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航运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当前,在地球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国际物流市场日益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航运企业开展物流服务概况,并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国内航运物流服务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在此领域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航运;物流服务;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当前,在地球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国际物流市场日益完善。现有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之中,航运具有运输成本低、运输量大的特点,因此牢牢占据国际运输市场的首位。
一、当前国内航运企业开展物流服务概况
(一)航运行业内基本普及
当前,国内具备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基本都开展了物流服务,较为熟知的有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以及中海物流等;规模相对小一些的航运公司虽然物流服务起步晚,但是处在大力发展的阶段。
(二)较为成熟的航运企业较少
虽然国内的航运企业纷纷发展物流服务,然而真正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成熟的航运企业寥寥无几,如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以及中海物流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企业。
(三)在现代物流理念上存在不足
大部分航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理念认识不到位,意识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运输模式上,此外绝大多数航运企业仍旧将价格的竞争视为主要的竞争优势,难以促进物流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国内尚处在现代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航运现有的物流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五)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虽然在仓储、运输等方面物流设施已经足够使用,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全面。管理不完善,基本上是由地方性的小企业分散经营,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程度不足,只能提供最简单的服务形式。
二、国内航运物流服务发展的策略
(一)以现代物流为发展目标
当前国内航运企业在运输形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货主与客户逐渐增长的需求;航运企业想要淡出凭借传统的海洋运输模式已经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现代物流倡导的是多方面工作的有机融合,发展模式为航运运输的一体化,是未来航运物流服务的发展目标。
(二)通过航运企业的品牌优势,扩展物流服务的规模
针对物流体系而言,实力最强的是各大航运企业。一些航运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各航运企业应对通过品牌优势,扩展物流服务的规模。这样不但能够借助协议的方式,和铁路、公路、航空等进行合作,而且能够自己投资构建自己的综合物流。
(三)实现所有功能的整合,挖掘潜质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航运附属领域包含船代、货代、装卸、仓储、集装箱场站和结关等六个版块。以上服务的特征为信息渠道广、集成性强,固定投资较小,经营风险较小。根据研究发现,大部分航运附属实体早已整合了许多的功能,部分和船公司、港口建立了密切的产权关系,实现了互利共存。以上实体需要弥补的不足为怎样实现当前功能的整合,使用现有功能要素的互补性,充分挖掘整体的潜质。
(四)构建健全的行业服务机制
航运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同时也属于服务行业,它能够发展与生存的前提是知识、创新、效率以及质量。假如想要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应对不但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扩展服务范畴。航运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也要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提升船舶的科技含量,构建外向型发展的企业。此外,应对持续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对于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应当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我国航运领域的发展时间并不短暂,所获得的基本知识也不在少数,而且具备较为丰富的航运管理经验与管理人才,这部分人才是国内传统航运领域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成员。所以,国内航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应当对职工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投入足够的精力,同时也必须要提升船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船员升职和物流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新时代的来临为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与环境,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以及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突破,国内传统的航运物流早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面临着改革的局势。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是航运企业亟需接受的一次洗礼。
参考文献:
[1]鲍晓地,王若凡,陈彦曦,等.“互联网+”环境下的航运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航海,2015,(06):74-77.
[2]杨建慧.我国航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03):16-17.
[3]郑艳苹.新形势下基于核心竟争力的中小航运企业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作者:徐一方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