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职业教育的育人形式,也是一种企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直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有明确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总结其人才培养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本文对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对接;双重身份;双导师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即“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施[1]。当前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及其实施路径模糊、办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等问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国家对传统学徒制的改良,是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的有机融合。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要求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模拟训练,到企业跟随师傅开展实践操作,学校和企业相互协作,教师和师傅共同教学。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的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学习。在学徒培训过程中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主要责任,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培训标准,和高职院校共同开发符合岗位需求的校企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徒)的理论和实操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一)培养对象身份的复杂性
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对象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在岗的新进员工。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学分制或“弹性学制”完成理论学习,达到相关专业要求而获得毕业证书;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开展实践操作,实现技能学习。
(二)学习培训的仿真性
现代学徒制可以实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学习培训,学徒通过在企业中的工作,观察师傅及熟练员工的操作,在实践中处理具体问题,和同伴讨论,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建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企业的主体性
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应当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开展培训活动的主要场所,企业要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安排,明确参与主体各方职责,平衡各方利益。学徒要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并且根据企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完成相关实操训练。
(四)考核的规范性
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等,都有统一的规范和评价标准。为避免学生沦为企业廉价劳动力,企业应与职业院校合作,研究制定规范的培训体系和合格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培训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一)在国外的应用
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如德国的“双元制”是以企业为本位,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培训机构较为主动,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以第三方机构为特色,瑞士的“三元制”由联邦政府主管。在澳大利亚,旅游研究局、旅游研究院、旅游研究理事会广泛参与,企业主动与高校联合,互惠互利。在美国,旅游职业教育市场化特征明显,院校、企业合作,紧密开展教育研究,很多任职教师既是行业专家,又有旅游企业的任职经历,他们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
(二)在我国的应用
近些年,各省市都在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其常见的模式有: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以受教育者身份学习,主要开展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在企业中以职业人的身份开展实践操作。两者交替进行,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学生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该体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典型工作任务,如创作导游词、设计主题宴会等。
3.“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依托校企合作,通过到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现代学徒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政府制度保障的缺失、校企目标不统一、学生角色转换能力不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师傅职业素养不高等因素,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校企对接不够紧密
实践中,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并不少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的,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紧密对接,这不只是学校教育能够满足的,需要企业的紧密合作。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企业出于短期用工考虑,不愿承担现代学徒制三年一个培训周期的风险,在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中,存在现代学徒制的设定岗位人员缺少系统培训,投入精力和时间不足,培训内容较为片面,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等问题。旅游企业往往不愿意花太大的精力和经费来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学生岗位基本以导游、前台接待、餐厅和客房服务员为主,培训内容简单,薪酬水平较低。
(二)学生双重身份适应性差
现代学徒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生源流失的问题。由于怕吃苦、不愿过早失去就业选择权、对所在旅游企业的就业前景不看好、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认识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不愿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但为保证实习质量,实习与学分是挂钩的,不参与实习,学分缺失,就无法正常毕业,所以一些学生是带着情绪去参与学徒制的。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学徒和学生身份需要不断转换,使得部分学生来不及适应,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比较消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工作中遇到人事关系处理不当、工作环境差、觉得学不到东西、对企业严格管理心存抵触等问题,容易产生逆反情绪,甚至逃避实习。
(三)师资水平尚待提高
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但是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科研任务重,学院也没有给教师开展职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比例严重偏低,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历,教师教学活动缺乏企业工作背景的支持。企业师傅技能水平较高,从业经历丰富,但是职业素养偏低,学历水平不高,在带学徒的过程中,缺乏与学徒的主动沟通交流,主动教授的积极性不高,有时还会带给学生消极、懒散的工作态度。比如带团实践中讲解词缺乏深度,餐厅对客人的个性化服务不足等,致使培养的学徒素质偏低。
五、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形成紧密型校企对接模式
1.加强各环节的深度合作
招生环节中,由校企联合招生,在满足学业考试成绩的基础上,旅游企业按企业招聘标准开展面试,被录取的学生同时具备企业准员工身份。培养环节中,校内实训室可根据实习企业的需求,模拟真实的旅游工作场景。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如家之星”项目,就是将如家的前台、客房搬到了实训室,将课堂学习与上岗实训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下企业前就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熟悉服务流程。通过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与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工作时间计入工龄,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
2.明确各方的职能职责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序开展,一定要明确各方的职能职责,对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如仿效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制定统一标准[3]。企业应当为学徒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技术含量的实习岗位,积极配备指导师傅,对学徒的实习实践做具体指导,开展考核,帮其尽快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企业应根据学徒的培养质量给予师傅相应的奖励。学校应为现代学徒制搭建良好的平台,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进行。学生应积极参加企业实习,掌握实践技能,自觉遵守学校和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
3.完善校企合作课程
参照行业标准,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基于岗位需求,分析职业活动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企业的工作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做到理实一体化。如旅行社的实习岗位主要有导游、旅游销售、计调、客户经理等,按照“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对应课程”的校企课程对接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校企课程体系,形成“走岗认知、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协助转换双重身份
1.明确双重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应用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学生身份的认同与归属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既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在校生,同时又是在合作企业接受培训的准员工,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学徒/准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应尽义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通过“三方协议”进行法律上的确认和固化,并有效落实。除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外,还可通过“优秀学长职业成长分享会”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优秀学长的成长经历,更加主动地融入企业,并引导他们开展职业规划。企业安排相关部门主管开展讲座,及早培养学生的准员工意识[4],帮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应养成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加明确行业特点和学习任务,提升职业归属感。
2.协调师徒关系
我国学徒制源远流长,传统学徒制中师傅的地位高高在上,“师徒如父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技能形式的多样化,师徒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师傅和徒弟的交流不能一味地强迫灌输,也不能过于简单化,要有一定的互动。师傅的讲解除了即兴的口头灌输外,还需要结合学徒的接受能力,示范动作,讲解内容还可以注重职业道德、社会经验的交流。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这与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态度是有区别的,应当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抱怨公司待遇、管理方式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去提升自我。学校、企业、学生互相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与学校老师联系。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态度,对负面影响要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利益。师傅在学徒的成长中担负着领航人的重任,不仅要授之以渔,更要以德育人;学徒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踏实地完成学徒期间的工作任务,更要有尊师重教的意识。
(三)提升师资水平
1.深入企业,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强化。在定期安排教师参与相关的讲座和进修班的同时,更有必要遴选教师深入合作企业,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兼职教师的选聘来源除了高校的专业教师,也有必要选聘行业企业的优秀员工或技术能手。合作企业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职业能力,专业教师帮助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和咨询,并为企业出谋划策,开展员工培训,提供管理改革方案等[5]。校企双方也可以采用“横向课题”的方式,开展解决企业问题的实质性探究,并提升专业教师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
2.完善双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合作的旅游企业应当指派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优秀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与待遇。对专职教师的考核更要侧重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并将其纳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考核当中。
参考文献
[1]濮德锁,林红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课程对接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2):50-54.
[2]程亿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2-23.
[3]雷成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范丽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3):53-54.
[5]徐春.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作者:曾艳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