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创新教学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管理创新教学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旅游管理创新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教学工作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水平。笔者以此为抓手,综合分析了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教学创新措施。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旅游行业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因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教学环节是其专业培养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提升专业综合教育水平的重要关口和突破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是采用依照专业内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来择取教材,专业教师根据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来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笔者对河南省内的211高校和二本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70%的学生反映教师目前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主要有理论讲授法、课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们依然最为青睐理论讲授法;其次较为经常使用的是课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法;而实践教学法是教师们使用频率最低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目前,河南省的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整个课堂就是任课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尽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体系,它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到资金经费限制、外出实训无人愿担风险、校内实训软硬件设备缺乏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某些需要通过实践、示范才能讲授的课程,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在教室里讲授,大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问及学生“哪种教学方法对自己最有益”时,有3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法”是对自己最有益的教学方法,也是最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由此,令人遗憾的结果就出现了:实践教学法是很多数学生最希望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现实是实践教学法却又同时是教师使用频率最低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在教学内容的调查上,笔者通过分析对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能清晰地看到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空泛”和“空泛”三个选项中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价。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超出一半的人认为教师的讲课内容“比较空泛”;只有32%的人认为教师在讲课时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而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发现:6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觉“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学到”,总之印象不太深刻。21%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如果把这两者相加,结果是极其惊人的,那就是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端坐在课堂上,但是收获却并不是很大。在考核方式上,当被问到“在您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什么”时,有70.7%的被测者选择“期末笔试”;仅有27.5%和36.1%的被测者选择了专业实习考核和实践课考察。而在问及期末笔试考试的题型时,绝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规题目,案例分析题相对较少。综上所述,目前河南省大多数旅游院校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录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空泛、乏味,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感知到旅游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考核方式也基本沿用了传统的“答卷”方式,学生大多靠死记硬背取胜,不求甚解、考前突击,考不出真实的能力水平。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通过此次对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45.5%的211高校被测者和55.6%的二本高校被测者认为,自己在修学本专业期间没有得到过专门是实践训练,或者在进行专业实践时缺乏教师指导,或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欠妥。学校把学生放在实践单位后也很少过问,学生的实践学习没有指导和引导。40.9%的在校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很不合理,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还有57.4%的在校生反映学校的实践基地名存实亡,或者很不完善。61.5%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根本起不到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很多同学反映,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几乎完全成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比如说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但工作内容始终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上,对旅游企业的整个运转流程、服务操作规程并不了解。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

(一)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概念引入

创新驱动的概念较早是普遍使用在经济发展领域的。一般认为,创新驱动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由原来的资源、要素驱动或投资驱动转向科技进步、自主创新驱动。2012年1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因此,以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层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尤其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践性、应用性尤为突出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更要树立通过协同创新来实现战略发展的新适应,即以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就业、校企合作发展等为主线,创新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培养创新发展型人才,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技轻悟。所谓重教轻学,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授课较为重视,学校往往会出台多种举措诸如:督导听课、教案检查、教学进度检查、课堂出勤率检查等等,来确保课堂45分钟的顺利进行,然而对于学生如何学,学生喜欢怎样学,学生持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学等并没有基本的调查与监管。所谓重技轻悟,也就是说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师的教授技能强调很多,严格管理教师,确保教师的高质量输出。然而,教学是教与学双向的结合。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学生能学到多少,学习效率如何,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提高学校的效果等等缺少调查、监管和引导。这也就相当于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驱动,教学效果的提升靠的是教师,靠的是教师提供的各种知识资源,其实也就是资源驱动。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期末背诵任务一大堆,考试结束忘光光,就是这种资源驱动的鲜明体现。而创新驱动与此大大不同,它强调的是以学为中心,教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教,而是为了更好地学。创新驱动型教学对应的并非仅仅只有教材、教师和课件,而是引进、学习和模仿。在课堂设计上不再是教师说,学生听,而是学生说,大家听;在教学结构上,不再是只有课堂,而是课堂学习和校外学习结合;在教学程序上不再是预习、上课、复习、考试,而是实践、思考、学习、探究、再实践;在教学方法上不再仅仅依赖PPT,而是依托网络和社会两大资源;在教学效果上不再是一纸试卷定输赢,而是创新思考显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创新驱动型教学的内涵界定为基于符合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需要,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源动力由先前的课堂学习,转变为以自主创新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基于以上理解,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更加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拟从创新性教育理念的确立、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学生创新性学习三个方面开展创新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立创新驱动型的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直接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形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学以致用(学于课堂,用于实践)”的教学理念并进行不断探索。这种教学理念的逻辑思路是:让学生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我讲你听”的单向被动学习状态,进入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活和专业实践中的“你教——我学——我思——我探究——我学——你教”的双向互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理念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这种教学理念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公共关系》、《旅行社经营管理》、《会展策划》等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使用创新驱动型的教学方法

创新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推动学生以积极探求的视野到专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的思考,进而结合课堂理论学习思考“怎么办?”使学生学习不停留在“满堂灌”被动接受知识而缺失思索的阶段,也不是简单地只提出问题“发问”和“抱怨”阶段,而是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炼问题”,重新回归理论的深入学习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考,再到实际环境中去尝试“解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

河南省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依然限于局部课堂空间和有限的时间段的,学习更多是被动的知识灌输和专业技能的有限训练,现在大量推广的专业实验实训课课时有限且有课程的选择性,需挤占大量课时和经费资源,且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内容,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笔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性活动”的团队学习:每门课对教学班全体同学分组设置“第二课堂创新性活动小组”;每组选定“总协调员”,每个成员“人人授职”,人人有机会充当管理者,锻炼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能力;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对接,各小组结合每门课程内容的特点,自主制定至少一次的创新性“课外活动计划”,以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践行理论学习的知识点,发现理论学习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活动实践中探索到的问题又重新回归到课程的理论学习中去研究,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创新驱动型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自主、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思维更活跃、潜能更开发、过程更互动、氛围更友好、操作环境更民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效果更显著。

总而言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创新驱动型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对接,使教学实践活动常态化、持续化、动态化、系统化、综合化、实用化、实效化。而且,它以组建“第二课堂创新性活动小组”为载体,把有限的课堂教学延续到无限的课外教学时空。各小组同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自主讨论构建小组课外活动目标和计划,诸如校外参观、考察交流或校内小组活动等等,能够充分发挥各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去探求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去利用课堂之外的广阔领域充分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提升全面素养和能力。

作者:刘慧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