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综合素质高、应用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等是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的新标准,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探究如何创新我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管理;“双一流”大学;区域经济;校企合作

1“双一流”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到来,倡导学校教学、科研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凭借人才高地的优势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要发展,“双一流”大学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具有的职业性和服务社会的性质和使命使“双一流”高校需要紧密结合经济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来进行自身的调整。通过合理的规划,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双一流”大学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促进当地和大学的融合,促使他们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最终良性循环模式,实现大学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2.1掌握专业前沿技术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在线旅游运营商不断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熟悉旅游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如可以线上完成旅游咨询、订购、交易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能够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进行各种营销活动的旅游网络营销人才;同时也需要掌握使用各类旅游管理系统软件,如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等的旅游信息化管理人才。

2.2熟练掌握和运用经营管理模式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企业运营综合能力,如营销、策划、组织、品牌营造、渠道管理、危机管理、收益管理等。不仅是培养学生进行导游服务、前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基层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积淀。因此,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3具备跨行业的属性特征

“旅游+”战略的提出,是对传统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未来旅游业的发展绝不是在本行业内,而是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例如,研学旅游是与教育的融合、康养旅游是与健康养老的融合、乡村旅游是与农业的融合等。因此,未来旅游业的人才一定要具备跨行业的属性特征,才能进行创新,将旅游业深度融合到各领域中。

2.4具有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素质

一是道德素质是关键。行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强迫购物、索要小费、辱骂客人等都与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二是身体素质是前提。三是心理素质是必需,应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突发事件及情绪调控的协调管理能力。四是人文素质,具备一定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能较好地理解人文思想和历史渊源。

3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旅游管理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根据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地培养人才,放弃理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旅游相关课程的调整,以为本地区培养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最终目的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本地区来进行,适当地增加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多增加旅游实践课的课时,并相应地提高实践课的学分,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同时还可以要求当地的特色旅游相关的专家进行公开授课,让学生们多学习本地区的特色旅游知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人才培养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就需要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时俱进,根据当前的要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促进旅游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旅游文化一定要纳入课程体系中,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旅游每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教师也可以研究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与课程教学相联系,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区域进行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学生就业意向地区的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3.3深化校地企合作,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强化学校、地方、企业的三方全方位参与,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把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构建校地企三方“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理念。通过校地企深度融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地企的教育资源,使旅游企业成为校外实践课堂,并让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同加强实习实践管理,在实习实践前作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实习实践过程中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管理,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并根据旅游行业的新发展,积极拓宽实习实践教学渠道,不断优化实习实践基地结构,特别是与旅游新业态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增加学生接触旅游行业前沿的机会。

3.4打造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旅游学科是多种知识和学科的融合。旅游专业教师需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该真正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互聘、互聘”的双向合作机制,打造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邀请旅游互联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老师将安排去旅游在线的互联网公司深入研究和学习,掌握旅游信息在互联网上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和旅游资源。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互联网+旅游”教学软件。企业负责技术和市场工作,学校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产业互补,共同开发“互联网+旅游”新系统,联合系统编著“纸质教材+云网络平台”创新特色的教材,课程教学与时俱进。

3.5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5.1设置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

高校进行基础类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的实际设计上,有《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和《专业导论与专业创新》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着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对事物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了解了什么是创新创业后,能够将创新创业这一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能够为学生今后进入专业类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

3.5.2设置创新创业专业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主要培养创新创业技术能力,主要有《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管理实务》和《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以及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如客房实务、餐饮实务、营销实务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部分。专业类课程在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创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进入应用类课程学习掌握技术技能方法。

4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与实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教学、科研、服务等为旅游发展献技献策,有效提升地方旅游竞争力,同时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师资水平,为同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春燕,乔印虎,陈杰平,等.在“双一流”教育方针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26):62-63.

作者:王路娟 郭春阳 单位: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