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营企业发展保障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新时代下,发展民营企业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天水进入以产业促脱贫的新扶贫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大势所趋,构建天水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巩固天水民营企业发展成就并取得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最有力保障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民营企业;新扶贫时代;新型政商关系
在党的报告中首次用“民营企业”这一字眼,强调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激活民营企业市场活力的重要性,并在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新时代下,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新时代下,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大势所趋,探索构建天水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对策,以巩固天水民营企业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发天水民营企业重要社会责任。
一、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对天水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民营企业是提振天水市场生机与活力,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自200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下行趋势日益显现。相比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较小的民营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相对简单,经营相对灵活,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较强。而众多实践表明,哪里民营经济发展越早、越充分,哪里市场和经济发展就更具活力。“十二五”期间,天水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对提振天水市场生机与活力、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关键作用。据天水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天水民营企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4.5%提高2015年末的49.6%,2015年全年民营企业增加值277.8亿元,同比增速达20.6%,新增市场主体1.57万户,完成“个转企”626户,新增就业人员14万人,总吸纳从业人员45.2万人,占城镇就业总数的78.65%,进出口额达21.22亿元,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天水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进入“十三五”期间,天水民营企业发展继续扩大,2016年末,天水市民营企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52.6%,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固定资产投资额234.98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85项,总投资1492.6亿元,进出口额14.8亿元,实现税收27.79亿元,新增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6件;2017年末,天水个体工商户共有10.32万户,从业人员22.02万人,注册资金57.85亿元;私营企业1.99万户,从业人员22万人,注册资金达718.69亿元。可见,天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拉动天水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民营企业是天水迈入新扶贫时代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以产业发展促脱贫的重要社会责任。地处甘肃东部的天水,属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辖区7个县(区)中有6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区),且大多基础条件差且具有贫困人口众多、贫困覆盖范围广、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天水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5.04万,贫困发生率达4.87%。除武山、甘谷实现“整县摘帽”外,天水仍有5个贫困县区未实现“整县摘帽”,可见,天水整体脱贫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当前市场扶贫已成为新时代扶贫模式,以提高贫困农民自主脱贫的意识和能力、推动贫困群体融入市场运作,增加他们与市场的衔接度,有效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与稳固性[1]。市场扶贫成为一种新兴的扶贫方式已被业界普遍接受,天水民营企业无疑承担着天水市场扶贫的重要社会责任。当下,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引领下,天水民营企业积极谋划企业助力脱贫攻坚新的切入点,通过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地区的代际传递等措施帮助脱贫长效机制有效建立,主动发挥提高产业发展、就业带贫效应。如以秦安县和其他5个县区18乡镇24个试点村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通过探索创新股份化合作模式,实现以企帮村,济困共荣。在《天水市产业精准扶贫“1+6+1+1”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有效实现贫困村主导产业的全覆盖。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在部分贫困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贫困户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产业。
二、天水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天水民营企业在近年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在品牌和质量、对外投资、融资难、企业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等前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方面均呈现出喜人态势。
(一)质量和品牌意识逐渐增强。近年天水政府修订《天水市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办法》,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小升规”“个转企”,保障了民营企业质量水平的提升。据统计,2018年年内天水新升级转型5?000户民营企业,全年抽查市场产品780批次、不合格14批次、合格率98.21%。同时,天水民营企业自身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维护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主动性不断提高,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实施产业发展集约化、集群发展园区化,围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优质农业、优势资源开发等产业,形成“一县一产业,一县一品牌”的县域经济格局。如文明中外的“花牛”苹果,成为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秦安花椒”品牌价值为75.91亿元,登上“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
(二)对外投资加大,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天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加大。之前,天水对外投资格局一直是国有大型企业“一统天下”,近年一批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天水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仅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截至2019年5月,该公司先后通过并购美国倒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美国Gyrfalcon科技有限公司及友尼森(马来西亚)公司,对外累计实际投资达3.92亿美元。这一示范作用大大推动甘肃省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和产业升级。
