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济欠发达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小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系统调研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SWOT分析,提出促进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以期解决商河欠发达局面,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也为具有同商河发展状况类似的县域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商河县;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先驱,是社会经济的推进器和稳定器,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体制转型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凭借灵活、易转向、易创新等特点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改革举措。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出中小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一、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商河县是山东省会济南的“北大门”,北望京津,南眺沪宁,位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济南都市圈交汇处,是济南“北跨战略”的“桥头堡”,对于济南全盘布局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商河是传统农业大县,思想不够解放,工业基础薄弱,属于欠发达地区,所以,商河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局面。充分发挥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区位、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才能推动商河县经济增长,摆脱欠发达局面。2011年底,商河县县委在深刻分析把握全县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发展思路。2013年初,结合县情实际和企业发展规划,商河县对发展定位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设“四个中心”(济南北部工业强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温泉休闲健康养生中心和区域性农产品生产交易中心)。目前,县委、县政府着眼形势需求,计划科学编制并实施“十三五”规划,目标定位为把商河打造成服务省城、辐射周边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和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休闲基地”。商河产业基础比较完备,现已形成温泉旅游、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根据国家企业分类标准,商河县2014年底,工业企业单位数4258家,规模以上企业167家,其中轻工业85家,重工业82家,规模以下企业4091家。按照商河县五大主导产业,商河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依附城市带动型,如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等。这种类型企业主要存在于第一、二产业,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紧密结合,既服务城市,又依托农村,以济南都市圈为核心,是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纽带,如以济南市为核心,依托重汽、济钢、浪潮等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各类汽车板簧、电子产品、路桥机械,以双隆电站、帅潮实业、博瑞路桥、景陆机电为主;二是农业开发型,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这种类型企业主要通过政府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各农户根据政策主导对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布局、经过规模化聚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将其培育成县域主导产业,并由此带动县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商河县2014年生猪出栏68.03万头,鸡800.06万只,以宇飞食品、雨润、万润肉食为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业开发型企业发展;三是特殊资源拉带型,如温泉旅游。这种类型企业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引进乡村绿洲公司、展逸兰花公司,以温泉国际、济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着重发展温泉农业、休闲观光、温泉旅游等产业。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及产业布局参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商河县中小企业主要产业集中在商河县城以南和城区的乡镇街道。近年来,商河县中小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县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进商河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保障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攀升,提升了县域财政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县域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激活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SWOT分析
商河县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7亿元,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0.5%。商河县中小企业对商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整体水平还是与先进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既有商河经济结构缺乏合理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中小企业竞争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商河县以满足周边大城市农副产品市场需求、提供初加工产品为主营渠道,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优化升级的优势不明显。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研发水平低,产业链不完备,产品结构不甚合理,难以形成集约规模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以“低价”换“利润”,以“利润”换“市场”,阻碍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商河县宏业集团是全市最大的纺织企业,主要为济南、北京、天津等大型服装厂加工原材料,但是染整产业链条一直没有做起来,停留在原料生产、初级加工的水平,造成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落后,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商河县为农业大县,主要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因为当地缺少食品企业,所以大量的优质粮食作物只能以低价卖给外地企业,缺少对优势的充分利用,在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90%以上为初加工产品。如大蒜仅仅是粗整理后向外销售,而加工成蒜片、蒜粉等占的比例极小,其他蔬菜产品也大都限于粗整理方式,由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低,农民增收少;商河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旅游发展有良好前景,但是温泉旅游项目简单、设施不优,游客除了泡温泉以外的娱乐活动匮乏,难以拉长温泉旅游产业链条,难以扩大温泉文化的本土影响力。其次,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小富即安”,科学的管理提不上日程,人们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对于企业发展相应的规划和战略,中小企业的起步和发展相比同类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在商河县二产经济结构中,业主都是单独闯市场,规模难以扩张,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商河老粗布的汉族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1000多年前就在商河大地产生,目前,商河粗布逐步打入了北京、新疆等外地市场,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倍受青睐。但是大多粗布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所有权归家族所有,大都以传统的经验型的管理方式主宰“,以人治企”的陈旧观念,使许多企业存在着“无战略、无前景、无文化”的危机,管理模式的落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建设与潍纺、烟台等先进地市,差距还很大,甚至远远落后于近邻周边县。高密市孚日集团和豪迈集团都是本地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孚日集团最初仅是高密镇电机厂的一个织带车间,通过改革创新、市场化运作和集聚拓链,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现代化家用纺织集团,辐射带动效益明显。此外,商河县农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化,以农户为单位开展农业生产,即农户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以单个的农户力量闯市场,很难抵御市场风险。最后,中小企业缺乏品牌化、特色化、现代化。在农产品、工业加工品方面,树立品牌的不多,远近驰名的品牌不多。