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障碍关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障碍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障碍关系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同时消除其负面影响的方法与途径,采用调查法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方法现状,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情绪障碍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进而分别从药物、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详细探讨了如何有效纠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策略。研究实践得出:该策略能帮助他们走出情绪障碍,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校园生活和学习,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成瘾;情绪障碍;心理健康;纠正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人们正处于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社会当中。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一方面,通过网络,学生们能够自由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网络成瘾却如慢性毒药一般慢慢地腐蚀着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给其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校园和谐,这种情况受到了各领域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大学生群体相对敏感,对于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变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心态适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就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报告来看,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逐渐提高,尤其是以抑郁和焦虑两种情绪障碍最为常见,或多或少会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地探讨与分析,从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依据。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本研究共调查了367名大学生,其中检出网络成瘾者64名,检出率为17.44%,这一数值与国内外其他研究报告的结果相比要稍高一些,原因主要在于研究对象和所使用工具的不同。本研究在调查时,选取的对象为至少拥有一年网龄的大学生,研究工具为崔丽娟、赵鑫等人以安戈夫方法为依据设计的网络成瘾量表。调查中,我们统计了这367名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网络最主要的用途是查阅资料,共有26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2.48%;其次是选择聊天的,有237人,占总人数的68.94%;听音乐和看视频的分别占到67.57%和65.12%;选择使用网络来了解新闻信息的人数与发邮件的人数相当,分别为152人和156人,各占总人数的41.42%和42.51;也有少部分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来玩游戏,占到了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6.43%;此外,还有32名学生选择了其他用途,约占总人数的8.72%。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往往习惯于依赖网络来结交新的朋友,在虚拟世界里过多地寄托自己情感,喜欢与网络上一些兴趣相近的人聊天,频繁地进行线上互动游戏,甚至有的人会参加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在本研究中,学生们使用网络的情况与其他研究没有太大出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使用网络来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以寻求心灵和情感上的支持;网络成瘾行为与大学身所处的年级并无多大联系。在性别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男生普遍比女生容易网络成瘾,这一点也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有学者分析认为,男生之所以比女生更容易沉迷网络,主要原因在于男生操控计算机的技术一般要比女生更为熟练一些,自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此外,与女生喜欢相互倾诉心事不同,男生在遇到困惑和情感问题时,往往更习惯独在网络上寻求支持。关于网龄与网络成瘾倾向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有人认为,网龄越短,越容易产生网络成瘾,也有学者认为,使用网络的时间越久,生活作息就越容易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网络成瘾的倾向。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障碍的关系

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在抑郁倾向、焦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网络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平等开放、功能齐全等优势特征,几乎能够满足大学生们的所有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青睐,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就沉陷于其中。网络成瘾者不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导致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精神不佳,还会逐渐与现实中的同学、朋友、亲人等疏远,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患上心理疾病的几率大幅度升高。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总结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成瘾能够预测焦虑和抑郁症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于焦虑、抑郁症等情感障碍有着十分明显的预测作用。由于网络成瘾者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脱节,精神状态很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诱发抑郁症。国外学者Nathan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是无法控制的,多数成瘾者的情感状态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倾向和轻度的狂躁症,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并且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就业、经济困难[1]。此外,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发现,过度上网会加深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降低个人的社会幸福感。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时间上网,使得大脑神经中枢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人体肾上腺素非正常水平升高,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极大地降低了人体免疫功能,很容易就诱发各种疾病,如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2]。

(二)网络成瘾程度与个体社会交往焦虑症存在显著关系

有研究学者认为,个体的网络成瘾程度与其社会交往焦虑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人格调查问卷结果也表明,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P分)和神经质得分(N分)都比非成瘾者高。N分越高说明个体越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抑郁等强烈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P分高则代表着个体很容易由于行为异常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转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寻求支持和满足感。也有研究指出:低自尊、弱动机、害怕遭拒、迫切希望得到外界认可等一些与抑郁有关的人格特征也是诱发网络成瘾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现象,学习成绩下降,社会幸福感整体水平不高。以杨秋风为代表的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当大学生情绪不佳,内心感到苦闷时,通常会选择在网络中建立人际关系圈,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安慰,从而引发了网络成瘾症状,同时,网络成瘾症也会反作用于大学生个体,加深他们内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自身的认同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消极影响,很容易导致其人格发展产生偏差。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纠正策略