(三)政府积极构建支持小微企业成长的服务体系,融资难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2]。从2016年建立了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基金分池,当年注入政府风险补偿金3?500万元,发放贷款35亿元。2018年,出台了《天水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首批注入市级、县区财政资金4?100万元,设立天水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形成“政府+银行+企业”风险共担机制。2018年上半年,共为117户小微企业发放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1.91亿元。同时,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有关部门创新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流程,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水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企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双创”成效初现。近年天水民营科技企业生产经营领域逐步突破传统机械、电器、电子三大主导行业,向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等多个新兴行业扩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初步形成。已有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国家星火计划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4家,农业专家大院8个,省级科技服务业试点单位2家,省级创新服务体系1家,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及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基地18个,“甘肃省中药制药微波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航天工程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落户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处、入孵企业14家。同时,天水民营企业依托电工电器检测试验中心、三维CAD工业设计中心、高新技术转移中心等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效能,可开展技术咨询、编制可研报告、设计加工线路板、检测产品、信息查询等服务。3家以“互联网+”形式的天水市“电气梦工厂众创空间”、“清水县众创空间”与“天水市众创空间”获批首批省级众创空间。天水民营企业近年多方面呈现出喜人态势,但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却差距巨大。仅以天水民营企业营收排名第一、唯一一家入围“2018甘肃省民营企业50强”、位列第30名的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当年营收7.3979亿元,与甘肃省第一民营企业相差60.8621亿元,仅是“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入围门槛156.84亿元的的个位零头。有学者把影响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概括为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政商环境四个方面[3]。新时代下,打造“亲”、“清”新型营商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稳定市场秩序,保障良好的政策政务服务效率和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使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作用得到持续充分发挥。可见以上四种因素中,政商关系是核心因素,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可以快速改变政商关系,且其对其他三个因素有决定性影响作用。
三、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天水新型政商关系构建对策
(一)政企双方树立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意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需要二者双方厘清边界,有距离、有底线、各司其职并鼎力协作[4]。首先政企双方,要正确理解“亲”“清”,“亲密”但不失“分寸”,才是建立新时代下新型政企关系的正确观念。一是从企业角度看,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发展信心,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与政府机构或工作人员交往中,树立洁身自好、克服办事走“后门”等狭隘交往意识和偏见,有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和沟通,怀有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的正确营商态度。在聚精会神办企业的同时,还要主动培养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将企业发展融入天水精准扶贫攻坚战,发挥以产业促脱贫的经济主体的大局意识。二是从政府角度看,相关部门和人员心中要存“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家人,把民营企业的发展当自家事”的服务观念。消除认识误区,既要有防止“亲”而不“清”的违法违规行为意识,更要防范“清”而不“亲”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意识。可以通过在各政府机构内部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和宣传,使全员树立一以贯之鼓励、真帮实抓的为民营企业纾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
(二)搭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公共沟通平台。新型政商关系的形成,还需在政企双方之间搭建信息通畅的公共沟通平台,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亲”、“清”新型政商意识互通互晓,也是增强天水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政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桥梁和纽带。使双方最大程度坦露心声,随时能够进行友好、公开、透明的交流和沟通,减少误解并消除长期以来部分不当政企行为的负面影响,使政企快速建立信任。具体可以从线下线上两方面着手。1.畅通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线下搭建“亲商平台”和“亲清家园”。一是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政策宣讲会、会长之家等活动,加强政商双方政策沟通、信息互通、交流互动。二是通过开展类似“下基层、破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快速、有效反映和解决民营企业生产及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市工商联、直属商会、重点企业制度,坚持并完善市工商联班子成员和机关与民营企业家或代表谈心交友制度。有阵地、常互动,在公开交流沟通中,政府工作人员把自己的手脚洗干净,企业家洁身自好,保护自己。促进政企交往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亲”、“清”机制形成。2.搭建政企线上“云平台”创新沟通渠道,探索新型政商沟通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大数据技术效应,在辩证处理“亲”和“清”的关系的同时,发挥“互联网+政务”的作用,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的规范化渠道,在线上搭建一条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效沟通和互动的“桥梁”。通过建设“政商沟通云平台”、“建言直通车平台”“智慧工商联综合服务平台”等线上政企沟通云平台,加强政商沟通和涉企服务力度,提高沟通便利性和沟通效率。
(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保障体系,打造天水民企良好营商环境。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打造良好的民企营商环境。1.结合天水民企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地区慧企措施,从三个方面来降低企业税费和筹资成本。一是积极探索和落实税收新政,完善各项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二是出台投融资举措,建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政银担合作新机制、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搭建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等,加大投融资服务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国内上市、“新三板”挂牌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等。2.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政务信息互联互通,简化企业办事环节,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积极搭建“一窗通”企业网上申报平台,实施“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改革,实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高效办事原则,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开通“个体工商户登记手机通”平台,压缩开办企业商事登记时限,全面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秒批”。3.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政策执行不到位惩罚力度,强化落实制度。一是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开通“举报专线”建立“评价反馈、行政问责”机制,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与举报平台。二是建立监管体系。一方面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部门专业执法+综合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打造规范审慎的政府监管环境,确保惠企政策的实处,有效解决“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现象,提高民营企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文振,严静.以企带村济困共荣———新扶贫时代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扶贫的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2:49~56
[2]牛晓霞,韩润娥,马晓娟.大数据背景下甘肃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策略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9(2):94~98
[3]钟科丞.关于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4):51~54[4]董婧.政商关系就该既“亲”又“清”
[N].济南日报,2019-11-13(F2)
作者:牛晓霞 李振华 马晓娟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