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许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陆续加入到上市公司队伍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发展。但随着“安然”、“世通”、“雷曼兄弟”等事件的发生,信用危机出现了,内部管理开始引起大家的重视;而国内上市公司从早期的“银广夏”事件到后来惊爆巨大资金黑幕的“东盛科技”事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暴露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系统缺失等问题。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公司运营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旦失效,会引发一系列各种问题。内部控制自1936年开始就在企业以及外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08年财政部才了内控基本规范,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前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文章结合自身所处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内部环境,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加强内控监督,加大宣传,促进沟通,建立科学信息系统,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内部监督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者和员工,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非常广泛,其作用也远不止防弊纠错,他贯穿于公司运营及业务的各个环节,保障每一环节的合规、安全、有效,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为能实现其在公司一系列利益,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其能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加合法合规,保障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更加真实完整,使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财务信息数据操作更加规范,保护资产,防御异常风险,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避免因个人失误或舞弊而给相关利益者产生重大损失;有效的内控制度使上市公司在部门开展各项业务时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律,减少风险,不仅有助于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维护资产安全,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实践管理证明,企业所有管理工作都应从建立制定有效的内控制度开始,所有决策和经营活动都应在完善的内控制度基础上制定和进行,不能游离于之外,完善的内控制度对任何企业、组织,不论其规模、性质、盈利与否,都至关重要。之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上市公司事件直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企业最终经营失败的重要因素,企业从成立到发展、繁荣,到后来的衰败甚至破产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除去公司自身产品生命周期或市场环境等因素外,内部控制的失败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内控制度设计失灵或执行的乏力,均会导致管理的舞弊行为,继而财务造假、欺骗股东,最终结果就是公司破产。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建立良好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凡,能使上市公司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中稳步前行。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无法有效执行

2008年,财政部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标准,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国内上市公司率先执行规范,陆续制定出了符合各监管要求的内控制度,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审计时同时对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审,出具内控制度专项审计报告。上市公司作为国内公司的表率,根据财政部及证监会的要求制定了符合规范的内控管理条例和制度,但由于国内整体市场的大环境及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加上公司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上市公司出现内控部门缺失或职权划分不当、管理层权限集中、缺乏监督、信息沟通和传递不畅等问题,很多上市公司仅为了应对证监会的检查而对其实际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敷衍,一切以达标通过检查为目的,导致公司的内控制度停留在初级和表面阶段,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也就无法对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决策、风险应对等起到应有的作用,失去了建立内控的意义和价值。

(二)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健全内控体系及有效监督

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规定了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职责,我国企业受限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意识及社会现状的影响,普遍存在基层员工工作规范多、限制多,而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基本没有规范的限制条款,即使有也只是泛泛而言,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对管理层来说形同虚设,没有有效限制条款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律,但人的自律有限,现代社会想要顺利平稳发展必然是要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做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有效条款制约,公司高层管理者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公司各项经营决策等事项会存在较强的人为主观意识。而且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是设立于管理层之下,隶属于财务部门或平行于其他部门,其工作仅能在上级管理部门授权的范围之内,起不到同级监督控制的作用,也无法对上级部门进行监督控制。

(三)缺少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及必要的沟通交流

内控制度贯穿于公司整个经营活动之中,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其建设执行应该是公司全员参与,而且制度服务于经营,随着公司经营发展及管理需要也应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保证与经营、管理同步前进。但我国多数企业主要关注的是公司业绩、业务发展等,内部控制作为无法直接产生效益的部门之一基本上是处于被忽略状态,不被管理层重视,日常宣传不到位,导致员工对内控制度缺乏良好认知,甚至很多员工不知内控制度为何物,公司业务主要由员工去执行完成,员工没有内控意识会直接影响其风险意识,导致公司增加潜在的经营风险。还有很多公司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交流过少,意见交换不及时,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并且涉及多个部门或人员时,就会出现部门之间或员工之间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降低公司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影响企业有效运营。

(四)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风险时刻存在,任何事项、任何人都时刻存在潜在风险,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作为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应如此。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还不够重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相关机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公司的内控制度中风险评估仅作为组成内容之一简单列示说明,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因此对风险无法做到有效规避,导致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

