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现状及脱贫攻坚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现状及脱贫攻坚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现状及脱贫攻坚策略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衡阳地区生态资源良好,居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脚下,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目前,衡阳地区乡村旅游缺乏意识、缺乏规划、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遵循旅游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为衡阳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策略研究

乡村旅游最初起源欧洲地区,英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随后美国、法国、日本及西班牙等国相继兴起。而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经历了“自主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等4个发展阶段。目前,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个新兴项目,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新主力军,对解决“三农”与脱贫攻坚的问题具有一定贡献[1-10]。衡阳地区具有独特秀丽的风景———南岳衡山。我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又得到了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衡阳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其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状与问题

1.1农业和旅游业未能有机结合

乡村旅游业是旅游业和农业相融合的产业,是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人们对其理解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1.2就业边缘化现象

目前,大多数贫困家庭及人口对新事物认知能力不够,自学能力与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在乡村旅游扶贫与开发过程中,难免出现就业边缘化现象。

1.3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国家对乡村旅游开发贷款及相关的各类补助资金,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在部分地区有些村民甚至对该政策还不知情。为此,用于扶贫效果不佳,其评估与监管机制也不够健全。

1.4特色文化挖掘不足

大多数贫困地区人们对本土特色文化与产业分析提炼不足,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能紧密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规划,缺乏特色文化产品的深度拓展。

1.5人才缺乏

大多数从业人员为当地农民或无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经过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1.6缺乏现代营销环节方式

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依靠最原始的宣传手段,如发传单、发名片、在家门口挂红幅等,缺乏现代化的网络营销策划及营销策略。

1.7资金严重不足

大多数贫困地区人口知识层面较低,在外地打工常做基层工作,工资不高;留守的只是单纯务农,收入也较低,因此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万元,资金不足导致一些好的项目无法顺利开展。

1.8垃圾处理不当

大多数乡村的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管理,也不能当天及时运走,常期堆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散发出异味。

1.9产品创新能力不够

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是农业方面的,缺少特色,乡村地区村民对本土的传统产品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不足,难以对自身的乡村产品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要。

2策略

2.1统一思想认识

乡村旅游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既能促使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又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其意义深远。为此,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努力,把发展乡村旅游视为农民增收与脱贫的新支点。

2.2加强人才与基础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化,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分类、分层开展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购买一些日常生活必要的卫生消毒设备,按国家卫生与环保标准要求,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并不断增强服务理念。

2.3建立品牌效应

推动农、商、文、旅、体等融合发展。深挖文化内涵,将乡村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商贸、文创、休闲、体验和度假转变。统领当地不同的地域特色资源,打造品牌乡村旅游长远发展的战略。以独特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当地产品的优势与内涵,逐步形成品牌效应,为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

2.4加大产品宣传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多种形式,邀请乡村旅游扶贫专家科普乡村旅游发展信息,借助线上开发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旅游扶贫培训实施基地”,安排重点贫困户、带头人、旅游扶贫村干部等参加培训。结合衡阳地区扶贫信息系统,对当地乡村旅游市场游客信息进行专业的统计与分析,明确主要的目标市场,制定专业的营销方案并组织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新资源。

2.5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经营者运作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乡村旅游地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2.6建立生态监测站

生态环境站是针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安全性而开发的一种全天候连续监测的自动监测站。可对生态保护区内的气象环境因子实时监测,并为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气象数据和资料,对旅游活动造成的乡村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定位监测。

2.7建立现代化生活垃圾管理

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要强化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减量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健全分类收集运输机制,配齐配好垃圾分类运输车坚持分类运输,避免混装混运。一定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垃圾类别,因地制宜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融合,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农村现代化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2.8建立智慧旅游平台

用科技知识建立智慧旅游的平台,为游客提供酒店、交通、餐饮、购物、商务、娱乐等旅游综合信息服务。通过门户网站、多媒体触摸屏终端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向游客提供全村及周边区高清景象。建设智能导游系统,向游客提供导游图显示、自主讲解、周边设施导航等服务。让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便捷,利用云技术在乡村旅游中建设当地特色旅游平台,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发展历程等。

2.9建立“农户+协会+政府”模式

根据国外经验,建立“农户+协会+政府”模式,其中农户是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和供给的主体,协会在乡村旅游营销与管理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乡村旅游监督检查进行评估。

3结语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产业[11-16]。是我国当今脱贫致富、开放发展的一条有效渠道。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特的乡村旅游基地,为实现该地区贫困户脱贫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李云贵 李天平 轩贵平 姚海伦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