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考

[摘要]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彰显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要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导向,强化专业建设中的产教深度融合,方能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必须要以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对接度、匹配度,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中的渗透,科学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课程体系,打造“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已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跃升。旅游产业的强劲发展,对于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专业建设是旅游人才培养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建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迅速,由最初的8所院校开设旅游专业发展到2018年的1458所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存在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2017年10月,党的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短板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由此,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过多、实践脱节”问题,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理念嵌入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以此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的旅游专业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审视

高等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高校旅游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达到30万人,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从专业细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其与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反应不足

产业发展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假使缺乏产业发展的支撑,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专业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服务的。2019年,我国高校专业调整的幅度较大,以河北省为例,在未来的四年时间内,预计拟新设本专科专业1039个,拟停招或撤销本专科专业1092个,其中,新开设的专业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而被撤销的专业则是市场需求度饱和、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度不高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旅游强国”的行列,内在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然而,在审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时发现,存在“管理特征凸显”“市场对接不足”的问题,从旅游业的业态来看,其更多地倾向于“服务”的内涵,旅游管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而言,与旅游学科的发展规律是不相吻合的。因此,造成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脱嵌。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度不高

教学实施的效果是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积极面向现代旅游发展的产业需求,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通过相关理论教育,夯实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大学生具备知识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然而,从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却由于实践锻炼平台和机会的“缺位”,导致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严重欠缺,难以彰显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势。

(三)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要求高校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方能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然而,在审视当前高校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时发现,存在师资总体结构和配置水平不高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专业建设的“含金量”。从专业背景来看,部分教师非旅游相关专业科班出身,而是带有浓厚的管理学专业背景,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管理”的痕迹明显;从学历背景来看,仍然存在部分本科毕业的教师,旅游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较为缺乏;从师资梯队来看,教师“老中青”分布不均,青年教师较少,在专业发展上“传帮带”的机制不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不足,多为“学院派”而非“实践派”,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二、产教深度融合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路径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必须要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行业互动”的办学理念,强化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功能和价值,坚持“知识→行业→能力”的特色办学模式,使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兼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坚持“工学结合”理念,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所谓的“工学结合”,就是指“边工作,边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提高”的高度嵌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举、并重和并行,这是对“理实一体化”建设的加深和拓展,从而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无疑,在“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坚持“工学结合”理念,将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将使教学模式更具实践性,从而为旅游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对此,在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要适当降低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提高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使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达到60%,延长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确保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实习的机会和时间。

(二)坚持“校企合作”理念,建设专业化实训基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真正落实“产教融合”,根本之处在于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培育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管理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实践性课程教学特色。对此,要坚持“校企合作”理念,坚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的原则,把行业、企业、政府等纳入到专业建设的队伍中来,依托行业推动专业建设,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强化企业和高校的直接对接,建设专业化实训基地,使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有所依托。要积极遴选行业信誉好、稳定的酒店、旅游社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学生到酒店、旅行社开展实习实训的长效常态机制,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来培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坚持“能力本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外引、内培和聘用的方式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即要求教师既能上得了讲台,又能有效带动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对此,要形成以老带新的“导师制”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发挥好老教师、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时掌握旅游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相关动态信息,并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带到专业教学中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注重选聘旅游企业管理者、行业资深从业者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官员作为兼职教师,发挥其工作优势,及时将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相关要求及时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能力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专业能力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形成特色化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改革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专业教学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理论式、填鸭式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对此,必须要改革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市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形成特色化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构建“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特色化教学模式,将产教融合的项目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的项目来进行学习,以6~8个人为1个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本堂课的教学项目或任务,突出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度、投入度。同时,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三、结语

高校专业建设必须密切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宗旨。旅游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旅游管理与服务必须向“高端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必须要以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动态需求为导向,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的对接度、匹配度,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中的渗透,科学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课程体系,打造“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

参考文献:

[1]王庆生,胡宇橙,李志刚,等.高校旅游管理品牌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8-230.

[2]王聪,洪燕云,牛兆泉.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22(6):102-105.

[3]刘小蓓,黄文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7(6):62-64.

[4]范玲玲.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5):271-272.

作者:刘建娥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与信息技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