要的职位都会由亲属担任。血缘关系管理模式可以体现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部分特点,还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2],血缘关系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交流,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便利。但这种管理模式中还会经常出现问题。如由于决策权等相关实权都被掌握在企业高层中,久而久之,中层员工就会出现不满;与此同时,血缘关系管理模式还会降低企业决策的公正性、民主性,使相关意见、建议无法集中或统一,若出现反对意见会使用高压手段打压。在企业创建初期可以应用血缘管理模式,具备很强的适应性,但对企业的后期发展会形成较大阻碍。另外企业在使用血缘关系管理模式过程中,在创业初期很容易发生股权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从而使合伙人之间失去对对方的信任,从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危害。

2企业管理现代化分析

2.1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企业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传统管理理念获得创新,还可以创新相应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使企业管理相关体制更加完善、优化、高效、创新。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使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快速攀升,加强管理模式的选择正确性,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质量与效率。

2.2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现代化

基于社会责任模式基础上,遵循全面、系统性的原则,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智能作用充分发挥,为社会贡献出微薄却又不可获取的重要力量。应在企业发展战略、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引入社会责任,使企业内部的责任意识充分明确,加强各项资源的配置合理性,还可以使企业整体组织结构的转型速度获得提升,促进企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另外,企业通过利用社会责任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可以在市场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与信誉,使企业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中获得高度认可,加强企业市场影响力与知名度。

2.3企业管理模式应将企业文化作为基础

企业文化应充分体现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社会观,从而全面衡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员工的综合素养、精神文化建设水平[3]。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自身岗位的工作,使其具备更强的主人翁意识。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文化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以间接加强用户的产品服务质量,使企业的形象更加高大。

2.4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

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管理时,应顺应时展使用更加先进的相关技术、知识,注重培养人才,还应灵活使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文化、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流传开。企业应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化、计算机等技术,不仅可以加强管理水平,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使各项资源获得更加高效的利用,使现代化管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技术化,使企业获得全面发展。

3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探索

3.1可持续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长久性战略目标之一,获得了十分有效的科学论证与实践证明。与此同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可以加快企业的转型速度。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主要目标为经济利益最大化。但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不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更加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应不断加强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还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做好风险防控处理工作,才能将综合效益提升至最高,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2以人为本发展趋势

目前,以人为本理念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主体就是员工,员工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性会对企业管理水平、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看作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努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4]。在未来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过程中,经营者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经营与发展目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将企业利益、员工利益紧密结合,才能促进企业与员工获得共同发展。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加入以人为本思想,可以对员工的管理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在对员工开展现代化管理时,要做到尊重员工,采用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办法,加强员工之间的和谐性,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环境。企业管理现代化朝着以人为本方向发展,在企业内部营造轻松、高效的工作氛围,使企业文化更加完善,发挥员工的主要优势,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3.3智能化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快速提升,各种先进技术、先进手段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应抓住这个机会,将其应用在现代化管理中,才能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未来更加智能化,在社会中塑造智能化企业、技术化企业的完美形象。

4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现代化的融合策略

4.1企业管理应将体制与关怀互相结合

体制与法制、关怀与德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对于体制与法制来说,企业应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员工行为的约束与激励;对于关怀与德治来说,企业要更加注重从情感、人文方面为员工提供关怀与帮助,才能使主人作用充分发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使员工的情感方面获得归属感,从而使其工作更加积极,加强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互相融合,企业应充分重视关怀与体制的重要性[5],不仅要使用制度对员工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与激励,还应灵活使用情感策略为员工提供关怀与帮助,从而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情感感怀与体制有机融合,才能凸显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真正优势与特点,从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加协调,让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中发光发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2利用效益开展责任整合

无论是何种行业的企业,都会将最终的追求目标置于利润方面,也会将其看作发展、运营的主要目标。企业无论使日常活动还是经营生产都会使用成本,其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紧密相关,因此只有充分实现社会效益,才能确保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综合效益。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认真履行,基于社会层面看待任何问题,从而节约成本,加强社会、企业综合效益。

4.3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采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

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高科技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与发展,企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各种新型技术手段,完成数据交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等操作。因此企业应对内部的相关技术人才应加大培养力度,使网络人力资源架构更加完善与优化,还应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自己投入力度,使内部的数据信息更加安全,降低企业面临的管理与运营风险,从而使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高度融合,将资源高效利用,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5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不仅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同时迎来巨大挑战。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将管理模式与企业现代化管理互相结合,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与技术手段,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电力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J].科技风,2017(26):218.

作者:林江景 周军 单位: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