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心理尚未彻底发育成熟,其在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大学生一旦在学习、求职、恋爱等过程中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受到消极与负面情绪的干扰影响,进而出现各种心理症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通过以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几点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健康;关联性
通过了解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与学生自身充分掌握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实际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与指导帮助。对于促进大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情绪管理能力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关系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本文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当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时,代表此时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识别自身情绪情感,并对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等基本可以形成正确认知。此时的大学生通常会通过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或是通过寻求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自身负面与不良情绪进行合理调节管理,进而使得大学生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这一观点与赵静、王岚等人(2018)在其研究论著中提出的观点相一致。其在研究中以医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指出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当学生具有较高情绪管理能力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1]。反之,当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时,其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赵静、王岚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当大学生面临较大压力时,其普遍需要较多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此时大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则学生的幸福感将会明显提升,大学生在通过向外界寻求帮助等方式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下,学生鲜少会出现抑郁、偏执等心理疾病。
(二)情绪管理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要素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作用。当大学生因学业压力或求职就业压力过大、恋爱失败等出现负面情绪时,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此时大学生一般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与途径释放不良情绪,则学生受到消极心理暗示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学生出现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各种心理症状的可能性同样较低。但如果大学生在面对其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与负面情绪时,缺乏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则此时大学生容易采取错误甚至是极端的方式肆意发泄其不良情绪,进而使得大学生会不断受到消极心理暗示,受此影响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例如在某大学生因求爱不成跳楼的新闻事件中,该名男大学生在向心仪女孩表白失败后,表现出愤怒、失望、沮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且越想越绝望,最终选择跳楼这一极端方式。由于该名学生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加之缺乏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面对压力与负面情绪时无法正确、理智地调控情绪不适,反而任由情绪肆意发泄,在不良情绪的反复冲击影响下,学生持续受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而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确实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刘晓丽(2017)的研究当中也提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式,随机选择本校2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其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在对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后。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式对获得的调查结果展开深入分析,指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当中,对发泄消极情绪的控制能力、对自身负面情绪进行理智调节的能力以及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因此其也在论著当中指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对自身情绪进行合理控制与调节的基础上,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帮助学生准确识别情绪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对学生的情绪与情绪管理予以相应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鼓励学生袒露其当下的情绪与感受。在班级当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此刻的情绪与感受,并引导学生将其产生的情绪感受与心理症状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展开深入体验。例如当学生所产生的情绪与感受并不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则此时其产生的情绪与感受极有可能属于正向情绪,反之如果学生在产生情绪、感受的同时也会出现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症状,则代表此种情绪与感受极有可能为负向。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可为其合理控制和管理情绪奠定良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其产生的情绪与感受。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充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模拟相应的情绪情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突然用力拍桌子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随后使用严厉的态度语气对学生下达命令,此后教师则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当下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体会其中的愤怒、震惊等情感。此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学会承认和接纳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并选择与教师、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咨询心理专家等方式宣泄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免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例如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专门成立心理咨询室,并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指导学生正确宣泄负面情绪。譬如某学生在因近期考试失利而出现消极情绪,甚至有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的倾向,此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进而帮助自身提高学习成绩,恢复学习自信心,摆脱负面情绪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围绕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逐渐平复学生负面情绪[3]。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建立情绪发泄室,设置沙包、沙袋、握力器等设施设备,在确保学生个人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发泄室”中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摆脱负面情绪所产生的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帮助学生重新恢复心理健康。
(三)鼓励学生参加有意义活动
为使得大学生可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并学会合理管理情绪,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音乐节、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等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正常沟通交往,进而在有效加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同时,使得学生可以形成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使其在出现负面情绪时,可以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与外界帮助合理宣泄负面情绪,避免学生受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症状。不仅如此,学校同样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成立各种学生社团,或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敬老院或福利院看望老人与孩子,举办联欢活动或慰问演出等,进而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其产生正面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当大学生具有较高情绪管理能力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在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和看待自身情绪与感受,使其可以灵活运用情绪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进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在不断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王岚,朱琳,等.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04):123-125.
[2]刘晓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0(11):65-66.
[3]庄思,王嘉雨.情绪管理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19.
作者:杨春娟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