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

摘要:“风险防控与效益并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受到企业越来越高的重视,已成为企业降风险、增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风险管控是企业取得良好经营效益的保障。文章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结合的重要意义,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两者的协调和整合提出了完善建议,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协调整合

引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收益,但同时也造成了价值失衡、行为失范、社会失序等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大背景对我国广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层次不一,对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势在必行,使之为社会及公众服务的意愿得到进一步维系和加强。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和整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以诚信、公平竞争的经济运行环境为基础,以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得出科学合理的协调整合方式,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相关理论介绍

(一)内部审计理论及特点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有审计人员对本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效率与收益所作出的一种评价行为。内部审计的特点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内部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各项支出是否具有经济性与效率性,资源利用是否达到最大化,此类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需要完成产品或提供相关服务的数量,企业在资金来源、资金管控及员工收益方面是否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还包括对企业计划在实际运作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合理判断,并找出对预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的含义及特点彰显了其降低企业风险及提高企业效益的功能。

(二)风险管理理论及特点

风险管理理论是企业对各种风险作出识别、衡量、评价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加以妥善解决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企业资源的控制分配方面,高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风险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减少企业损失,在对企业风险状况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后,可对企业潜在风险事故做出预判或风险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关措施消除或减少企业的损失。综上所述,保障经济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整合意义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在与风险管理的充分整合过程中也为自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地位。只有与风险管理的充分整合,发挥民间审计所不具备的较强针对性与及时性才能保障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其次,通过与风险管理的整合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发生了根本变化。内部审计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整个领域,管理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第三,使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完善。为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实施,内部审计需不断监控、修正、评估相关风险管理活动,从企业管理的宏观角度来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因此,整合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体现了企业“风险防控与效益并重”新理念的本质,实现了企业管理与运营的协调与平衡。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协调和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关知识及理念。虽然部分管理者对其有一定了解,由于没有建立系统框架,不可能进行实际操作。有的甚至错误理解了内部审计理论,致使审计制度不够合理,相关业务办理手续变得更为复杂。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严重不足,不能对风险进行专业分析调查,应对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只能通过主观判断来管理企业各种风险,而且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如果企业对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只是处理表面上的风险隐患,并且处理过程不够彻底,而其他方面的潜在风险并没有得到及时识别,往往造成风险管理决策的严重失误。

(二)对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往往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就目前来看,企业管理机制中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确问题还比较突出,岗位职责的模糊不清造成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形式化问题严重,就算发现有问题存在也视而不见,更不可能积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部分企业未建立消防、治安、企业风险应急等相关管理制度,另外对风险监督机构的设置也不够合理,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致使内部审计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对审计过程经过专业人员的密切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作用。

四、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和整合思路

(一)提高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和风险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与复杂性对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高要求。首先,审计工作需要面对复杂的信息数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与风险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相关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风险分析能力,同时需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相关知识,另外还要掌握一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科知识。其次,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坚决抵制贪污受贿现象,坚持实事求是、廉洁办事的工作原则,对违规现象勇于揭发决不姑息迁就。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健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落实到位,科学高效的监督工作必不可少。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自我评估系统,对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及时监督和评估,针对所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概率。例如:信托公司在应收账款投资集合资金信托项目设立过程中,为防止融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应收应付款项虚假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风险发生,应加强对信托业务部门取得的应收账款的内部审计管理,特别是对该类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始依据的真实性、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应收账款专项审计报告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查;对政府财政年度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收支预算平衡、赤字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预测评估政府偿付能力;对融资企业在财产、经营成本、收支损益、现金流量等方面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连带偿还信托贷款能力,保证信托项目的到期无风险兑付,最大限度防止信托项目信托财产损失,从而保证信托公司信托报酬和信托资金委托人利益的实现。

(三)审计过程中运用风险识别技术

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对企业在财产、责任、人力资本、经营成本、收支损益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风险进行逐个识别,进而对企业资产状况、资金周转运营作出准确分析。首先,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根据企业近年连续财务报表运用趋势法对比分析相同指标的变动方向及幅度,进而反映出企业经营实践的变化趋势,并对企业存在何种风险作出判断。其次,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货币或财产状况,并以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为起点,分析企业实际经营运作与战略目标差距,明确产生差距的风险点,从而对风险产生环节、风险的类别作出科学分析,提出内部风险控制建议或措施,以使企业经营成果与战略目标相符或相近的最大效益。总之,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或对经营实践变动趋势中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提出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建议,并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协调,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则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战略目标趋于相符或相近。“风险防控与效益并重”经营理念的要义得以体现。那么,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协调和整合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冯晨光.杜邦沸腾壶风险审计模型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启示[J].审计月刊,2005,(11):8-9.

[2]徐德.论现代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J].审计研究,2005,(02):82-84+62.

作者:孙朝军 单位:中江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