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探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贵州省内旅游业出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其原因主要在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未能达到行业用人的标准。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一是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二是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三是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应环节,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平台
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在现实的就业状况来看,存在一种严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旅游企业招聘的人却又越来越少,形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旅游企业内部运作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学层面的原因。然而,造成这一矛盾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学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未能达到行业用人的一般标准。旅游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加强旅游管理教学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对解决我省当前社会对旅游业发展过程出现的这种供需结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管理教学上注重专业理论的灌输,而轻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目前,省内一些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抓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适当有一点即可。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均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及环节,但是,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理论,实训的环节和内容往往会被忽视,校外见习、实训几乎没有安排,专业实习放任学生自主实习,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设置中体现独立实践教学课程、课程内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和内容。虽然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部分院校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要达到的目标并不明确,独立实践课程和课程内实践的内容设置随意性大,不能支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课程内实践的内容与理论脱节,导致理论与实践互不达界,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专业实习虽能安排到相关部门的岗位实习,多以定岗的形式进行,有的实习学生在几个月的实习中只在一个岗位实习,缺少对相关部门、岗位工作流程及技能的了解,达不到专业实习的目标。
其次,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时间比较短,学校在教学的投入方面比较少,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视听辅助资料标准低,且数量不足,设施、设备建设标准落后于现有行业发展标准。低标准、简陋设施的实训设备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和学习旅游行业真实发展现状,实训室设施不完备、标准较低导致训练结果不规范。省内旅游院校(系)与旅游企业所建的实习基地多是一种松散型,且功能单一,多为专业实习提供场所而以。其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个别领导、教师与企业的关系建实习基地,一旦学校或者企业的人员变动该基地可能名存实亡。学校与实习基地企业合作是一种浅层次的,基地企业多根据其经营需要来接纳学生实习,提供单一的实习岗位,无法进行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撰写不能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基地不能为平时的课程实践、实训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即专业课程实践课或课程内部分实践内容无法在基地展开。
第三,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匮乏,应用型人才培养欠缺。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由其它专业转型而来,有的是高校毕业之后直接分配过来。教师专业素质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综合性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没有经过专业实践专业培训,也没有行业实践经历与行业从业经历。由于没有行业实践经历,没有通过相关的培训及行业资格证考试,教师与行业几乎没有联系,也不知道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旅游行业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都不清楚。导致教师多按照教材上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不会主动地安排相关实践教学内容,不能结合行业发展培养适于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第四,存在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不规范,不能准确引导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成绩考核未建立可行的制度和标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评定较为随意,教师主观意见决定学生的成绩,严重打击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好主动性,致使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第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薄弱,难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长期以来,教学经验惯性形成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普遍不重视,学生成绩的优良主要用理论课考试分数来衡量,这种导向让学生只注重对理论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敷衍了事,不放在心上,往往能不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就尽量不参加。学校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形同虚设,对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监控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二、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对于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宜旅游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这是我省高校教学实践改革的基本目标。
首先,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规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培养方案制定中应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可从课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行业技能竞赛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一是严格要求课程实践教学,一些专业课程应安排部分学时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有的课程可以安排成全实践教学;二是合理安排专业见习的时间与见习内容,并加强必要的指导促进见习目标的实现;三是专业实习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四是加强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指导,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为使实践教学各环节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和督促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应有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专业实习应该实纲、实习方案、实习考核指导等,毕业论文指导应设计相应的指导环节,每一环节应有相应监控措施,通过规范、监控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其次,构建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导游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管理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等。
第三,构建校企合作产学研教育平台,将实践教学融入行业发展。
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据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设施设备、工作岗位、行业师资等,按照旅游行业需要进行培养,有利于减少旅游院校在学生培养上的盲目性。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教育平台,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推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教学上不能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式、目标任务式教学;在师资方面,聘用具有行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管,使实践内容更贴近行业目标。
第四,合理选择实习单位,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也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论提升的总体要求,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当地旅游旺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是学生,二是企业的员工。要明确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到企业学习,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实习单位对实习生需要担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实践学习环节。
第五,增加教师行业经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工作须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必须通过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跟实习生一起前往旅游企业实习,这既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又能够加强对实习生的实习管理。
