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建设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工工作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工具的各种优势,同时注重继承和创新传统政工工作手段,避免以偏概全,形成最适合工作对象、最高效全面的互联网式思想政治工作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大数据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企业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求适应时代变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管理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正是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1]。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传统的思政工作往往是以信息的中心和权威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2~3]。而在如今的时代,随着新技术应运而生的新型媒体改变了人们对待信息的方式,平等、互动、高效成为了主流的诉求。因此,企业的思政工作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全面重新布局,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一、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始建于1969年,自1991年以来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随着2008年智能手机的重新定义,互联网技术渗透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渐演变成一种思维范式,也就是“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范式最早被应用于商业模式,如今已被各行各业所引用和借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但取得的共识是,这是一种充分利用新媒体、数据处理和平台模式等手段创造核心价值的思考方式[4]。

(二)互联网思维的特征

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抽样调查,总结互联网思维在思政工作中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高效交互的技术基础。“互联网”的“互”字即“交互”,交互性即信息的双向互通,是实现人人互联的前提条件,也是互联网思维较其他工作思维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思维下的互动,是将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高效全面地双向链接,即时同步、交融互通。与反馈、疑问与回应、纠错与改进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新常态,而这种互动的本质是为了更加高效。交互性思维的显著成效就是高效快速,包括决策快、行动快、创新速度快、变革快和具有思政工作对象思想萌芽阶段快速应对能力。

2.开放自觉的参与基础。“互联网”的“联”,即“联系”“连接”,是基于兴趣点的自愿交流。在互联网思维主导的思政工作中,没有强制的灌输,只有感兴趣的自觉汲取。思政工作者提供的兴趣选择是开放、发散、富余的,每个参与者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在交流平台中分享感受、交流经验、学习知识,同时利用自我兴趣点影响身边的人。

3.分布式拓扑的社会基础。“互联网”的“网”字即“网络”,在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是中心又相互影响,同时具备“去中心化”和“泛中心化”两种表现趋势。对于传统的思政工作,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的。从具有信息传播权威的一方单方面输出,逐渐转变为权威者仅是作为信息传播的监督者和服务者,利用兴趣引导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自愿、主动地去选择和接受。对于新的社会思想形态,互联网思维是“泛中心化”的。

4.新型媒体的渠道基础。新媒体是随着新技术体系和新社会形态发展自然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其中,“新”是与传统媒体对应而言的,区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手段,包括新闻网站、微信、微博、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杂志、移动APP等形式。新媒体形态多样、手段先进、信息丰富,已显现出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效应,尤其是新媒体信息复制的零时差、零成本特性和自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单向、单一信源、单一接受渠道的传统状态,实现了信息撷取和互动传递的立体覆盖。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可选项

结合企业及思想政治工作特征,推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有三个可选项:“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采取平台升级战略。应在充分利用传统思政工作模式优势的同时,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力度结合推进这三项工作。

(一)“以人为本”为核心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1.以员工为中心。在用户主权时代,用户行为最大的特点是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和个性化。为获得员工持续关注,达到培育员工的效果,应以员工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深入了解各层级、各年龄段员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完成员工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要求提升的转变;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提供有价值的,经过提炼的思想观点,彻底扭转“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传统形象,使得员工能用、受用;三是利用新媒体工具,增进工作社交化和移动化,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性,减小员工受教育成本。

2.提升员工参与感。提升员工参与感是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让员工参与到工作设计和实践中,员工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附力。另一方面,让员工参与到品牌传播中,即粉丝效应。让员工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与传播中,成为品牌的粉丝和种子用户,做品牌的最有价值的意见领袖,培育品牌与员工的朋友关系,最终打造具有共同价值观、兴趣聚在一起的平等的社群,从而加深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同时重构整个工作供给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二)大数据为支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技术成为基础设施,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在于挖掘和预测的能力。

1.精准化定位。按照传统理念,员工都是一个个概念性群体,被按照年龄、岗位、性别、婚否等属性进行交叉分类,在这种分类体系里,没有个人,只有标签化的群体。大数据在员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全程记录与分析,形成每名员工的数据资产,进而打造员工专属的教育方案,定位员工的需求和感知。

2.精细化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海量数据看似零散,但背后隐藏着必然的行为逻辑,大数据分析为“解放数据生产力”提供了新办法,能获悉员工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而判断员工行为趋势,有的放矢地刺激员工需求,并依此精细化地改进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和快速反应。为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定位,精细化教育,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流程数据化,即量化工作流程,进而明确计量,精准定性,这是数据分析,实现工作优化的基础;二是致力于打造大数据思想政治工作分析平台,建立大数据中心,更好地存储工作数据和员工数据,更专业地分析及利用数据;三是培养数据挖掘和分析团队,进行大数据技术专业培训,为利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三)平台升级战略