商河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突出,但是品牌化发展差,在大蒜、金瓜、冬瓜、双孢菇、大蒜、核桃、豆腐皮等产品中,驰名的品牌屈指可数。很多有特色的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特色产品在规划、建设、宣传等方面的欠缺,造成特色产品被埋没,突出特色变得平淡。同时,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达,“互联网+农业”新模式逐渐发展,商河县中小企业依然存在着信息交流落后,营销方式落后,不能灵活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积极的跨界融合。目前,商河县温泉旅游产品和活动项目主要停留在温泉泡浴的层面上,缺乏特色的个性化产品,行业间一味效仿的方式不能带来自身的生命力,温泉旅游产品大多为千篇一律、个性化不足、主题不鲜明。随着经济新常态化的发展,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下面对商河县中小企业进行SWOT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应对挑战。首先,优势(Strength)分析。商河县区位优势明显,商河位于山东省会济南的东北,北望京津,南临黄河,位于济南都市经济圈北向辐射线上,新京沪高速公路和德大铁路顺利开通,对于依附城市带动型的中小企业有明显优势;商河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地热资源、油气资源、农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政策倾斜力度大、企业载体成熟,商河县城南部规划了面积24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为了促进商河经济发展,省政府将商河纳入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中小企业需要交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比重进一步下降,构成了有利于企业扩张的支出结构,利于企业降低成本。2013年,市委、市政府又落实了12项政策,加大对商河县的帮扶力度,政策倾斜优势更加明显。其次,弱势(Weakness)分析。纵观商河中小企业发展,可以发现其产业规模偏小、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区域产业同构化、恶性竞争严重。同时,资金和技术人才短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加之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影响着商河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再次,机会(Opportunity)分析。省政府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滨州、聊城,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4万人,面积5.2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4.8%和33.2%。这是继被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商河县再次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以济南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打造包括济阳、商河、平阴、章丘、莱芜市区、齐河、禹城、临邑、肥城、邹平、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等周边区域的紧密圈层。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北上广等大都市的“城市病”愈发肆虐,产业转移、企业外迁、资本溢出的现象日益显现。而京沪高铁这条连接两个中国最为发达城市的交通大动脉的运营,加剧了部分产业、资金及人才从京沪溢出。处于京沪经济圈重要节点的济南,无疑是很好的承接地,而商河作为济南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机遇优势被逐渐放大。最后,威胁(Threat)分析。商河县底子薄、基础差,综合实力本身已与周围地区相差较大,而商河周边地区块状经济活跃,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市场、资金、人才、政策等资源进行分流和竞争,区域竞争明显加剧。处于商河南部的济阳明确作为北跨战略的首要地区,成为济南产业转移的首要部分,济阳正朝着济南经济总部方向加快发展;德州依靠人才和科技资源丰富优势,正逐渐成为北部新城经济的龙头;滨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出台,成为省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产业向商河转移,商河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然而有厂商指出,制造业产业链比较长,须有完善的配套才能促成产业北移,否则只徒增物流等其它成本,商河县相关产业的配套还不能完全承接产业转移。商河县中小企业应统筹全局,找准定位,发挥特色和优势,整合有效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扩大自我影响力,用解放思想、提振精神的勇气和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劲头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促进商河县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阶段性特征,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商河县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适应新常态,立足实际,保证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挖掘内需结构调整新潜力,拓展区域结构发展新空间,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首先,推动依托城市带动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实现转型发展。第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市场。在济南市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大量的工业企业需要外迁,商河县作为接受济南经济辐射的重要节点,对于商河县承接产业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商河县目前基本没有在产业链顶端的企业,基本都是做基础加工,所以也就造成产业无法集中的现象,引进一个龙头企业是跨越发展的关键。同时,加大对县域本土企业的扶持,政府加强重视,多多交流,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完善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转移,促进商河县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技术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依靠创新驱动生产,引进先进技术,支持自身技术开发,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年轻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拉长产品的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创造,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三,积极规划统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好的经营管理能使企业的效益不断提升,建立涵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把成本、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做到奖惩分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混乱问题。其次,开创农业开发型中小企业新局面,实现创新发展。第一,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进行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整合现有资源,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促企业壮大、以企业带产业发展、以企业引导农民闯市场。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增值,提升产业开发效益。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型模式,比如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等新业态,把农业和服务业想对接,促进农业创新发展。第二,树立优秀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优势农产品集群,根据乡镇主导产品做好发展规划,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进行品牌培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第三,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路子,充分发挥玉皇庙瓦西村的黑皮冬瓜、郑路的珍珠红西瓜、张坊乡的薄皮核桃、白桥的大蒜、贾庄的花卉苗木、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拓宽销售渠道,让特色走向世界。最后,增强特色资源拉带型中小企业竞争力,实现特色发展。第一,增强卖点,实现产品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商河地热单凭温泉一个项目很难维持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应扩大宣传,增强商河温泉吸引力,大力发展多元产品,实现温泉旅游的综合发展。如可以推出旅游观光、养生度假、商务会议、主题乐园等产品“捆绑”销售;建立海洋温泉、大酒店、神秘岛、梦幻剧场、健康体检中心、拓展训练营以及运动俱乐部等商业体系。通过丰富的产品类型、齐全的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以地热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第二,树立温泉品牌,形成特色温泉项目。发展个性鲜明、独特的温泉项目,优化服务体系,维护树立“商河”温泉品牌,形成商河特色。第三,合理开发,管理有序。严厉打击过度开采地热资源,改变经营粗放模式,注重温泉资源的整合与配套,大力提倡回灌技术,提高地热资源管理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
作者:任立群 王国文 季芳 王静 单位:中共商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