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伴随着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职学校作为旅游行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针对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优化途径,以期为专业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课程设置;优化途径
引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旅游业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作为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学校,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专业课程设置与革新是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抓手和依托。旅游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专业,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其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为旅游行业培养和输送亟需人才。
一课程设置背景
据统计,2019年全国国内旅游客人数达到60.1亿人次,相较2018年上涨8.4%。2020年受疫情影响,虽然旅游人数减少,年初旅游业受到一定打击,但是随着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一”“十一”期间旅游人数明显回升。2019年旅游业从业人数达到69.49万人,较2018年增长2.43万人。全年入境旅游接待人员达到1829.62万人次,国内旅游接待人员达到18472.66万人次,全面旅游收入统计为6621.76亿元,营业利润为30.06亿元,由此可以发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人才紧缺竞争加剧,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我国旅游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旅游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急需改善。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的提升,旅游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仅需要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艺术气质和语言能力,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品质。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学的重理论、轻技能、重书本、轻操作,专业课程与学科课程各自为战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及配置,已不利于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无论对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学生职业发展都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将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中,改变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状,为旅游专业学生练就岗位服务技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必须从优化旅游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培养上下功夫,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乃第一要务。
二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1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培养能够从事国际、国内旅行社业务工作,具有广博历史知识、民族文化知识、自然地理知识、旅游企业业务知识,掌握各类景点讲解和带团技能、旅行社业务操作技能,同时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典型业务岗位工作(导游、旅行社计调、外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适应岗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供应部门)、与旅游相关的部门从事服务接待、管理、开发、文秘、公关营销等方面的工作。2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以某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制三年,总学时数3450学时,在校学习2250学时,占总学时65%,公共基础课15门,总课时1098学时,占总课时32%;专业课共11门,总课时1008学时,占总课时29%;选修课课时144学时,占总课时4%。第一、二学年为在校学习阶段,共为4个学期,周课时为29-35节,前四学期每学期18周,综合实训课共计16周;第三学年为跟岗实训与实习教学阶段,跟岗实习4个月16周,480学时;顶岗实习6个月24周,每周30课时,总计720节。该专业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年,安排课程以2年学制为主,其中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安排课程分别为16门与17门,到第三期开始课程安排适当减少,第四学期与第三学期相似均为10门。第五学期着重安排学生参与实训。这种课程设置看似完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但缺乏实际教学中理论和技能实训的有效结合,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不突出。此外,素质拓展课程针对性不强,学生综合职业提升还有待加强。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要紧密贴合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既具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旅游岗位所需的核心素养和技能,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该专业课程设置存有普通教育文化课与旅游专业课的简单累加的现象,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除在个别专业课设置上有别于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外,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的区别。再者,中职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技能实践不够,学生考取导游证难度较大,很大程度上该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从事导游、计调等工作,只能去与旅游相关的酒店完成顶岗实习。由此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2课程设置缺乏整体优化。从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上,虽然提高了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课程门数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但由于该专业本身涉及内容的广泛性,课程学习内容涵盖面广,但缺乏深入性,加上课程存在内容交叉,重叠多,仅就“客源国礼貌礼节”相关知识学生在《旅游职业礼仪》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均要进行相同内容的重复性学习。课程内容不能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观点和新技术。如针对当前旅游定制师、旅游线路策划、旅行社在线营销等热门岗位缺少针对性课程设置。旅游行业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全面发展,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联系实际,全面发展。3课程实践性教学比例不高。专业课程设置中,虽然已经大幅度提升了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但课堂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实训课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乏。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对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主动服务意识、对客服务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教学实践活动来不断培养。由于该专业缺乏相对真实的仿真模拟实训室,缺少社会实践场所,课程实践性教学落实不够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势必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三优化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确立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在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基础上,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需求为根本,以满足岗位实践要求为主线,针对旅游行业核心岗位群,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利于终身学习为目标,丰富、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训、实践,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形成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学生顺利走进社会、融入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依据国家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结合旅游服务行业特点,根据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三个层次多维度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岗位服务技能和应具备岗位职业道德品质。中职学校作为向市场培养输送专业性人才的基地,专业对口是就业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加就业率的有效保障[7]。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如若背离了市场发展、学科背景而进行专业设置,势必会造成培养的人才不为社会所需,旅游市场人才供需矛盾将会愈演愈烈。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强与旅游行业的联系,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新时代所需求的旅游服务人才。结合国家关于落实推进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的要求,对原有专业设置进行优化,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以确保专业设置与行业市场需求发展相适应。如针对现在较为热门的旅游定制师这一岗位,确定岗位核心职业素养和技能,对已有课程进修合并、重组和优化,为学生就业寻找更多可能性。
(三)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资源。课程结构是否有效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科学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是课程设置优化的关键。课程结构中理论课应与实践课进行合理搭配、有机结合,努力做到课程与岗位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课程的实效性。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清晰了解个人知识掌握程度和需要改进之处,不断拓宽专业视角。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课程结构的调整,除了必要的内容整合外,还要注意课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需要增强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模拟导游课程做好学前铺垫;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不仅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更要注重结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的思政元素的渗透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技能课学习中,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最新旅游业发展动态,热点旅游事件等现实旅游教材,让学生参与实际旅游案例的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梳理旅游知识与技能应用思路,提高对旅游服务问题解决的熟练度,从而提高对职业角色的认识和体验;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学生努力搭建由学生到准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知识的转换,积累更多旅游服务方面的经验,为未来融入行业、顺利就业做好准备[8]。
(四)加大实习实训课程培训力度。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中实习实训课程培训力度的加大,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能专业性的重要方法。结合专业实训需要,可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业见习活动。根据不同专业课的需求,可组织周期短、多次的单元化实训方式,每个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见习。不仅提高课程实训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专业技能,也有利于实训后的阶段性总结,为岗前培训做好准备,提高了实训效果,发挥了实训的真正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是世界性的朝阳产业,中国的旅游产业更是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中职旅游专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旅游专业应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努力培养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为区域性地方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张洁 单位: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