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党的“”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由此可以看出,科研经费投入正处在平稳增长阶段。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体现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影响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国家各项科研经费财政投入的绩效目标能否实现。因此,科研单位有必要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促进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质量提升。本文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严谨、执行和结题环节存在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打通科研与财务系统瓶颈、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对策思路,并对其中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探析,为提升科研单位的经费使用效益、推动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项目;内部控制;预算管理;财务控制

一、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动科研单位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单位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单位发挥自身职能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科研单位取得各类发明、专利的重要资金来源。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单位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单位科技体制改革有重要推动作用。二是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过程体现了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科研经费管理的好与坏,往往通过科研项目经费执行过程就可以窥见一斑。财务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辅相成,相互映射。高效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过程体现了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强化对单位整体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管,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四是促进科研项目任务目标达成。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控制就是科研项目从申请预算,财务核算,预算调整,一直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控制的过程就是确保科研项目任务目标达成的过程。

二、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环节不够严谨

(1)科研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科研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参与编制预算程度不高,基本交由项目负责人的科研助理或者其培养的学生、临时人员负责编制科研预算。导致科研项目预算整体质量不高,偏离科研过程实际,为预算执行埋下隐患。(2)预算编制依据不够科学。支出科目预算测算毫无事实依据。例如:劳务费测算依据多为按照人均标准,并且标准很低(多在800-3000元/月)。这完全不符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临时劳务人员的真实成本,并且没有考虑到为临时劳务人员付出的社会保险成本,导致列支劳务费与预算不符,标准超支严重;差旅费测算时未考虑前往不同出差地点的交通工具不同而带来的成本差异,全部采取同一地方的同一标准,导致差旅费超支或者结余现象突出;会议费预算编制依据仍然参照行政事业类会议标准,而不按照国家最新的关于科研项目资金“放管服”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科研项目实际需求测算会议费,导致预算执行困难,后续为财务报销补充各类手续的现象较为频繁。(3)预算编制内部复核环节缺失。科研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往往因为时间紧急,科研工作繁重,导致预算编制小组无暇开展项目预算复核工作,办理预算上报手续时已经是最后时限,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为后期执行带来隐患。(4)预算编制信息化程度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仍然以手工计算,手工汇总各分任务预算为主,导致数据精确性低,汇总过程也是因科目次序、编制人员理解不同导致难以汇总,加大了后期预算调整的隐患。

(二)预算执行环节问题突出

一是预算执行率低导致科研人员在中期检查或者临近结题时“拆东补西”,账务调整较为频繁。二是因财务账务系统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来设置会计科目,导致科研人员执行时难以理解,不易归类,导致科目错支。三是科研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关联度低,导致科研人员办理支出手续繁杂,各类表单重复填报,降低了管理效率,影响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四是预算科目超支严重。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只充当“账房先生”的角色,并且没有科研项目预算明细,报销与否完全以科研人员为主导,导致科研项目超支;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由于工作繁重,无暇去核对财务系统导出的各类账表,导致科研人员了解财务信息不及时进而对支出失控。五是在报销单据流转过程中出现遗漏、遗失,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报销。有时,因科研人员平时工作繁忙,常常出现将日积月累的报销单集中送财务报销的情形。因人工审核手续有时间需要,科研人员又不能在现场一直等待,导致财务人员审核的单据和科研人员移交数量不一致,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最终影响项目执行。

(三)科研项目结题环节管理不到位

(1)结题审计财务控制不到位。科研人员自行联系中介机构开展审计,财务部门无法全程参与,或者本身因报销工作繁忙怠于参与。导致中介机构反馈的信息无法全部反馈至单位财务,削弱了财务管理力度。(2)项目结题财务决算编制随意。项目结题时都需要进行财务验收,财务验收资料多来源于财务账务系统,因事业单位采用的账务体系多为统一的政府收支经济分类科目,和科研项目预算科目差异较大,导致科研人员根据财务账务随意编制财务决算资料,增加了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风险。(3)项目结题后结余资金管理散乱。“放管服”有关政策要求单位统一管理,但是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人员多考虑因科研资金申请不易,科研后续需要继续使用为由,继续占用课题资金,导致单位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未能够实质上开展统筹工作。并且导致因各类课题资金结余后未进行统筹管理,导致单位内部因课题负责人贫富差距大,影响了单位整体科研工作开展,浪费了科研结余资金。

三、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内控的源头,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1)预算编报组长负责制。科研项目立项后应成立预算编报小组,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预算小组编制的预算必须经过组长审核把关,针对项目预算与项目技术路线,实施方案等层面审视资金总需求和明细预算科目的具体经费需求,充分发挥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预算申请者和预算使用者的统筹协调能力,使科研过程与经费需求匹配更加有序、合理。(2)强化财务部门预算审核职能。所有经过预算编制小组组长签字的科研项目预算,都要经过财务部门复核。一方面复核科研项目预算是否依据充分、测算翔实;另一方面复核科研项目预算支出科目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足以支撑科研项目有序完成。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的科研项目预算才能最终申报项目资金。(3)提炼关键预算信息,提前做好执行准备。预算一经申报,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提炼出科研项目预算关键信息,做好执行准备。关键信息一般为:大额的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委托业务费,需要采购的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在科研过程中协同推进的示范工程、试点工程,参与项目研发的专家、以及研究生团队清单。一是科研院所一般有严格的政府采购程序,并且政府采购程序环节较多,控制较严格。例如:如果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整体固定资产超过了分散采购限额,即便科研项目预算中的进口仪器价值很低也需要和科研单位其他项目一同统筹考虑批量采购或者审批;二是科研项目中的委托经费过多或者达到公开招标限额,应集中公开招标,公开招标过程大致需要一个半月,所以需要提前运筹;三是科研团队参与人员清单能够为帮助科研项目助理或者财务人员监管好、统筹好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预算、专家咨询费预算,预防超范围发放等问题。