第六,构建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制度,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与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与办法有利于督促和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专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在旅游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作为确定其实践课成绩的主要依据。对实践教学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须安排重修、或进行一定时段的专业实习并达到相关要求。
第七,构建专业实习管理与监督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质量判断与监控。由于实践教学涉及面广、环节链长、因素复杂、评价中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易于出现,误差容易产生,因而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尤为重要,且比较复杂。为确实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与监督。除了实习前走访企业确定实习单位外,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之后,不断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从实习单位员工、管理人员的角度了解实习生的心理、工作、学习等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与分析,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期间,学校实习指导小组应长期多次走访实习单位,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到实习单位走访看望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到实习单位的前1个月,学生从比较有规律的学习生活、熟悉的校园环境到一个新的环境,且面对陌生的实习单位的一切(管理者、员工、工作等)以及不理解或不尊重自己的消费者,这个时期只要实习生不顺心,或者受到一点点委屈都会产生强烈的抗争,这种心理情绪会传递给其他同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现实中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院校培养的人才不相对应,出现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量不断增加,而旅游学院校(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结构性方面,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使旅游学院(系)培养适宜旅游行业发展所需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需要转变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淡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理论。对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改革,凸显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建立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各环节;增加校内实训设施条件,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平台,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赵世钊 佘宏 董天倩 单位:安顺学院旅游学院 贵州黄果树酒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龙.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陆林,黄剑锋,张宏梅.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59-64.
[3]张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个案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0(9):93-95.
[4]张维梅.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10):104-106
第二篇:高校旅游管理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2014年是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的一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与旅游总人数均创出新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并未与快速发展的现代旅游业相适应。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与行业要求,文章提出培养具备知识学习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的人才。并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和师资培养“四大平台”的有力支撑,构建出教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以期提高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旅游管理;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旅游业已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要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推动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并满足游客需求向散客化、休闲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人才强旅、科教兴旅”的战略,提出了“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支持旅游科研单位和旅游规划单位建设,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要求。因此,传统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精英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行业政策的要求,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基于此,提出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笔者将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统计源,以“旅游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对1999-2015年5月末进行精确查找,共检索到680篇国内公开发表相关文献,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界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2005年以后开始愈发重视,相关研究文献基本为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14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达到140篇。其中,魏小安、厉新建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证性学科,应在研究和教学中突出实践要求,教师、教材、学生三方应加强互动协同发展;马勇等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以湖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建构了“四轮驱动型”和基于“素能结合”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张玉蓉、郑涛、樊信友通过分析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而构建了重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1教研一体化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
在19世纪,洪堡就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雅斯贝尔斯也曾指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根本手段,是课堂上或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校最基本的活动;而科研是发挥高校研究功能,实现学校创新价值的重要方面。构建“教研一体化”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整合教育、科研和行业三方资源,形成合力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旅游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体现高校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
1.1“四位一体”综合能力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且旅游行业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特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要以行业需求为向导,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加强科研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培养具备知识学习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1.1知识学习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的是现代旅游业,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等知识和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旅游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根据未来就业方向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所以,旅管专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不仅包括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学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并不断从日常生活中、旅游业态不断的变化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身阅历、拓展行业视野。
1.1.2职业技术能力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旅游管理在专业培养中也往往忽视了职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培养的毕业生缺乏胜任旅游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出现了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不相协调的现象。现代旅游业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属性,其要求了旅游管理的学生除了学好课本中关于管理的知识,还要从课内课外提高自己技术技巧和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职业技术能力是由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定位构成,其中职业技能是基础,它需要扎实的旅游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职业操守是核心;职业定位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旅游需求不断变化的趋势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1.1.3合作沟通能力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合作沟通能力就是它要求的专业核心能力之一,旅游业从业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与同事、顾客、上司、下属、合作单位等接触,要具有大局观和团队意识,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要培养就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是立足现代社会竞争的重要能力,也是现在这个竞争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大学阶段是连接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纽带,只有全方位强调和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1.1.4实践创新能力
