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依然是毕业生与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脱节严重,导致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难题旅游本科专业必须聚焦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产教高度融合,培养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
关键词: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我国旅游本科教育从1981年开办至今历经30多年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培养涉外服务人员和储备干部、到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未真正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1]。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培养出的旅游本科生与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脱节严重,导致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旅游本科院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人数比例较高的达60%,但一般在10%-20%之间,3年之后流失率达20%-70%,高的则达90%左右。[2-4]如2014年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指出,旅游本科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率不容乐观,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等多所大学开设了旅游本科专业,但每年培养的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只有10%~20%留在旅游行业。2014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被教育部列为近两年内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旅游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供需严重错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本科教育以学历教育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有着必然联系,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要求。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点扩大应用型等人才培养规模。2015年教育部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在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明确办学定位,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5]在此背景下,旅游本科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强调产教高度融合,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既顺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又能有效解决目前旅游本科人才行业内就业率低和流失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旅游本科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旅游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与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让旅游本科教育更好的服务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聚焦行业需求,明确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决定了旅游专业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聚焦旅游行业需求,与行业紧密联系,科学论证,对比旅游本科生与研究生、高职生就业层级差异性,找准本科生行业就业职业定位,分析本科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真正适应旅游行业较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构建突出职业能力的本科课程体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旅游本科人才培养要在充分调查分析本科生就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发和构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做好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本科层次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因重理论轻实践而造成了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反映了我国旅游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大多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综合性。各地旅游本科院校应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研究设计、统筹安排,建构旅游本科专业从认知见习、实训实验、专业实习直到管理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让专业实训、实习、就业环环相扣、交相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实现旅游本科生较高层次岗位就业的定位培养优势。
三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平台
(一)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组建校企合作团队
一是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审定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和实施方案,探讨产教高度融合式培养模式及实现途径。二是聘请行业内相关方面的专家组建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一方面进行基于本科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某些专业课程或某些章节可直接请行业专家授课或参与示范。三是聘请企业专家加入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的指导教师团队,具体负责或参与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实施,定期指导学生行业实习实践及就业。
(二)深度合作,借鸡孵蛋,培育学生专业实战能力
旅游企业能为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立体、全面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市场环境中接触企业、接受锻炼。国外旅游人才培养的“前店后校”洛桑模式[6]、德国的工学结合“双元制”[7],美国的康奈尔模式[8]等成功案例都说明与企业深度合作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见习、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技术技能、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核心就业能力。
四立足学校实际,保障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实施
(一)创新观念,建立校企合作鼓励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政策,但保障机制并不完善,这要求旅游本科院校需转变观念,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督促政府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法规保障体系。同时旅游本科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保障合作开展和实施质量,并在用人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定、利益分配、部门考核等方面对校企合作给予政策扶持与鼓励。
(二)合作共赢,创建稳固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产教高度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基础。旅游本科院校要找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诉求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探讨合作形式,制定校企合作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般来说,旅游本科院校应根据本科生就业岗位群和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方向寻求与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策划公司、旅游网络公司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在保障校外实践基地多样和稳定的同时,更要谋求本科生实习和就业岗位的高层次性。
(三)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力量是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熟练专业技能,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旅游本科院校应打破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或从业经历的瓶颈,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安排他们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并鼓励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同时引进旅游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师队伍或担任客座教授等形式来增强专业实践教学力量,以满足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五营造产教高度融合氛围,培育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特色
这些年我国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性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旅游应用性研究偏少,对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建议培养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院校在学科研究方向上能与本校专业特色发展方向相统一,以学科应用性方向研究指导专业特色发展,以专业特色发展促进学科研究,实现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长、教师研究与教学相长、教师团队建设与带学生团队建设方向相统一。同时旅游本科在校内要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紧跟旅游行业发展脉搏,与行业多互动、交流,一是邀请与本校学科研究和专业发展方向领域相符的企业专家来校讲座、研讨应成为常态;二是聘请企业专家带学生团队完成相关研究和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或校内专业竞赛等;三是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学校应用性研究与实战团队共同承接项目,完成横向课题,力争在行业某领域做出知名度,最终实现学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形成特色。
参考文献
[1]金英梅,胡天舒.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矛盾及其对实践的影响[J].旅游论坛,2012.5(3):122-127.
[2]范新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69-72.
[3]郑向敏,范向丽.论旅游专业“四高”的人才培养理念与运作模式[J].人文地理,2010(6):146-150.
[4]蔡小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本科生“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现象透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1.10.
[6]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25-228.
[7]王慧,公学国.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54-155.
[8]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2):87-91.
作者:李先跃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