(一)通过药物干预进行纠正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个体的生物因素存在关系,如:网络成瘾行为与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等有关。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提出,网络成瘾本质上属于一种医学疾病,有必要通过药物干预手段来进行纠正、治疗。目前,用于治疗网络成瘾的药物包括抗抑郁类和稳定心境类两种,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因网络成瘾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药物治疗网络成瘾行为成效显著。国外有研究学者在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单一治疗方式下,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示网络成瘾症状明显减轻。而心境稳定类药物的使用则大多与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通常情况下,针对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抵触感强烈、不愿意主动配合治疗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可适当采取药物干预手段,先通过药物作用使大学生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3]。从长远角度来看,在使用其他治疗手段纠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时仍然需要适当地借助药物干预以防复发。

(二)通过心理干预进行纠正

第一,认知干预。主要体现为引导大学生重新构建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自我暗示与提醒意识。认知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正确认识到过度使用网络所带来的危害,纠正他们对于网络的错误看法,使其学会权衡网络的利与弊,确保每天进行10~20次的思想斗争,从而使大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会导致的种种不良后果,增强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当萌发想要上网的想法时要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暗示,不断提高自身的克制力。郑振宝等学者以广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单药物治疗手段与联合了心理认知的疗法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融入了心理认知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一结果说明,认知干预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成瘾者的错误观念,纠正他们在思想认知上的偏差,从而有效帮助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走出困境。第二,行为干预。该手段主要以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包括行为契约、强化、自我管理等多种疗法。简单来说,即引导大学生对上网行为的控制结果进行适当地奖励或惩罚,鼓励他们与教师或家长签订行为契约书,在外界的监督下自觉完成戒网目标,促进其自我约束力的形成。除此之外,行为干预还包括指导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对自身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分配时间,使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时间逐渐趋于规范,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三,焦点解决疗法。这是一种短期疗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也是近几十年来较受欢迎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以传统的治疗模式为基础,重点研究如何帮助网络成瘾者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模式,使自己成为行为上的主导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与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凭借操作简单灵活、低投入、高见效等优点在赌博、药物成瘾、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障碍病症的临床治疗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相当显著的应用成效[4]。

(三)通过社会干预进行纠正

除了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治疗手段之外,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戒除还需依赖一定的社会干预手段。高校教师在纠正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时应致力于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平衡统一,以达到彻底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目的。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患有网络成瘾者的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与这部分学生的家庭取得联系,相互配合,共同监督大学生的上网行为,纠正他们错误、消极的应对方式。屈坚定等学者在对青少年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的研究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绝大多数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成员结构规模缩小的同时也限制了这一代青少年的交流空间,导致他们在遇到情感障碍或心理问题时无法寻求到有效的突破口。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积极探索更多种有效途径来为大学生们提供服务,开设咨询热线,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加大心理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大学生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个人情绪的调节能力,培养他们形成积极乐观、主动进取的良好心态,对于网络成瘾者要予以必要的支持手段,帮助他们有效解除网瘾。总的来说,导致网络成瘾的原因错综复杂,仅依靠某一种单一的治疗手段是很难纠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因此,在实际纠正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干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成瘾行为进行综合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纠正中,采用综合纠正疗法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手段,见效快且不易复发,值得我们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纠正工作中大力推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问题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将重点放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的诱发因素和内在机制,比较不同治疗手段的纠正效果和持久能力,寻求更好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纠正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减轻或解决他们情绪障碍问题,全面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杰,范丹,张艳民.大学生网络成瘾后情感障碍与心理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45-46.

[2]吴文丽,郑希付,殷华西.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与网络使用、情感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5):492-495.

[3]孙经,李晏,潘登,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及情绪障碍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9):1041-1042.

[4]霍中开,卢宁,刘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12):932-935.

作者:焦丽梅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