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文章从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二三线城市中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阐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联系。剖析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的现状,如企业管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中小企业分布具有区域性以及中小企业向部分重点行业集中,并发现二三线城市中的中小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中小企业融资难、技术创新能力低等。由此提出的对策是: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企业信誉从而改善融资能力、发展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来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等。
[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着力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历史的车轮来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契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载体。据目前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左右,在城镇化更为活跃的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内需的逐步扩大也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一次机遇,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现代管理体系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二三线城市中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吸收社会劳动力就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甚至成为是否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二三线城市发展也迎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阶梯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也持续通过投资、加强基础设施交通枢纽建设、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渠道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释放更多空间给坐落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
一、综述
(一)概念界定
1.二三线城市。有关二三线城市的划分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分类,某一个城市在这个机构被认定为二线城市,在另一个机构也许就是三线城市了。美国OrganizationMeetingPlannersInternational定义二线城市为人口超过30万少于100万的城市。在中国少于100万人口的地区则是城市中的一个区县甚至是一个县乡镇,本研究定义我国二三线城市主要是指“各省会城市以及建制市县的城市”。2.中小企业。根据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分类鉴别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中小企业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行业的类别、职员的数量、年收入以及总资产等。例如,工业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定义是指员工总数在2000人以下,总资产在40亿元以下,年收入在30亿元以下的企业。其中中型企业是在301人~2000人,总资产在4亿~40亿元,年收入为3千万~30亿元;小型企业是少于300人,总资产在4千万元以下,年收入在3千万元以下。
(二)背景分析
企业集中在城市这个区域,必然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无论是同一产业的还是不同产业的企业。同一产业的企业的集中,企业数量的增加会带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总量的增加,分工协作的增强,其结果就是提高中心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以及生产费用,提高城市员工收入水平。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集中,会为该城市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该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1.中小企业是二三线城市就业稳定的基石。中国经济近年的高速腾飞,造就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中国城镇化战略以及实施进程的速度之快使得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曾经表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所以不管是就业还是创新都非常重要。城镇化的推进,特别是在城镇化程度目前偏低的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就是一块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社会的就业,不仅安置了国有企业改制遗留下来的大量城市的下岗工人,还能够吸收一批从农村转为城市居民的剩余劳动力,为我国二三线城市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再就业问题,缓解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城镇化的推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就是中小企业成为二三线城市中为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提供基本保障的要素之一。
2.中小企业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随着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的增多,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进行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加强,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一些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交通网络的便捷畅通、物流运输高效节约、现代信息通讯网络、电力水利供应充足的保障等等。中小企业的发展会促进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与使用,比起部分企业进行单独建设和使用,会降低整个城市运营管理使用的费用。另外,最大的好处在于这些基础设施还可以与城市居民共用,促进了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并且配套发展居住、餐饮、卫生、购物、文教等一些服务行业,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充分利用,不仅造福了城镇化进程中的老百姓,而且对二三线城市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中小企业是二三线城市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同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加强了地区供应商的竞争,减低了企业的供应成本。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聚集,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也有利于市场、技术和专业人员聚集在这个区域之内,使得有效信息的传播与获得更加容易。(2)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不仅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还需要二三线城市对教育培训、法律金融、信息商展等衍生的专业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这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丰富了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内容,同时节约企业大量的生产成本。(3)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当地城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供应商、技能、信息等生产要素将得到极大的丰富,为更多中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与优势,该城市对外地的投资机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随着更多的新中小企业产生,会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在当地的长期发展。总之,不同产业、不同大小、不同发展程度的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聚集发展,不仅在该区域形成了产业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而且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集中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竞争力,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二三线城市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二、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分布具有区域性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下以及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深深地受到了影响。中国的二三级城市产业群主要是由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区域性聚集组成,他们之间保持着生意上的联系以及在区域内的行程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产业群已经在中国内地部分二三线城市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综合而言,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各级城市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各区域中小企业分布也是极不平衡。我国中小企业根据所在区域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多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另外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
(二)企业管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便是家族式管理方式。中国交通银行与上海复旦大学在2012年合作进行了一项有关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调研的课题,调研涉及全国7大区域的21个城市,调研的样本企业超过700家,其中调查结果重点显示,中小企业中的家族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小型企业中家族企业所占比重更是高达29.3%。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高度统一的,这是一种主要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长为核心、以家族成员为主导、凭借个人权威和经验实施的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简化的组织结构,主要权力的分配以及职责的履行都是服从于核心阶层的,也就是“家长”。在运营理念的执行过程中,其他亲近“家长”的管理人员或者说是家族成员围绕在“家长”的周围,“家长”可以利用家族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以及解决各种企业内部纠纷。在家族企业发展的“初创阶段”,这有利于企业集中主要优势,较好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成功过渡到“成长阶段”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企业逐步进入“成长阶段”,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就日渐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已步入“成长阶段”,并且也尝试和探索变革家族制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变,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现出步履艰难,对变革家族制管理产生了动摇,加之企业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致使企业因此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有的甚至是“昙花一现”,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走向衰退或者倒闭。家族制企业的初始阶段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当企业步入成长阶段后,家族制管理明显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让位于现代企业管理。当前,不少家族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正尝试或者已经尝试进行变革,要想能够实现转换为一个现代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其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套成熟的、合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三)向部分重点行业集中
在我国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二线城市中,随着中央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一线大城市逐渐饱和、劳动成本提高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投资会倾向于所处二线城市的中小型企业,以下是近年中小企业所处几个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