(二)打通科研与财务系统瓶颈,提升内控效率

(1)建立系统关联。第一步:将科研人员编制好的预算,应按照科研项目各类支出科目传输至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第二步:财务人员将科研系统中的科研预算按照政府收支经济分类或者功能分类“翻译”成对应的行政事业类预算科目,并建立绑定关系(例如:财务系统中的会议费、差旅费、出国费对应科研项目预算的“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劳务费对应劳务费);第三步:科研人员报销时可按照科研预算科目选择,也可以按照行政事业类预算科目选择。无论使用哪一类预算科目报销,在财务系统中都要按照科研预算科目和行政事业预算科目同时累计各类预算科目的支出额度;第四步:财务部门审核科研项目报销单。审核通过的报销单予以支付,审核不通过的报销单退回修正,并同时冲回财务系统中对应的科研预算科目和行政事业预算科目累计余额。经过上述步骤,科研预算和财务报销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现了同步控制,大大减少了科研人员重复登录科研系统或者财务系统,手工核对科研项目预算结余额度的工作量。同时也实现了及时预警,对于科研人员安排后续支出做好了系统控制,避免了超支以及无预算列支等事项。(2)开展报销单据信息化交接。第一步:科研人员填制好报销单后打印报销单,并由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报销单据首页;第二步:科研人员将一段时间内积攒的各类报销单据集中送至财务部门审核;第三步:财务人员逐个将报销单进行二维码扫描,并生成带有经办人、报销部门、报销单数量、报销各科目汇总的“凭条”,并将“凭条”打印交至经办人员;第四步:财务人员开展报销单据复核,并将复核通过的单据转至出纳岗位支付,复核不通过的单据再次扫描二维码,生成退单“凭条”;第五步:经办人将不合格单据取回,并核对“退单凭条”所载的单据数量、类别、金额等信息。经过上述步骤,将解决科研报销单因数量较大,造成的财务交接环节遗失责任不清,影响科研报销账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3)创建人性化的信息表达方式,提升财务信息传递效率。一是尽可能使财务信息化专为简。各种财务信息报告、数据分析要尽可能把专业术语和数字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图表,使各种财务信息能够给各级决策领导读懂、理解、接受。二是尽可能满足个性选择。不同单位之间、不同级次部门之间关心的财务信息内不一样,因此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各种数据查询必须尽可能满足各级决策领导、财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的个性选择,将相关财务信息表达清楚。三是尽可能使财务信息数据智能生成自动更新,自动从不同信息用户的角度提炼要点,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主动提示信息用户查阅。

(三)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升内控质量

(1)化繁为简,将“内控”交给系统。科研单位通过不断升级完善网上报销功能,将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绑定”在财务信息系统之中,以系统审核代替人工把关,提升科研项目内控质量。一来可以强化内控过程的时效性和控制的刚性;二来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直接冲突,消解科研一线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矛盾;三来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流程提升科研人员的内控意识、规矩意识,使各类标准、规范、财经纪律潜移默化,入心入脑。(2)利用既有数据主动开展财务统筹谋划。对于科研项目使用的进度和质量要实时监督、实时把关,形成动态的监管过程,并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开展动态预警,及时提示科研人员经费执行进展及存在的风险。同时,对于同一科研团队从事的不同科研项目经费之间,财务人员应向科研项目负责人提出科学可行的经费统筹执行方案,将发生的各类费用在不同科研项目之间科学分摊,使各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过程趋于同步。(3)发挥内部审计免疫作用,落实科研绩效分配。科研经费往往周期较长,经费额度较大,资金存放单位基本账户,使用约束较少等原因,导致科研经费使用违规风险较大。单位内审工作应着重在科研经费外拨、委托业务费、劳务费、材料费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进行重点把握,并建立内部问题台账和扣分标准。内审部门应按月出具一份科研经费“成绩单”,报给单位负责人、人事部门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单位人事部门应将内审出具的“成绩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综合评定科研项目绩效工资分配。一来可以打破个别科研人员“吃大锅饭”的局面;二来提升了科研项目经费中“间接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来可以营造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只有真抓实干守规矩,才能出成绩、有作为的良好科研氛围。(4)强化科研财务助理选聘。科研财务助理应是科研项目辅助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角色,科研单位应加强科研财务助理的选拔,突出财务专业性,并建立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锻炼制度。即:新入职的科研财务助理人员应优先在财务部门实习一定时长后,再派往科研项目团队参与经费管理工作。一来帮助科研团队培养适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助理人员;二来强化了科研财务助理的规矩意识,使之在日后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独立,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被科研人员影响。(5)加强课题验收财务控制。财务人员应该全程参与科研项目验收工作。无论在课题账务梳理,还是在中介机构审计环节,财务人员应当亲力亲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报告出具前,财务部门应建立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反馈机制,共同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或者建议开展研究、讨论。一来检查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二来以“审计问题”为导向,促进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化。审计报告出具后,科研人员应针对审计报告所示的问题或者风险及时开展整改或者账务处理。否则,财务部门应停止有关该项目负责人的报销事项,从而保障“一题一结”,不留后账,乱账。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应依据审计报告建议或者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单位规章制度,并将新制度以打“补丁”形式“绑定”在信息系统之中;科研团队也应该据此审计报告所列问题举一反三、总结凝练,为其他在研的科研项目执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霖.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措施研究[J].纳税,2019(7).

[2]叶芷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3).

[3]周华.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8(22).

[4]杨宇星.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财经界,2018(23).

作者:刘佳 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