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国有企业发展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供给侧改革下国有企业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供给侧改革下国有企业发展路径

摘要:供给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改革方向一致、发展阶段吻合、改革主体一致、改革目标相同。在创造了众多机遇的同时,供给侧改革也为新一轮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加了很多挑战。为了更好应对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供需平衡上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着手强化国有企业综合调整;在创新发展上着手促进国有企业迅速转型。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路径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日益突出的结构性不合理问题。为了研究我国经济性改革及城市工作,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要强有力的推行供给侧改革,保证其实施效果,需要做好迎接转型期阵痛的准备。在强调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还特别提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作为政府和学术界等各方一直关注的老问题和难问题,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讨论国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新问题,需要关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产能过剩是不可忽视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扎堆投资纺织、家电、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21世纪之后各个地方投资建设经济开发区等,短期内这些投资都有所收获,然而,随之而来的产能没有被有效的消化和吸收,造成了产能过剩。因此,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市场活力,是当前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供给侧改革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以供给端与生产端为出发点,供给侧改革通过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率来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三驾马车”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强调目前经济压力主要在于供给结构出现问题,认为市场可以通过自动调节实现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关系。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促进要素配置达到最优以及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提升。

三、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1.供给侧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四个一批”的重点工作。其中,“创新发展一批”要求通过增加企业投资新领域,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方面的更新换代,最终实现“补短板”的改革目的,与供给侧改革不谋而合。“重组整合一批”和“清理退出一批”分别提倡资本市场配合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这与供给侧改革中的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的“去产能”相呼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通过大力推行“三去一降一补”调整产业结构,以有效改善效率,最终实现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目的。而国企改革则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增强国企持续发展的动力。两项改革均以市场化作为方向,具有同一个目标。2.国企改革要求与新供给经济周期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央企改革要解决的“三个一批”问题,与供给侧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在新供给形成阶段,经济处在导入期,经济增长率开始回升,对于企业而言,正是创新阶段;在供给扩张阶段,经济快速增长,且增速不断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正是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正好与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一批”的要求相对应。在供给成熟阶段,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降低,同时,供给惯性增长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经济增速回落,对于企业而言,该阶段属于兼并阶段,与国企改革“重组整合一批”的要求相对应。在供给老化阶段,经济陷入萧条,对于企业而言,这正是清理退出阶段,与国企改革“清理退出一批”的要求相对应。3.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改革主体是一致的。我国国有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GDP比重约三分之一,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国有企业过剩产能问题突出。因此,国企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力求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实际行动强有力支持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推行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总之,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可以看作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深化国企改革;另一方面,国企改革又可以看作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力量,国企改革也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4.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共同的。两项改革的目标均在于强调通过改革促发展。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因此,形成和出台一个好制度事关经济增长与发展。供给侧改革致力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行结果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均得到提高。国企改革是制度性变革,为供给侧改革做充分准备与动员,其核心思想也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除了上述一致性和吻合性之外,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前者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而后者则是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在推行“去产能”的过程中,放开市场,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使民企、外企等多种类型的资本主体也参与进来,充分释放国企资产潜力。正确运行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将能有效保障顺利推行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供给侧改革”意味着经济宏调着力点可能发生变化,然而,这并不代表国企改革总体思路发生变化,反而表明操作路径将更加具体和明确,同时国企改革红利也将得到更快释放。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企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创造了众多机遇的同时,供给侧改革也为新一轮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增加了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期内“去产能”和“去库存”致使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安置问题成挑战。一些产能过剩尤其是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国有企业为了提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要释放出一些劳动力;同时,为了践行“去库存”的改革要求,势必会有些“僵尸”企业会被关闭停转,因此,也会导致一些劳动力失业。因此,如何在有效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又能做好人员配置和就业安置,处理好人员分流问题,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成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挑战。2.公司治理同步改革需求迫在眉睫,主业升级和经营方式转型问题亟待解决。结构调整中引入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响应“降杠杆”要求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点到面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央企中已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占比达68.9%。公司治理的同步改革成为国企改革过程必须面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企实现所有权由单一持有到多元持有的变化,不仅如此,有的企业更是面临着主营业务的多元化。这些都要求经历过混改的国有企业不断推进主业升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3.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与最终消费品占据较高比重的产业结构相比,东北地区以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产业结构因不具核心竞争力致使产业升级困难,进而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要更大一些。随着产能被削减的同时,因传统业态拓展缺乏依托和产品结构单一现象突出致市场需求紧缩,东北地区国有企业会首先受到冲击。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东北地区而言,如何有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十分紧迫问题,也是接下来一段时期内需要攻克的艰巨挑战。

五、新时期国企改革的推进路径

为了更好应对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供需平衡上着手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方共享利益和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效益,在不断创新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经营模式进行有效调整,以实现供需平衡,其中关键在于致力于推广产品、制定营销策略、整改营销模式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和工作。第二,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着手强化国有企业综合调整。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强化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实行对国有企业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针对性管理,整合国有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经营成本和管理结构,实现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第三,在创新发展上着手促进国有企业迅速转型。关键有效的途径在于在经营模式、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中加速“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有效融合国有企业品牌战略与“互联网+”应用,重视人力资源作用;积极构建互联网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应用,调整组织结构,确保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高静 高春雷 单位:唐山学院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