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领导者负性情绪管理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领导者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外部冲突面前,同样可能表现出负性情绪。领导者要握好情绪的“控制阀”,静以修身、学以养心、净以育德、移以换景,做到内调外治、里应外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克服、消解负性情绪,走好从政之路。
关键词:领导者;负性情绪;基本面相;主要危害;有效控制
领导者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外部冲突面前,同样可能表现出负性情绪。领导者要握好情绪的“控制阀”,冷静处置各种生理、心理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以阳光心态、正向价值、积极作为,完善领导者人格,在从政之路上演绎精彩人生。
一、领导者负性情绪的基本面相
情绪有正负之分,凡具有轻松、高兴、快乐、喜欢、乐观、镇定等体验的,就是积极的正性情绪,凡具有焦虑、愤怒、悲伤、厌恶、抑郁、恐惧等倾向的,就是消极的负性情绪。从理论与实践耦合的视角看,领导者有五种基本的负性情绪。
(一)冷
为了显耀领导角色,有的人故作高冷、故弄玄虚,与人产生了莫名的距离感。在工作中,凡事漫不经心,热不起来、紧不起来、爱不起来,缺少冲动与激情;在人际交往中,爱摆官架子,不喜欢招呼人、不乐于搭理人;在生活中,不习惯变换领导者角色,做事刻板有余、灵动不足,说话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打官腔过多、讲白话太少……这些领导者的冷心情、冷表情、冷言行,有性格使然,更多的还是矫揉造作。
(二)怒
有的领导者遇到不听话、不听劝的下属时,恨铁不成钢,就怒火中烧;遇到上级安排棘手、复杂的问题时,易恼羞成怒;自己主张的观点得不到认同、部署得不到执行时,就大发雷霆……领导者表露出的怒目、怒火、愤怒、恼怒、怒斥、怒吼等表情、心理与行为,就是上了火、动了怒。
(三)哀
一般而言,领导者不会时怒时喜、时哀时乐,表情总是相对平静,内心总是相对舒缓的。如果多年的准备还是无济于事、多年的努力还在原地踏步时,难免不流露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哀怨;如果缜密的谋略被全盘否定、辛勤的劳作被恣意歪曲时,可能会滋生“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哀怜;如果终日奔波换不来上级赏识、同行肯定、下属赞许,内心油然而生“何不回家种红薯”的哀痛……这些领导者表现出的脸无悦色、面色凝重、情绪低落,必是心生哀伤、哀愁、哀悯、哀思了。
(四)萎
由于身体不适、心理疾病、工作压力、家庭变故等诱因,有的领导者整日被低落情绪笼罩。有时是健康不佳、身体异样,于是日不能餐、夜不能眠,久而久之,四肢乏力、面色萎黄;有时是心态失衡、思想消沉,于是不看书学习、不做分内之事,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有时是遭受了挫折、遇到了打击,于是小题大做、萎悴不已……领导者的上述情绪,是萎靡不振的表现。
(五)恐
多数久经沙场的领导者都练就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乐观与豁达。但有些领导者为了自私的食欲、色欲、利欲、权欲,忘记初心,不能很好地自觉、自省、自律、自控,就难掩恐慌了;有的人为了步步高升,手眼通天,又怕昭然若揭,“觳觫恐惧,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为了列出政绩,弄虚作假,又怕弄巧成拙,“潺?愁来,怏怏何须一生”;有的人为了私欲,剑走偏锋、歪门邪道,即便黔驴技穷,也难掩真象,担心与日俱增……一旦失去了笑呵呵的尊容、乐融融的心怀,必然愁眉苦脸、惊恐万状了。
二、领导者负性情绪的主要危害
正性情绪能激发正能量,可以愉悦心境、创造激情、降低应激、减少冲突;而领导者过度的负性情绪必将诱发负能量,毒害人的身体,导致组织绩效差和员工士气低。
(一)毒害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负性情绪分泌的毒性物质长时间残留体内,如不及时排解,将衍生多种生理疾病,导致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紊乱。领导者身体不适,反过来会导致更多病态心理乘虚而入,身与心相互折磨,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生活。
(二)降低工作绩效
藏匿负性情绪的领导者,遇事不动脑筋,通常使用悲观归因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很难做到有效的自我抽离,结果是反应迟钝、思维混沌,无法沉心静气、专心致志。这些职业疲惫现象,必定伤于自身、殃及池鱼,降低工作业绩与成效。
(三)破坏团队和谐
一个完美、优秀的工作网络必定是和谐的,领导者率先垂范,下属才能一呼百应。如果领导者爆发严重的负性情绪,“一人感冒、集体吃药”,这种情况必然打破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相处方式。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无心恋战者逃之夭夭、无所事事者坐山观虎、无力反抗者忧心忡忡,整个团队就没有了凝聚力、失去了战斗力。
三、领导者控制负性情绪的根本理路
为了高效率工作、高品质生活,领导者要善于从学习引领者、工作指挥者、生活榜样者定位角色,时时处处握好情绪的“控制阀”,内外兼修,阳光面对各种风云变幻,消除负性情绪的影响,化解心理变异的羁绊,成就卓越而非凡的人生。
(一)静以修身,提升从政境界