(五)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制度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执行是关键,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帮助领导提高管控能力,但目前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中,信息系统这一部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然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公司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等均离不开基础数据信息,上市公司要发展,就要有内控制度辅助,而信息系统又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没有健全的信息系统,就没有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源,管理层无法获得足够、充分的信息,就会影响对相关事项的判断及风险的评估,最终给公司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良好内控环境,树立良好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控要素之一,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和核心,是内控制度建立的基础和有效实施的保障,它为内控其他要素建立了基础,从一定层面上说它直接影响着内控的建立和运行,制约着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确定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总体基调,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而内部控制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其治理是公司经营活动及各项制度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治理不健全,各项制度就无法有效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生来就是带着控制、监督、防范的职责,对每个人与活动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没有规范的治理环境,再完美的内控制度也难以达到既定效果,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内控制度涉及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上市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本身的素质高低及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对公司内部环境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树立良好内部控制意识至关重要,公司管理层首先要提升自我认知,增强内控意识,同时带动员工,逐步引导,不断的更新内控观念,深化内控理念,公司管理层还要做好内控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正确认识公司所面对的风险,了解内控制度对应防范风险的必要性,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员工自主参与,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公司的内控制度,覆盖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切实有效可执行操作的内控制度,让内控制度真正落地,在具体工作领域得以实施利用,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二)建立规范组织结构,构建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内控监督

上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搭建是经营活动及制度执行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法虽然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了规定,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特别规定,但法条之少且描述简单,造成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尤其是监督机制存在很大缺陷,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进而引发风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各项制度建立的基础,完善的组织结构应明确规划企业各部门间的职权,尤其是关键岗位的职责及权限要合理划分,既要保证公司业务顺畅,又不能忽视部门的相互牵制,高管人员尽量避免交叉任职,防止出现个别关键人员权力集中,独揽大权,无法受控于制度的现象。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内控部门,明确部门人员结构及工作职责,制定详细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到人。在公司组织结构中,内部监督机制起着控制风险的主导作用,制度执行如果没有监督,等于没有制度,除了设置有效的监督机制,人的监督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督促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每个人都是监督人员,如此一来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有效,逐步形成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长效运转机制;同时也能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工作战略。

(三)加大对内控制度的宣传普及力度,促进各部门沟通

内控制度再完美,不切实际无法执行就是徒有其表,毫无价值,对执行者而言,要充分理解制度内容并对其认同,才能有效执行,因此就体现出内控制度培训、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上市公司首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内控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中,再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员工,让员工逐步形成内控意识,体会到自身工作重要性,从而承担其相应工作职责;其次加强内控管理理念宣传,指导员工真正了解内控制度的意义所在,辅导员工深入学习领会内控制度内容及精髓,帮助员工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让全体员工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企业内控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促进企业内部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枢纽及渠道,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上市公司应结合内部组织架构及管理方式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保证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分工到位,责权明确,才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效率。

(四)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正确认识上市公司所面对的风险,了解内控制度对于防范风险的重要性,特别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除了自身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同时还要将其灌输至每位员工,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的严重后果及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各自分工,处理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将风险消灭在起点,把风险预防管理工作充分运用到公司的实际运营中,提升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保证各项经营活动安全可控。同时要正确面对认识风险并对其进行管理,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将风险管理意识及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到全体员工,发动全员力量共同防御风险,把风险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五)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清晰描述公司内控体系的组织和工作框架,有效支持内控业务执行,多种视角展现公司内控能力与状态。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信息与沟通体制,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完整收集各种信息,并在相关部门之间有效传递,增进企业与各部门、各部门之间、与外部客户、供应商、监管者和股东等有关各方面的沟通与联系,保证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全面、准确,信息传递的快捷与准确,最大限度避免由于信息延误或误差而带来的损失。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格局越来越深入,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永恒不变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在上市公司各种问题事件的警醒下,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使其行之有效,逐步取得较好的内部控制效果。然而,也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忽视内控制度,出现内控失效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内控执行力度的缺乏及内控制度不完善所导致,因此上市公司需针对内控失效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加大内控实施的力度,采取改善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确保企业实现经营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峰.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J].经济师,2018(03).

[2]刘俊新,刘业欣.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国企研究,2017(08).

[3]曹鑫琰.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7(14).

作者:张雅萍 单位: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