旅游业是与人交往、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行业,旅游管理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更加要求旅游管理毕业生要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有踏实做事,才能在学习、工作中更好的处理和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都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工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主要包含:动手操作、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人际交往等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的重要保证。
1.2“四大平台”,能力支撑平台
应用型人才“四位一体”综合能力体系的建立,需要高校紧紧围绕“四位一体”的能力体系,通过搭建教学、实践、科研和师资培养“四大平台”的支撑来构建。
1.2.1教学平台支撑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都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高校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态势,积极与旅游业界合作并邀请其参与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对于市场前经过阔的新业态,可以及时增加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按照“与时俱进”的理念,适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淘汰过时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实物展示让学习走出课堂,推进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方式、网络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1.2.2科研平台支撑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进步要求旅游学科研究的不断前进,同时不断深入的学科研究又必然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考核及评价体系,使之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相结合;并且鼓励学生进人教师及合作单位的研究项目,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科研项目和科学实践活动,也能更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实现了旅游教育与科研的互相促进。
1.2.3实践平台支撑
旅游业是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因此旅游院校不仅需大力开发校内的实践基地:模拟宾馆、模拟餐厅、模拟旅行社等实训室,加大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力度;同时还要与相关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搭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的实践锻炼;还要不断更新校外实训平台,对于现代旅游业发展中不断催生的新业态,努力将其及早纳入实践平台的搭建中,例如房车旅游、会展企业、游轮、以及新兴的互联网旅游企业等。其中,可将实践学习过程分为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和管理实习三个阶段,并穿插在各个教学阶段中,构成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行业的机会,还能使他们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比较清醒、准确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培养适应社会的自我发展能力。
1.2.4师资平台支撑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加强高校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旅游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可派遣教师去实习基地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外出参加会议、进修、培训的机会,鼓励申报教学科研项目、精品课程等,造就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②引入聘请企业兼职导师的机制,即聘请旅游业界高水平专业人士到学校参与专业教育工作,以增强学生对旅游业运行和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聘请国际旅游教育的著名专家、学者讲学,将国外先进的旅游教育理念、科研成果,直接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著名旅游院校进修,学习先进的旅游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吸收最新成果。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2结语
教学平台是基础,保证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科研平台是教育教学的深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并在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平台是校内教学向校外学习的延伸,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以符合新时期旅游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并巩固了团队合作能力;高校师资平台的建设,是顺利进行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保障。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展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教研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行业对旅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要求,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勇 陈通 苏红霞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2009-2012)[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马勇,高雅,周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优化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周霄,马勇,刘名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系统构建研究———基于“素能结合”的导向[J].现代商业,2012(6)
4刘广成,徐峰.论大学生职业技术能力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3)
5马宏丽.基于行业需求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6张继河,张帆.高校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第三篇:高校旅游管理市场调查教学研究
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对市场调查内容的学习,是一项具技术含量的专业教学工作。从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教学内容设置现状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均存在计划性不足等问题,造成各高校参差不齐的局面。本文剖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市场调查类课程及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优化教学计划中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布局的思路。随着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来看,与目前旅游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否合理,更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充分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文选取江西地区部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就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或者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的实际问题,从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探讨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构建。
一、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教学情况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情况及影响
到2014年底,江西有19所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商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文选取了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井冈山大学及上饶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通过查阅上述10所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得出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大致情况:一是没有一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单独开设了《市场调查》这门课程,说明该课程没有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二是有6所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与市场调查内容有关的课程:即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九江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学》;江西师范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管理》;南昌工程学院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和“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内容,赣南师范学院开设的《旅游市场学》等,说明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关注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对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笔者还发现,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设置份额过重,对于该专业面向行业实际需要的市场调查类实践性、技术性课程设置数量偏少,尤其是无一例外全部没有设置市场调查课程。虽然大部分院校开设有诸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营销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战略与管理》等与市场调查类课程有一定关联度的理论课程,但这类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市场调查类课程的结合和衔接不够,学生的学习还是无法使其完全具备从事市场调查的能力,这无疑是教学计划的一大缺憾。