静非不动,似动非动。这是心平气和的历练,是外在物象与内在情思的完美融合,是领导者高超的管理艺术、是成熟的政治风范。“非宁静无以致远。”在从政的漫长道路上,遇事要冷静分析、沉稳应对,不能失语、失态、失德,不能大喜大悲、动口动手。一是达而不狂。走上领导岗位,有个人的不懈奋斗,也有上级的赏识、下级的信任。人生得意不尽欢,领导者应有极高的涵养,常怀感恩之心、常存同情之意,而应低调平和、达而不狂。二是功而不骄。身为领导,要高标准、严要求,做事不留瑕疵、追求功德圆满。但切忌居功自傲,有了一点成绩就自吹自擂、自命不凡。越有成绩时,越要警惕,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马失前蹄的警觉。三是挫而不馁。领导者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喧闹之场避而远之,是非之地泰然处之,烦恼之事一笑了之。遭遇挫折时,不要气馁和退缩,要相信“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失败时,不要叹息和抱怨,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学以养心,夯实从政基石
虽然“学而优则仕”有些偏颇,但“仕而优则学”是亘古不朽的诤言。科技进步越来越快、执政难题越来越多、内心世界越来越燥、能力保鲜越来越难,形势倒逼领导者埋头苦读、潜心学习,博学笃志、养育心境。一是做到心无旁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领导者要体味其中的深邃,不能心存杂念、不能心猿意马,必须保持学有定力。学马列经典之目的,是锤炼坚强党性;学党规党纪之初心,是强化宗旨意识;学中华精髓之力量,是做到知书达礼。这些都需要领导者心无旁骛,切忌心浮气躁,否则学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植入内心、启迪心灵。二是做到心如止水。诸葛亮笃信“非静无以成学”,苏东坡恪守“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翁同?“每临大事有静气”,这些说的都是告诫领导者不因学富五车而大喜、不因学无所获而大悲。读古今中外之名著,将心归零,就能以学益智;品孔孟圣贤之名句,心指灵魂深处,就可以学修身;颂唐诗宋词之力作,回味先贤的智慧与阅历,方能以学养心。三是做到心明眼亮。从孙敬自幼的“头悬梁”,到苏秦中年的“锥刺股”,从赵恒的“六经勤向窗前读”,到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秉持的都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把读书治学作为仕途的阶梯,反对曲学?行,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普照众生。领导者要以他们为楷模,不被功利蒙蔽眼睛,静得下来、看得进去、写得出来,学有所获、学之致用,才能夯实从政基石。
(三)净以育德,呵护从政生态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最高境界的净,是被世代称颂的德,是新时代领导者为人处事的标尺和孜孜以求的追寻。为了呵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党风、政风淳社风、民风,领导者磨砺此信条、孕育此风范。一是为人干净,身正不怕影子斜。“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领导者为人干净,就是要与贤为伍,常思他人之善、之好、之长,择其善而从之、乐其好而齐之、取其长而补之,做到正直、公道、正派,明明白白、不徇私舞弊,表里如一、不偏袒庇护,堂堂正正、不阿谀奉承。心底无私天地宽,就不怕被监督、指责与攻击。二是处事干净,廉洁不怕谁敲门。包拯“不得贪赃枉法,违者扫地出门”的严厉家训,海瑞“以死上书,誓言除恶”的悲壮人生,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豪言壮语,都是后人廉洁为官的典范。领导者要效仿先贤,始终公字当先、不取国家一分一厘,廉字当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干干净净做事,心无所惑,就不怕被诬陷、中伤与诽谤。三是生活干净,慎独不怕人言畏。过上高品质生活,就要学会慎独,厘定自己的生活半径,不被世俗所扰,不跟潮流较劲。学学穿补丁衣,不因物质享乐褪了本色;学学邓小平喝绿豆粥,不因花红酒绿迷了眼睛;学学到湘西摘柚子,不因政务繁忙没了生活品味。领导者干净生活、清心寡欲,做到了纯净、清淡、有趣,就不怕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四)移以换景,改善从政心智
每个群体都有特定的认知方式,是从已有知识和生活阅历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暗示,以及胜人一筹的情绪控制力。当负性情绪来临时,领导者就要及时调整,把负性情绪化解。一是做到“移情别恋”。有些领导者主观想法和客观事实有差距,一旦非理性情绪上涌,这时就要学会“移情别恋”,转移注意力。当情绪回归本原时,再仔细甄别、系统思考、理性决策。二是做到移步易景。多岗位锻炼、多职位调整、多区域迁徙,进一优、高瞻远瞩,退一优、脚踏实地,才是领导者移步易景的成熟与睿智。三是做到移风易俗。在良法与善治的新时代,领导者凝成了积极向上的文明、礼节、规矩,形成了好的风气。但有的领导者官本位的遗毒还在,“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影子犹存。破除官场陋习,做到办事有原则、说话讲分寸、举止能文雅、为人须大度,就可以在传统美德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淬炼中,改善从政心智。
参考文献:
[1]张明.领导干部心理抑郁问题的自我预防与调适[J].领导科学,2013(1).
[2]梅莉迪丝.纽曼,玛莉.盖伊,莎伦.马斯塔西著;庞诗译.超越认知:情感领导力与情绪劳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3]李天然,李晶,俞国良.自我抽离:一种适应性的自我反省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5(6).
[4]敬华.冷静是一种领导能力[N].人民日报,2009-11-3.
[5]游景军.谈领导干部的情绪能力[J].政工学刊,2002(2).
作者:陈兴国 单位: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