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情绪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为改进学生管理方式及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从包头市3所高校大学生的理智调控能力等5个维度出发,了解包头地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包头地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因民族、左右利手、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状况等几个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依据对包头地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从学校、教师、学生个人等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些可行措施和办法。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更高效的完成工作[1]。消极的情绪对人有破坏瓦解的作用,对学习和工作有负面影响。人们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容易失望、悲观,有时甚至产生攻击等行为。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状态还未完全成熟。近年我国高校学生因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弱而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小至懒惰、学习不积极、上网成瘾,大至不遵法纪,暴力行为和自杀现象不断增多,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调整、控制或者释放自己的情绪,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加强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更积极、更有效,无疑成为高校管理的重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对情绪管理能力培养重视不足,更鲜有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西北地区高校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状况及影响因素,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细致化,具体化,从而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在高校的系统开展提供数据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包头市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10名发放问卷,回收问卷503份,排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470份,其中男生174份,女生296份,汉族305名,蒙古族165名。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量表的选取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学校、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等一般背景,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兴趣爱好、对心理问题寻求帮助的习惯和态度等内容。采用王飞飞(2006)自编情绪管理能力量表。该量表以伊扎德(Izard)的情绪体验主观问卷(theDifferenceEmotionsScale,DES)等为基础,通过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将情绪管理能力分为理智调控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5个维度。问卷的同质性信度0.8276,分半信度0.6683;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035~0.454之间,各因素间有较好的独立性,且内容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及当代大学生现状,能较好的检测所反映的内容。
1.2.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包头市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学生的民族、不同利手、是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多少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和差异分析如下。
2.1民族差异分析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研究显示,在控制消极发泄维度中,以蒙语为平时主要用语的学生平均得分比汉语和蒙汉双语者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
2.2不同利手情况差异分析
左右利手学生在理智调控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这3个维度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右利手平均分高于左利手(P<0.05)。
2.3参加体育锻炼不同情况差异分析
研究显示,不同的体育锻炼在理智调控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积极补救能力这3个维度的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差异(P<0.05),总体呈上升趋势。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存在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中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得分最高,而很少参加和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得分较低。
2.4兴趣爱好数量差异分析
研究显示,不同数量的兴趣爱好下,情绪管理能力的得分有差异(P<0.05),其中理智调控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差异比较明显(P<0.05),见表6、图1,总体得分随兴趣爱好的增加而增加。
3讨论
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社会要予以高度重视,既要完善宏观的学校体制,完善学校情绪管理系统,也要选择适当的个体教育方法。另外,Elfenbein和Ambady(2002b)采用元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发现存在一种群内优势效应,即人们在判断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人物的面部情绪时,其准确性要高于判断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的面部情绪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情绪表达者与情绪识别者来自相同文化时,他们的情绪理解与交流更为准确[2]。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培养了解民族文化,懂民族语言的心理辅导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情况,为他们讲授合理的发泄方式。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民族语言书籍、报刊,依据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内蒙古地区还应开设蒙古族文化课程,增进蒙、汉民族间的沟通理解。学校针对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将心理健康工作系统化。入学时就应对学生做好有关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测试,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情绪问题。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伊始充分了解学生升学状况,压力承受状况,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良好的心理帮助。大脑具有半侧优势效应,即某半球有主要的特定生理机能负责区域,左脑负责理智推断;右脑负责感受、直觉。学校要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和辅导员的心理知识培训。同学之间的关系可能要亲密于师生关系,班级心理委员应及时反映同学情绪方面的变化,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情绪不良的同学相处,与老师相互配合,发现并处理突发问题。辅导员自身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要经过正规培养,掌握倾听、澄清、共情等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创造积极的同伴群体,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情绪管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期望,情绪感知体验以及绪表达,将情绪调节三个环节有机整合[3]。调查显示,丰富的兴趣爱好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研究表明,音乐、舞蹈、体育、等文体活动有助于人们摆脱焦虑紧张的情绪,抑制悲观的心境。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不仅应该注重理论课的建立,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网络因具有匿名性、广泛性、交互性等特点,而成为学生们抒发情绪,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就是心理不健康,这样会导致很多同学因为碍于面子而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可利用网络的优势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与隔阂,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的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疏导工作[4]。一定要网上网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在协同中共同改善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除了学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学生应掌握具体的情绪管理方法,以调节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际交往。此外,在应对不良情绪方面,个人还可以通过合理情绪认知,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调节。面对不良刺激,要总结经验教训、调节抱负水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人们可以体验到情绪时,就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情绪体验及情绪表达。根据表情反馈假说,面部表情不仅反映情绪体验,也有助于我们体验并解释情绪,在面对不良刺激时,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的生理唤醒,从而引起大脑中枢对愉快情绪的体验。在情绪表达之前,可以试着冷静后,便能够合理运用认知资源,来产生合理的情感表达[4]。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为合理发泄情绪提供资源,当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产生情绪问题时,可以通过将重心投入到兴趣爱好上,愉悦心情,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从而改善情绪状况。
参考文献
[1]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9):75-80.
[2]晏宁.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4-7.
[3]周静.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向度与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44-146.
[4]李中莹.重塑心灵[M].修订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35-250.
作者:赵昆 赵石磊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