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也不断壮大。部门增加,员工数量增长,业务多元化发展对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要求不断提升,公司现有内部管理体系不能很好支撑公司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公司需要提升优化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同时,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急需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保证利益最大化。文章站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分析我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给我国公司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优化建议

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促进国内公司不断壮大,规模的扩大、公司人员的增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促使公司内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帮助公司员工明晰岗位职责,保证公司管理工作顺利;监督财会人员工作,提升财务报告准确性;促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防范规避风险。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打破制约公司发展的因素,帮助国内公司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

1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1.1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界定。在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早就产生,西周时期就产生了内部控制体系,为防止贪污舞弊,钱、权、物分权管理,但现代用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却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升公司自我管理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2008年6月财政部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了《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公司管理角度看待内部控制,它的展示了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推广取得阶段性进步。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联合各监事会又了《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制定出既符合我国公司发展特点,又紧跟当今世界内部控制体系理论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是公司为促进各部门协同发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公司经济风险、避免徇私舞弊等现象产生,对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的“管”和“制”,一方面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划清部门职能界限;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达到各部门权力制衡。

1.2公司内部控制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公司内部控制依附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管理体制相协调,在制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时要考虑公司全局,让内部控制体系适应公司经济活动运行方式,让其贯穿决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业务、各个事项,实现对公司活动的全面控制。让各部门、各员工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让他们可以按照规则密切联系,相互制约,保证体系可以完整全面运行,达到公司更好发展目标。重要性原则。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在保证全面性的前提下,还要更加强调控制关注重要的活动,对重要的活动进行风险把控。通过会计控制保证重要财产资金安全性、提升会计报告准确性,通过管理控制提高重要活动的完成效率、效果,保证最重要活动方针政策有最高的执行力度。制衡性原则。公司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减少贪污舞弊,保证财产安全、会计资料完整可靠。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司必须保证内部控制的权力制衡性,科学合理配置现有岗位职权,制约平衡各部门、岗位权责,保证权力和责任配比的合适性。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内部控制系统要适应公司现有治理环境,适应公司内部权力结构,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考虑实施的成本与预期的效益,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权衡成本效益率。

2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公司内部控制意识较差。相较于国外,我国内部控制起步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发展不健全,宣传也不够广泛,没有严格的法律对公司做出强制要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较差。薄弱的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公司缺乏较强的纪律性,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合,出现推卸责任、业务界定混乱、业务冲突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管理混乱。虽然财政部也出台了相关规范准则,但大多数公司并不能形成适合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现有内部控制系统也不能覆盖全公司、全部门、全岗位、全业务,较低的内部控制意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中部分管理层人员也不能很好地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开展工作,且部分领导人存在蔑视制度现象,将个人的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系统之上。

2.2内部控制体制机制不完善。对于大部分国内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是新型管理方式,建立发展的时间短,系统往往存在漏洞,不能很好地在公司建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机制和互相制衡的权力控制制度。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也不能细致的管理监督到每一项业务,未能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经营分析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不科学造成岗位权责不匹配,出现组织冗余或权责过大现象,公司经营管理人员职能交叉混淆,管理层领导直接插手具体经营活动则会导致部门职权缩小。内部控制体制机制不完善,员工的绩效控制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及时高效,这会降低员工工作积极性,纵容员工消极怠工的心理不断发展,绩效与业绩不成正比,有能力的职工就会选择跳槽实现自己抱负。可以说,内部控制低质量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2.3利益相关两极化导致信息不对称。对于股份制公司而言,股份结构不合理往往会出现利益相关两极化,进而导致内部控制质量降低。股份结构不合理现象往往出现在家族企业和一股独大的公司,大股东股份占有份额多,话语权大,出现蔑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权的现象,一人掌握公司经营活动的决策、运作、监督权,通过获取特殊股利、挪用公司资产等不法方式剥削小股东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甚至会舞弊经营活动中的造假行为,破坏企业内部缓解,使得内部控制低质量。内部控制低质量,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导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损害了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2.4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不适配。我国内部控制理论起步晚,发展不健全,现行的《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条例大多基于国外内部控制经验得出,多数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照葫芦画瓢,并不与公司组织架构适配,内部控制系统和公司治理体系战略目标不统一,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发挥最大效能,甚至形同虚设。不适配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不会帮助公司可持续发展,反而会阻碍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长此以往内部控制系统就会流于形式,最终被迫放弃。

2.5内部控制权限存在壁垒。虽然公司运营过程中会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能权责来增加营业收益,降低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但更多时候公司是根据市场需求对部门和员工进行调整,这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审批权限不明朗,公司内出现超制度权限的人情规则,导致管理混乱,甚至出现相关人员串通舞弊集团。内部控制权限的壁垒会导致权责混乱,出现例如下级单位不懂上报内容或者越级上报等事情。

2.6内部控制缺乏专门的法律引导和监管。关于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条例,我国财政部出台过相关会计准则、《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指引》等规范准则,但始终没有相关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章颁布。

3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的建议

3.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应简单地按照《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照葫芦画瓢,或是生搬硬套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必须分析公司内部环境同时结合企业发展目标打造内部控制系统,优化内部控制制约方案,明确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规范内部控制,量化评价其内部控制程序,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优化权力分配和制衡体系。根据公司法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各部门的权责范围、任职要求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行事,确保事项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权力制衡,互相制约,建立明确的制衡控制机制,避免徇私舞弊事件发生。集团内部优化控制目标、制定内部控制方案,梳理明确各部门和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管理部门的权力,降低财务风险。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互不相容的岗位,避免出现职能交叉,同时注意权力的制衡,避免一股独大现象,实现股权多元化。

3.3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是内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留住人才的一大法宝。公司应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内控要求及时、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提升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信心,留住人才,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建立员工股份共享计划,奖励股份给工作成绩突出、工作年限达标的员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一方面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消极怠工现象,实现公司内部的优胜劣汰,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建立信息化内部控制平台。内部控制信息化可使监管留痕,最大程度上降低任人唯亲、徇私舞弊事件的发生,以科学的方法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4总结

改革开放让我国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但目前国内公司仍然普遍存在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体系不完善、内部环境不健全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还大大增加了公司经营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要想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通过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优化权力分配和制衡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化内部控制平台等方式建立并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曾新燕.试论目标导向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财经界,2020(28):104-105.

[2]刘溪.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框架[J].财经界,2020(28):138-139.

[3]刘乃强.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20(26):103-104.

[4]刘淼.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市场,2020(26):88,91.

作者:马雪纯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