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场心理健康对外贸企业发展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和世界在方方面面的接轨,我国涌现出了很多外贸企业,这些企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力资源是外贸企业发展的核心,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很多外贸企业的员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外贸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分析职场心理健康对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场心理健康;外贸企业;重要性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很多外贸企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外贸企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工作强度较大,压力较重,而且由于时区差异,工作时间也是黑白颠倒,这就导致了很多外贸从业人员在从业一段时间后心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身心健康的员工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外贸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从某种角度而言,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的员工是产生高绩效工作效率的源泉,例如充满积极的正能量的员工可以给企业带来无形的价值,相反,那些消极拖沓,消极怠工的充满抱怨的员工则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致命打击。因此,外贸企业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身心积极健康发展的员工对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而言可谓是意义重大。
2外贸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现状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工作环境的竞争力在增强,可以说工作环境带给员工的压力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长期下来很多外贸企业的员工的心理健康就出现问题,例如对外来诱惑无法抵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够明确和确定,对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担忧,对周围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焦虑等。这些心理上的眼健康不仅仅给员工个人带来了痛苦甚至伤害,而且对外贸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甚至会因为心里健康问题导致一些危机,对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名誉及经济的损失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很多企业为了改善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生活质量,采用了职场心理健康促进系统来解决员工心理亚健康带来的困境,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员工以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需求提供相应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职场心理健康对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外贸企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员工工作时间有时差差异,同时打交道的客户人群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加上外贸企业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外贸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背负着更多的心理压力。那么外贸企业员工心理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现象就时有发生,而且严重的困扰着员工个人和企业。由此可见职场心理健康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外贸企业的员工心理更加的健康呢?本文有一些建议:
3.1预防为主的策略
就职场而言,任何工作都是有压力的,只不过就是压力大小不等而已。因此员工在职场中有潜在的心理危机或者问题也是正常现象。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外贸企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员工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作为管理者,应该是预防为主,将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将企业员工可能会出现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提前预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组织的形式进行干预,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了再进行急救。但是企业的预防和干预要以保护员工隐私为前提,在员工愿意接受帮助的前提下进行干预,及时满足员工的需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3.2职场心理健康疏导策略
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更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有效的人力资源。所谓有效的人力资源就是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在员工的心理健康方面,企业不仅要重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消除员工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开展工作。当员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企业要针对心理亚健康或者不健康员工的职场心理健康的疏导,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解决一些个体的疑难杂症问题。这样员工就有了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那些焦虑和担心自然也就会消失,使得他们的心理行为始终处在集体的互动关系之中,以进一步促进他们职场心理健康水平的进程。
4结语
外贸企业员工的职场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更要构建相应的心理健康体系来预防和消除一些不健康心理,提高员工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使得他们能够自如的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企业要做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主动的为有心理问题的员工排忧解难。同时企业不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样使得员工在舒适宽松的环境中能够健康积极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东涛,朱武生.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8~l0.
[3]王忠诚.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在职员工发展性职业教育刨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42~45.
作者:夏雪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