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生情绪管理课程实践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基于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学生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开发并实施以培养初中生社会情绪能力为核心的情绪管理校本课程。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15个具体课程,通过种种创新和思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关键词〕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初中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亟须系统性的情绪辅导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中,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主要强调情绪的调节与适应,这与初中生特有的情绪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学生进入初中后,大部分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心理学家霍尔称之为“狂风暴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使得初中生的情绪发展具有这一时期独有的特征: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具有极高的兴奋性、紧张性以及强烈的波动性;情绪发展极不稳定,具有两极性,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问题[1]。面对这些情绪发展特点我们亟须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目前情绪管理课程的课时设置明显不足,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情绪辅导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而需要帮助学生从认识情绪、察觉情绪开始,分专题、分模块,系统地、有层次地、逐步深入地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因此,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二)传统德育课程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情绪。困扰问题,而情绪管理课程能弥补这一不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现在的初中生处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心理上的动荡却进一步加剧。初中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焦虑、亲子冲突、抑郁、嫉妒、自残、敏感、自卑等,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情绪问题。浙江省杭州市闻涛中学心理辅导室个案辅导汇总记录显示,情绪问题占初中生心理辅导问题的多半,多数学生因情绪困扰问题来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很显然,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德育课程能够完全解决的,而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却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的不足。例如,“如何调控自己的冲动情绪”“怎么样消除自卑”等问题每天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甚至困扰着学生,传统德育课程很少过问,但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关注的。因此,通过“情绪管理”课程进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标,并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课程目标
戈尔曼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体察自己与别人的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来指导个人的思考与行动的能力[2]。简言之,就是情绪的觉察、调整与表达的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辅导活动,逐渐培养初中生情绪察觉的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自我激励和维持积极情绪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保持乐观心态,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
(一)情绪察觉能力。能够及时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包括出现情绪时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以及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
(二)情绪调控能力。在察觉到自己产生情绪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情绪表达能力。当有情绪产生时,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把情绪“说”出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促进人际沟通。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15个具体课程。具体课程内容框架如表1。
(二)课程实施。1.课程的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三、四节。2.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体验为主,情绪辅导则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角色扮演在本课程中经常被使用,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下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更真实的心理感受,增强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2)情景模拟通过给学生创设各种与日常生活类似的情景体验,让学生感受自己真实的情绪变化并学会处理某些情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问卷调查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以及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教学活动中的事例分析和情景设置也来源于学生问卷中所集中反映出的情绪问题,这样更有针对性。(4)心理游戏情绪具有社会属性,心理游戏实际上是一种团体互动,模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促使个体在人际互动中更好地观察、学习、体验各种情绪。3.课程评价。情绪管理课程的本质是某一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应遵循心理辅导活动课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与文化课程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情绪变化状况通过情绪问卷,测量参加情绪管理课程学生的情绪状况,对比参加课程前后的情绪变化,看在某些维度上情绪状况是否有所改善。(2)观察记录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情绪行为表现,做定性分析观察学生在实施情绪管理课程中的表现,同时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情绪处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关于情绪记录情况的周记来分析课程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效果。(3)学生个别访谈结果询问学生关于情绪管理课的收获、感受,是否能够学会用最常用的放松技术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排解生活、学习中的消极情绪,能否分辨理性与非理性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掌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获得快乐、发展快乐、获得幸福的诸多方法。
四、课程实施效果
“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以专题模块化的拓展性课程面向有需要的学生,形成了同质性的心理辅导小团体,能够紧扣学生青春期阶段的情绪发展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有情绪产生时,学生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像之前只会把情绪闷在心里。现在他们能够把情绪“说”出来,并用积极的方法去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有学生提到,在上情绪管理课之前,跟父母总是聊不到两句就会吵起来,但现在能够跟父母好好聊天了,父母唠叨时,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易发脾气了,会运用情绪小医生里“换个角度想一想”的方式,把唠叨看成是爱和关心。
(二)课程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情绪管理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达100%,并且在学校期末课程考核中多次荣获“优秀拓展性课程”称号。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于2018年6月被评为滨江区第二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又于2018年11月被评为杭州市第十一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情绪管理校本教材。此课程作为特色校本课程长期开设,在开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文字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案等在内的校本教材体系,并实时更新学习材料,根据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动,教材成序列、成体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人际交往,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最终形成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五、课程实践反思
(一)情绪管理校本课程需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内心。情绪是五味瓶,是和每个学生的切身感受息息相关的,情绪管理课程应特别重视与每个学生状态的联结,所以上课之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去设计课程,并且尽可能去收集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喜怒哀乐”的故事,把它们呈现在课堂上,这样会让学生对于主观情绪拥有更加深刻的体验,也更容易把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二)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带动情绪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设。目前,学生的情绪体验大多都是在课堂之上,而心理社团是课外有组织开展与心理相关活动的学生团体。教师可将心理社团活动和情绪管理课程相结合,在社团中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角色扮演,感受不同情绪应对模式的内心体验及其产生的影响,并以心理剧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演,让没有参与课程的学生也能体验情绪、思考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从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冲.基于能力模型的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3.
[2]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杨春晓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徐艳萍 单位:浙江省杭州闻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