1.房地产行业。在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城镇化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直接驱使消费者对房地产的需求。仅在2010年一年内,中国建造的新住宅面积已经相当于整个西班牙的住宅存量面积之和。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对我国城市2011—2020年城市住宅建筑存量净增长的预测可以说明,拥有大量城市居民人口的城市还是会继续维持房地产的建设,房地产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也会持续增多,但是增长特别明显的城市将会是在因城镇化进程而增加越来越多居住人口的二三线城市中的二线城市成都每年的增长量比较明显,三线城市东莞相关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活动增量也会提高不少。
2.服务业。未来十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会是伴随着稳定的服务业增长而进行的。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在逐渐减少对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依赖,在全球产业的价值链中逐步向着高价值端转移,中国政府对产业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方案,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的大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和个性化服务将获得更广大的一个市场。因此,今后必将走上以高新技术引导的新型发展道路,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服务业进行支撑。在我国传统服务行业比如餐饮、批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就业人员比例也比较大,但是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信息技术、科技咨询等相对发展比较缓慢。这些数据的原因都是我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以投资为导向的模式,而非消费为导向的模式。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更多的投资与建设会由原来的在东部沿海城市,不断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企业是个机遇也会是个冲击。
三、现阶段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
中小企业因为其规模的大小问题,在我国某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也比较艰难地维持稳定长期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确实也遇到各方面的一些困难与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中小企业也无法应对这些由于二三线城市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市场全球化与自由化,特别是以下三个显著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一个中小企业的效率是取决于这个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即所雇佣员工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且一个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接受培训多少都是被包含在这个所指的人力资本概念中的。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以及经历更多培训的员工,他们会拥有更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BatraandTan,2003)。之前也有研究表明较低的人力资源才能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BatraandTan,2003)。在目前二三线城市中的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缺乏主要也体现在对市场分析的知识与技能、市场与产品的创新、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模式设计与制定等方面,因此中小企业急需一些能够提升公司员工管理技能以及加强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项目。我国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正处于提速阶段,人力资源在数量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进入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人力资源的质量上对中小企业的供给目前还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
充足的资金是一个中小企业成立以及业务扩张的必要条件之一,无论在新产品的开发、员工的培训、生产的设备购买、新市场的开拓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从融资渠道上分为内部融资以及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有留存收益融资和折旧融资渠道,外部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包括如债券融资、股权性融资、社会资金以及银行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等。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有12%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贷款(Shenetal.,2008),缺少合适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贷款成本的增加、贷款难度的增大,给本就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加重了资金的困难。以浙江省为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增加了30%~40%,最高的增长了80%。2014年的1~6月,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长了38.33%,其中利息支出就增长了43.27%(TaoLi,2009)。严峻的融资环境也给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加重了危机感。在国家金融层面,我国的银行体系正在经历着转型阶段,特别是国有的四大行,离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的银行商业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银行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支持坐落在大城市的大型企业,这就对位于二三线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匮乏的借贷服务。另外,中小型企业也很难申请到银行的贷款服务,因为银行要求中小企业首要条件是必须提供抵押品,无疑对一些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并且根据贷款信用等因素,银行更加愿意将钱贷给那些大型企业或者是一小部分运行更好的中小企业,长期贷款的服务就会更少了,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支持力度就会大大减弱。这些不平衡的银行借贷现象,直接导致位于二三线城市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无效率的借贷、缺乏信用监管以及评级系统。加之与二线城市的中小企业结构类型相匹配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少之又少,都面临着进一步长期发展的很多问题,这些金融机构也没办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银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对位于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募集资金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三)技术创新能力低
技术一直都是发展一个行业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提高竞争力的工具。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员工的技术能力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利润水平,而且,一个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员工的首创设计、国内其他公司的技术合作、国外公司的技术转让、产品生产经验的累积或者“学中做”等途径达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我国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目前面临着最大的困难还是技术的匮乏。因为地理位置原因,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之间,每当有新的工艺技术出现,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兼并以及技术交流比较少,特别是在内陆的城市,与外界或者是外国公司的技术交流的机会显得更少,加之二三线城市中的优秀技术员工有限,因此技术创新也就相对落后。
四、加快发展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中遇到的发展问题与瓶颈都是不尽相同,但是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总体影响是会增加员工收入、提高城市GDP、增加城市就业机会。本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显著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措施,旨在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构建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明显的东部地区更有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也相对更有优势,在更广阔的中部与西部区域中,中小企业更多的是以家族式管理的形式存在,这对于城镇化进程下发展的二三线城市而言,无疑带来的肯定是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都在鞭策着中小企业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个中小企业的资源决定了其公司的发展潜能,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企业经历过初创阶段之后是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利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机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打造自己公司的管理文化,寻求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应对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二)加强技术创新
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市场也会进一步开放,国外直接投资也会更多地进入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往中西部地区偏移,国外的资本更多进入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带来了更高效、更低成本运营的产品技术。对于中小企业本身而言,技术的创新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提高竞争优势,并且二三线城市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的更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更多的市场需求,只会更加刺激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实力,达到长期的发展。另外可以寻求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科研部门,通过结合专业的技术创新机构,促进联合创新的伙伴关系,借助外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能量。
(三)提升企业信誉,改善融资能力
随着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企业,遇到一些金融资本的缺口是很常见的,公司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经常会超过资本本身的供给。我国二三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以及海外直接投资资金,在银行贷款如此少量和艰难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声望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一块基石,也是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发展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集群,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集中化生产是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重要特征,因为中小企业所在地区内也有一些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为其提供相关配套产品与服务,这样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同时,大量相关的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一个二三线城市,并在这区域内逐步演变成一个特定产业,一个区域一个产品的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未开发的三线城镇中,应该利用当地的可用资源和潜在的区域内市场,大力促进发展中小企业专注生产某一类产品,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本地化和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林 饶守艳 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四川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EB/OL].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EB/OL].新华网—时政,2014-02-11.
[3]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3-01-01.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家族管理模式的思考[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