平台是互联网思维的驱动力,是指在平等的基础上,由多主体共建的、资源共享的、开放的一种生态系统。

1.善用现有平台。在现有的平台上,对信息、服务、理念、活动、品牌和资源实施聚合,提升平台运用效率,让员工自由而平等地汲取与互动,让提炼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在现有平台上得到有效而迅速的传播。用开放的精神,让员工自主、平等互动;用创新的勇气,让员工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用培育的心态,去对员工持续施加正能量的影响,进而提高员工与现有平台的黏性和依存度。

2.推进各平台协同发展。公司以现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为基础,推进各平台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达到“1+1>2”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依据思想政治工作特征和公司员工属性改造平台,为支撑平台活动衍生出更多的服务,进而打造功能延续性平台,加强各平台之间的联系,促进各平台协同发展,升华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展望

(一)延展运用大数据技术

1.强化大数据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共拥有6.6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规模达5.94亿。我国主要缺乏的不是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数据的手段,而是收集和利用大数据的意识。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更加积极地尝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决策”和“数据创新”,在尝试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新方法和新应用也不断地产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要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主动收集、整理信息数据并认真分析;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重视员工的不同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

2.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挖掘思政工作的深层规律。首先,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需要更多具备数据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需要企业在思政工作者队伍中大力培养相应的技术能力。例如,在当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同员工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数据,纸质书籍、视频课程、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的结构化数据,以及员工资料、相关教育活动信息、员工反馈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量会逐年增大,这就需要在企业思政工作者队伍中开展统计学、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尽快掌握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

3.建立大数据规范使用制度,规避大数据使用风险。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以及员工隐私等等,需要在制度层面明确大数据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采集和使用的原则。大数据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应引起重视,需要企业内部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重视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

(二)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生态圈

1.找到价值点,实现立足。要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需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依据思想政治工作特征和公司员工属性改造平台,找到每名员工的兴趣点、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统计,把握住诸多有共性的环节,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的平台。实现平台价值升华,然后衍生出更多的服务,进而打造功能延续性平台,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自我调节、相依共存的绿色生态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生态圈,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核心优势,扩展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如品牌、管理系统、数据等极具优势的扩展性平台。在网络效应的推动之下,将平台迅速做大,实现更大的平台价值。第一,充分利用自身灵敏快捷的信息接受反馈系统和宣传教育机制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工作覆盖面,创新扩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平台;第二,充分利用多技术平台,创新扩展思想政治工作预防监控平台;第三,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完善思想动态手机、分析和反馈机制,疏通创新扩展思想政治工作沟通疏导平台。

3.搭建“思想政治工作2.0”,构建生态圈。O2O是电子商务中的名词,“思想政治工作2.0”正是在充分借鉴互联网O2O的市场机理基础上,将商业O2O模式嫁接在传统线下工作流程中,推送多元化、具象化的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宣传内容,力求完美实现线上的便捷交流和线下员工社交需求的满足。从过去单纯的线下企业内部宣讲延伸至开放式的线上企业综合交流平台,从而重构企业的线上线下双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企业内部可以通过依托“思想政治工作2.0”平台,与其他地市多个单位的诸多思政平台,以网络化的架构组合在一起,最终构建一个无边界的开放性平台。

(三)打造以党员为核心的分布式思政工作平台

1.组织设计:从“金字塔”走向“扁平化”。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官僚式的“金字塔”分层管理模式最常被采纳,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在互联网时代遭遇了挑战。互联网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就是消除中层,组织变得更扁平化。因此,必须缩短决策半径,优化思政工作体系。通过减少组织机构层,员工能够提高表达意愿、提升政治能力。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政工作自由、开放、平等,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打破了现实阶层和资源的垄断,开辟了政治参与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2.管理方式:每一名党员都是思政工作者。互联网时代的员工更加注重自我,寻求参与感和存在感,所以必须搭建相应的舞台,才能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当员工逐渐互联网化的时候,对组织要求就是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通过让每一名党员参与思政工作,既能实现价值观的凝聚,又能实现“全员参与”的思政工作方式。要树立“每一名党员都是思政工作者”的理念,就必须更新观念,营造党员都能、都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

四、结语

本文明确给出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及其四大特征,分别是高效交互的技术基础、开放自觉的参与基础、分布式拓扑的社会基础和新型媒体的渠道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推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三个可选项:“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和采取平台升级战略。最后,本文面向未来,从延展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生态圈,打造以党员为核心的分布式思政工作平台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思维下政工工作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美好的展望。

参考文献:

[1]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2):70-71.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4-16.

[3]张预华.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与创新的思考[J].求实,2010,(A01):160-161.

[4]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J].中国对外贸易,2014,(11):109.

作者:张颢 俞斌 柯望 单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