(二)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原因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市场调查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究其原因,其一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面较为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类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致该课程阙如,相关教学内容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接受系统的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市场敏锐度高的毕业生,但笔者在访谈一些旅游相关企业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时得知,大部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对于旅游市场的认识与把控能力不足,其应用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来分析及解决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管理实践、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二是高校对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不够重视,缺乏对行业分析能力培养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学习的需求度不高。笔者通过与所任教学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谈、访谈,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市场调查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甚至对市场调查类课程对于增加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含量,增加感知市场脉搏的能力,也是含糊与模糊的,导致其学习的兴趣不高。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类课程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的要求,也将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使旅游管理市场调查类专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设置更科学、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旅游管理毕业生把握行业发展脉搏的能力
二、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一般来说,市场调查类课程主要是为工商管理类中的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和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等专业而开设,是专业必修课程。而旅游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宽方向的学科,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属于管理学领域,其本科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现状是,该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并不完全耦合,专门的《市场调查》课程基本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只是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或多或少涉及到市场调查等相关教学内容。如《旅游市场调查》这门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对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概念、方法、技术;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程序,旅游市场调查计划的制定等内容的学习,从而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旅游市场的相关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进而为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或《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课程中关于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种类、方法及调查内容。《旅游经济学》课程中关于旅游需求和供给,旅游市场的种类、营销组合,旅游市场的调查和预测,旅游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关于企业文化、组织变革等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旅游心理学》课程中能系统地让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根据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原则和使用目的,设计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满意程度或者旅游者旅游动机等内容。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能力。包括查阅旅游信息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进行问卷设计,发收问卷,从事问卷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中涉及到旅游企业微观、宏观环境的市场调研,可以锻炼学生如何选择市场调查方法及安排市场调查内容。旅游是一个依靠市场才能生存的服务行业,不管是从专业教育方面来说,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市场调查能力;还是从就业发展角度看,要求从业人员需具备市场的眼光和敏锐度。这些都决定了市场对于旅游行业(产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性,也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市场调查类课程的必然性。
三、优化教学计划中市场调查教学内容布局的思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授课程和学习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大学课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知识体系、素质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综合载体。旅游产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强的综合性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所以旅游管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实践需要、市场需求,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生存能力。为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根据学校的定位,选择性的从两个方面优化市场调查教学内容的布局。
(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该加上《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1、基础性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教授的是一种研究和实际工作的方法,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所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都应该开设市场调查课程,尤其是涉及到市场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要作为重点,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方法,市场调查的程序及步骤,市场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内容,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通过学习掌握并能实际运用。
2、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消费者就是市场,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整个过程感受就是市场关注点。因此,旅游市场类的市场调查知识包括旅游市场调查特点、方法、内容等,学生能够将一般性的调研方法运用到旅游调研分析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分析旅游市场资料,开展市场预测,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这部分内容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所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均应学习掌握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二)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
少部分研究性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虽然不一定要开设《市场调查》课程,但也应该在不同专业课程中嵌入旅游市场调查专题内容,或设置针对专题类的市场调研课程。旅游市场调查的教学应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础,涵盖多种旅游类别的市场调研内容,也就是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插入旅游市场调查的专题内容讲解,并能够让学生参与研究与练习。如旅游资源调查—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中对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进行专题讲解,这对于毕业后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工作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旅游市场调查—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旅游市场营销》或者《旅游商品开发》等课程的专题讲解来实现。如旅游产品市场调查—可通过《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来实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旅游者消费特征、旅游线路选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形象设计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的能力,这对实际的旅游工作而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结语
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持续高速增长,旅游教育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新机遇,但对其教育与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鉴于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市场调研教学的现状及旅游就业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接入专门的市场调研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而专题类针对性的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旅游行业市场调查能力,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作者:邱婷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