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

摘要:专业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深化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其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最终构建以顶层设计为基本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思想引领,以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选择思政教育载体、设计思政教育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评价5个步骤为实施程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思政

引言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所有高校、教师、课程都要建构“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切实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1]。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法律意识、道德修养的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2]。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3]。然而,在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纲领文件指导、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足等难题,课程思政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4]。为了新时代思政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急需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且易于全面开展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基本保障:3个层面系统设计

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从学校、专业和课程3个层面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要制定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如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与建设规划、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和管理办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管理办法等。同时,在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和评优评先等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列入评估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其次,学校还应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教师思政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经费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着力于打造全体教职工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机制,创建“课程思政教研室”之类的平台,让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通过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和能力,也让课程思政教育渗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层面来看,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定位,着眼未来职场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以此贯穿专业课程设计的始末;同时,要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一套兼具深度、广度和温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模式,以便后期广泛推行。从课程层面来看,要在教学大纲里重点突出课程思政,列举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同时着力开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手段与载体,使课程思政有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覆盖全体学生、立足长远发展,要达成这一愿景,就要从学校、专业和课程3个层面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明确各个层面的具体责任,同时保证各层面间的有效沟通,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开展课程思政,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思政建设步入有效开展的快车道。

二、思想引领:4个维度深度融入

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非常丰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对学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德育教育,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以及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元素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切入点[5]。区别于公办高校和职业院校,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旅游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层次及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展。具体来说,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四个融入”,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4个方面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一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本点,从思想方针上坚定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课程思政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二是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为与高校思政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体系相呼应,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让学生始终有法治的底线,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四是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旅游行业承担着传承文化精神的使命,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但要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还要提升学生文化传播和创新的能力,使其将来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代言人和创新者。

三、实施程序:5个步骤环环相扣

(一)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目标,思政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学科的总体思政教育目标,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其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6]。借助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层是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每门课程都有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它们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编制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重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育人目标。第三层是每个章节的具体思政教育目标,也可以具体到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思政教育目标。

(二)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在把握教材脉络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旅游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化为一个个案例、故事、新闻等形式,以便开展组织教学。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分享中国古代文化故事,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国古典园林模块的教学中,着重突出“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中国古代造园理念,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教师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中,提炼出“公正法治、明礼诚信、爱岗敬业”等思政教育元素;教师在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

(三)选择思政教育载体

思政元素必须要有合适的载体才能实现隐性教育,从知识媒介来看,思政元素可以融入政策方针、时事新闻、案例、纪录片。例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中,张骞历经千辛万苦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政教育案例,教师在教授此章节时,不仅可以着眼于张骞为国奉献的高尚人格,还可由古丝绸之路引申出我国正在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今昔对比之间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关于旅游业的大政方针,如乡村振兴等,使学生因从事旅游业而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讲授旅游电子商务课程时,可结合时事新闻“华住酒店集团数据泄露案”这一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告诫学生随着旅游大数据技术发展,极易产生隐私泄露、信息占有不均等问题,作为旅游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者,要遵守数据挖掘、存储、发布及利用等环节的伦理准则,避免给客户带来麻烦。

(四)设计思政教育形式

思政教育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形式上,否则思政教育便宛若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来组织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末,渗透学习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思政元素,并将其内化为自身感悟。例如,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一章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课下充分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收集相关的名人故事等资料,并在课堂上以导游词讲解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教学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氛围,进而让学生从每个姓氏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领会不同族姓和睦共处的大同思想,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变迁与发展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将整理的资料、创作的导游词等通过雨课堂、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及时分享。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思政功能,通过设计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转化和升华。例如,动员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策划大赛,举办旅游从业人员礼仪展示,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等。

(五)进行思政教育评价

思政教育评价应该从3个方面(即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展开,构建“过程性-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见表1)。专业课程思政评价要求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思政教育的结果,也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以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为依据,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课中回答问题和讨论汇报、课后作业和思政教育实践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思政元素和理念的践行程度。例如,在课程学习期间,将学生参与的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旅游导游大赛、国史知识竞答比赛等融入课程思政整体评价体系。结果性评价以学生期末考核的课程论文或试卷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命题人要对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精心设计考核内容。例如,考试科目中通常会有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以及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题型,命题人可以结合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设计题目,使学生的回答蕴含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思政评价。另外,对学生实行360°评价,评价主体由之前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企业、同学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结语

目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立德树人”高校育人新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各高校要着力打造学校、专业和课程“三位一体”总体设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出发点,以职业道德、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为具体导向,分别从目标、元素、载体、形式及评价体系等5个层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步骤,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发挥育人作用,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作出贡献。

作者:罗蕾 单位:湛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