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自我和谐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尤其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个体以有效适当的方法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有研究指出,情绪是个体自我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却鲜有研究提及个体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现以903名医科高职学生为被试,通过收集获得这些学生的自我和谐性、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人口学变量的数据,探究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路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健康状况和外倾性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这为未来医科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自我和谐性;情绪管理能力;医科高职;心理健康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压性行业,其从业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病人及枯燥的工作,他们工作时的心理极易受到这种工作环境的影响,产生负性心理状态[1]。工作中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救治过程,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医科高职作为培养未来医护人员的摇篮之一,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心态健康的医护人员,这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自我和谐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它指的是个体为了维护自尊,经常会对影响自我价值的情景或事件进行选择性的知觉,而这种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会使人格产生分离,为了维持自我概念,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进而产生紧张性情绪及相应的心理功能障碍[3]。研究指出,自我和谐性是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品质,它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表现[4]。作为医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来源,医科高职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要逐步培养出较高的自我和谐性。然而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大学生常模,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其水平受到了性别、家庭收入和专业等因素的影响[5]。因此,有效促进医科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性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医科高职学校心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情绪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对它的有效管理能促进身心健康。例如,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积极地促进包括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自尊等在内的许多正向心理体验[6-8]。安妍[9]使用情绪启动范式发现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消极情绪则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该实验的研究结果提示,情绪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影响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与之相似,另有研究表明,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0],这从另一个角度为证明情绪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证据。虽然从以上的证据可以推论出情绪与自我和谐性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但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具体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在王登峰[11]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中,分别从自我与经验的和谐程度、自我的灵活性与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来刻画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其中,自我与经验的和谐程度体现了对经验期望的合理程度;自我的灵活性反映了自我概念的刻板与僵化程度。由此可以看出,个体达到自我和谐的核心路径是如何调和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以降低这种不一致所带来的紧张。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看,个体达到某种合适的情绪同样需要对自我的调整,这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情绪与自我和谐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9-10],因此本研究将着重探讨个体情绪管理的能力是否可以有效调节其自我和谐性。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大一21个班级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研究问卷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统一随堂发放,学生填写完成后,由代课教师收回并进行文件顺序编码,统一汇总成分析数据库。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11份,收回有效问卷为9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1%。903名被试中,男生占7.6%(69人),女生占92.4%(834人)。所有受测学生中,778名来自农村地区,占总人数的86.2%;110人来自中小城市,占总人数的12.2%;15人来自大城市,只占总人数的1.7%。
1.2变量测量
自我和谐性采用王登峰[11]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进行测量。量表分为自我与经验的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不同维度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5、0.81和0.64。情绪管理能力通过王飞飞[12]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施测。问卷包含理智控制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5个维度。总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26,分半信度为0.668。
1.3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通过回归方法构建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路径模型。首先,本研究计算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次,构建多个路径模型并相互比较;最后,选择最优模型。
2结果
2.1人口学变量及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负相关(r=-0.59,P<0.01);并且,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与自我和谐性之间也同样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理智控制情绪能力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5,P<0.01);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P<0.01);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P<0.01);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52,P<0.01);积极补救能力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P<0.01)。
2.2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中介效应模型
采用路径分析完成本模型的假设检验,以“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为“自我和谐量表总分”,进入回归方程模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R=0.591,调整后决定系数R2=0.348。无法解释的变异为65.1%,疏离系数为0.801。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591(t=-21.974,P<0.01)。为进一步验证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是否会受到其他变量中介的影响,将各人口学变量(性别、生源地、外倾性、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好朋友、兴趣爱好、参与活动)、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带入回归方程模型。,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R=0.604,调整后决定系数R2=0.358。无法解释的变异为64.2%,疏离系数为0.797。外倾性、健康状况和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外倾性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081(t=2.841,P<0.01);健康状况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095(t=-3.414,P<0.01);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562(t=-19.984,P<0.01)。去除不显著变量重新分析后,结果见表6~7。外倾性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081(t=3.008,P<0.01);健康状况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094(t=-3.495,P<0.01);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564(t=-20.743,P<0.01)。改变后路径模型经分析显示(见表8),添加外倾性和健康状况两个变量之后,决定系数R2的改变量为0.015,决定系数R2改变显著(P<0.01)。说明外倾性、健康状况与情绪管理能力共同影响个体的自我和谐性。为进一步验证情绪管理能力是否会以外倾性和健康状况为中介变量对自我和谐性产生影响,分别构建情绪管理能力对外倾性和健康状况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情绪管理能力与外倾性的多元相关系数R=0.120,调整后决定系数R2=0.013。无法解释的变异为98.7%,疏离系数为0.993。情绪管理能力对外倾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见表10。外倾性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120(t=3.614,P<0.01)。情绪管理能力与健康状况的多元相关系数R=0.177,调整后决定系数R2=0.030。无法解释的变异为96.9%,疏离系数为0.984。情绪管理能力对健康状况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见表12。健康状况对自我和谐性的影响关系为-0.177(t=5.396,P<0.01)。依据数据里变量间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得知,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果值:外倾性对自我和谐性的标准化直接效果值(简称为直接效果值)为0.081;健康状况对自我和谐性的直接效果值为-0.094;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直接效果值为-0.564;情绪管理能力对外倾性的直接效果值为-0.120;情绪管理能力对健康状态的直接效果值为0.177。路径分析模型图中的5条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达显著水平。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间接效果值等于0.027,总效果值为直接效果值的绝对值加上间接效果值的绝对值,为0.591。
3分析
本研究以路径分析探讨了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对自我和谐性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显示,高情绪管理能力者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13-14]。在Rogers[3]的理论中,心理健康状态的核心是自我和谐性程度。因此,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从理论上会对自我和谐性有显著影响(P<0.01)。并且现有的研究也证明了情绪与自我和谐性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9-10]。本研究的结果从正面证明了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进一步综合本研究结果,具有以下理论和实践贡献。
3.1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
本研究通过路径模型明确了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加强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自我和谐性的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情绪[15-16],进而达到更高的自我和谐程度[16]。此外,由于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17],将自我融入现有的环境中去,这可能也正是情绪管理能力能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的重要原因。
3.2情绪管理能力以健康状况、外倾性为中介,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
除了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直接影响,本研究还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健康状况和外倾性作为中介,间接地影响个体的自我和谐性。个体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其更好地认同自我的前提。在一定时期内情绪的起伏,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如果能较好地把控自我的情绪,则更有利于个体的健康。研究证明,通过训练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个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8]。本研究中发现的健康状况作为中介变量,将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传导至自我和谐性中,正好与这种解释相互印证。此外,内、外倾性同样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外倾个体不但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而且对正性刺激有更为强烈的愉悦体验和情绪反应[19]。高情绪管理能力通常使个体能更好地处理与外界交流时产生的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等负性变化,进而产生进一步与外界交流的兴趣。而与外界的广泛交流更有利于每一个人达到客观的自我认识,使自我认识与客观世界活动中的经验达成和谐统一。本研究发现,外倾性作为中介变量,影响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和谐性的调控为这个观点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本研究通过路径分析的方法探索了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和谐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健康状况和外倾性间接影响自我和谐性。该结果说明了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个体自我和谐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提示了在未来医科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需要增加相应的、有关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课程,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为未来成为更好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丁月娥 李旭 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