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及控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及控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及控制

一、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一)在内部环境方面

从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反映,部分施工企业的在组织架构方面存在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董事长、总经理权利过大,凌架于制度之上,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三重一大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生产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的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岗位设置不清晰,职责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社会责任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隐患等;内部控制环境尚需疏导。

(二)在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目标的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从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风险目标设定不清晰,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不健全,人员职责不清晰,未能全面地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全面风险管理并未得到真正的实施。从目前钢铁项目管理情况反映,大部分钢铁项目处于停建、缓建状态,存在很大的结算款回收风险,甚至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工程履约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主要是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对钢铁行业的整体风险评估不到位,对产能过剩、行业亏损风险评估不准确而承接订单所致,导致了施工中由于业主主业亏损,不能按合同支付工程款,办理结算,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收风险,甚至形成巨大损失。

(三)在控制活动方面

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立比较规范、完整,但从制度的执行上反映,执行力度不强,检查与制度规范形同虚设。如,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规范、完整,但部分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等方面并未体现全员参与,而是由财务系统办理完预算管理的全部业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在工程结算管理、工程款回收清欠管理、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控制管理方面,不按合同约定、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管理职责不清晰,奖惩不到位,欠缺有关的硬性指标检查监督机制;在信息沟通方面不畅,没有构建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形成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等。

(四)在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风险和内控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模式。但是,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在施工企业内控审计中并未真正实施,内部监督还停留在帐项审计、制度审计等方面,不能全方位的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有效监督。

二、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科学策略

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分析企业整体面临风险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践行科学的管理策略。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低价中标成本管控风险、工程索赔风险,结算回款风险、财务风险等,我们应当针对识别的不同风险的重要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消除和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一)市场风险、低价中标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目前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低价中标是必然结果,这样给企业的成本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加强对投标阶段的成本预测和成本测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做好成本要素分析、投标策划,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报价措施,避免因投标成本把控不真实而出现的废标、或中标后合同亏损,降低合同风险。第二,加强目标成本管控。项目中标后,根据施工图、合同、中标通知书及其他资料等编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控制金额,确定合理利润、项目目标成本。在对目标成本实施管理时,应明确项目的经营方式,建立项目目标成本责任管理,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第三,强化实际成本管控。低价中标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甚至是微利。因此,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建立跨职能团队,运用价值分析法,将目标成本嵌入工程项目的分包成本、材料采购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项目资金、项目费用、税收筹划等各个控制环节和控制流程中,控制风险;做好优化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搞好施工组织,保障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管理;加强项目材料管理;做好项目成本分析,对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对存在的偏差,采取措施,消除差异,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二)结算、回款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结算期间分析,大多数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都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完工程结算,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益不能及时锁定,工程款不能按期回收,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风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合约的不公平,结算相关事项在合同中不能加以明确;项目履约管理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达到结算条件;由于业主自身资金或其他原因采取拖延战术不进行结算等。因此,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评审,对工程项目的结算事宜进行明确;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按合同履约为结算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与清欠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奖惩兑现。

(三)工程索赔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强化合同管理,规范的合同文本,施工合同中明确索赔方法、程序、时间等索赔相关事宜,保证索赔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建立合同评审制度,缔约过程中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合同进行评审,特别是法律事务人员,评审通过后,方能签订合同。强化工程的履约管理,建立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固化收集施工过程中各种有利证据程序,总结相关控制流程,将有效证据的收集过程形成企业强制性的制度,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证据,做到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四)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集中体现,施工企业主要资产是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从施工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存货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慢,资产负债率高。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增强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占用,资金管理中加强各业务部门联动,消除各个经营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工程款回收的因素;在签约环节企业进行招投标时,关注客户的资信度调查,评估其资金支付实力,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考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在企业资金流允许的情况下,承接业务,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风险;在合同履约环节重视履约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保证合同工期和质量,及时办理各项工程变更事项,取得书面确认资料,按时报送工程进度资料,按行业规范归集工程资料;在工程竣工环节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提交竣工资料,跟踪竣工结算事项,落实专人负责,采取有效的手段,催促业主及时办理结算,并加大此项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应收账款管理环节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做到有理有节,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创造收款条件,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五)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从施工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确立企业管控重点、关键业务环节,在总结已知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常规的企业管理手段,规范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管理。

(六)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审部门应当评价企业风险及内控管理,对风险及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的增值服务。因此,应当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模式,提高内审人员的执业水平;将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在审计过程中,以分析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要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根据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以有限的资源,确保对重大风险的审计效果和效率,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对存在问题及疏漏,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合理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

三、总结

以上仅对施工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部分风险因素及内控策略进行了浅析,我们只有结合施工企业自身运营状况,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疏导企业内部环境,展开严格的风险评估,构建实时风险预警体系与内部控制对策,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审计,才能切实有效地管理、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作者:郑有淑 陈浩 单位: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