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旅游管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旅游管理论文

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管理论文

一、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意义

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对于创新景区发展、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和公众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低碳景区建设可以催生新的发展规则。例如可以将低碳的衡量指标纳入景区评价体系中,进而推动景区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扩大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比例引导传统能源和技术的变革,推动新的发展规则的产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二是低碳景区建设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开发整合。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在这一浪潮中必然会走上改造发展创新的道路,而传统景区在向低碳旅游景区转变时,无法避免地将低碳发展的理念无形地渗透到其他产业中,这便有利于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强整个区域内的联动效应,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发展共赢共生,构建区域内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低碳景区建设可以促进公众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旅游生活中,游客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景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建设低碳旅游景区通过宣传低碳的相关知识来宣传低碳的意义,引导公众学会节省资源,进而投入到维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使其以后可以以将低碳生活方式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二、旅游景区碳排放的主要表现

旅游景区碳排放主要源于交通、住宿、娱乐设施和主题公园娱乐、滑雪等旅游活动。同时,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加大了环境负荷。比如普通居民通常一天用水量大概是100~300升,但是星级酒店用水则高达500—2000升,豪华酒店更甚。另外,滑雪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却因为气候变暖带来的雪期缩短、雪量减少而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滑雪只得依赖人工造雪技术,而人工造雪却要耗费大量水资源,比如北京市人工造雪一个冬天就要耗掉半个昆明湖的水量,这足以支撑全北京市一天用水量的1/10,相当于83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可见,对水资源是极度的浪费。在旅游资源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而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则变得尤为重要。第一,提倡低碳交通。一方面,景区要加强交通管制,鼓励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自行车、电动车等作为交通工具,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景区之间可以增加电瓶车、自行车或者中巴等定时接送客人,既减轻了环境压力,也丰富了旅游生活。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者尽量采用低碳或者无碳的交通工具。比如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尽量选用火车、中巴、轮船等代替飞机;短途可选择徒步或者自行车等。第二,鼓励低碳住宿。经调查显示,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也就越高。因而,在低碳旅游景区要倡导游客选择舒适便捷的经济性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同时,鼓励旅游者旅途中,自带必备的生活物品,树立节约水电意识,并且选择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第三,选择低碳饮食。尽量选择旅游地当地食材做成的食品,避免食品运输、包装、保鲜等环节带来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同时,鼓励绿色食品,避免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的使用。在就餐时,自带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进而避免石化产品的消耗。

三、低碳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首先,“低碳”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涉及到了游客旅途过程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景区要进行低碳旅游建设就意味着要转变游客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习惯,比如出门自备洗漱用品、减少换床单次数、选用自行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垃圾带回家、自备餐具等,这一改变向游客习惯的挑战,如果得到公众认可固然对节能环保的实现非常有意义,还可以提高游客价值体验,但是如果不被游客接受很可能会造成游客的反感和不满,亦不会达到提高游客价值体验的目的。其次,低碳技术的使用门槛高,对景区发展低碳旅游造成阻碍,尤其是对于中小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在进行低碳景区建设时,需要引用低碳技术达到减少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低碳技术实质上是在改变能源消耗模式,采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例如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交通工具换成自行车、电瓶车、牲畜等来代替汽车;建筑材料遵循节能环保、无污染的原则;在服务方面配备低碳导游,增加低碳通讯、饮食、住宿服务,对垃圾废物进行分类回收等。这些对于资金雄厚的大型景区而言,自然可以通过革新技术实现完美转型,然而就目前的中小型景区而言,要想真正实现新能源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根据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研究显示,我国对太阳能技术规范与技术产品质量认证标准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且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进口,对于国外一些高校、低成本、环保的技术依赖性很强。另外,对农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低,能源植物培育研究进程缓慢等,使得低碳旅游难以真正得到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成本较高。就景区目前的经营管理现状来看,要想实现传统旅游模式向低碳旅游的转型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技术更新、替换、融资等无一不依靠资金作为后盾。这其中包括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而必须购买设备的成本,以及投资额度大、融资渠道有限等造成的融资成本,都使得低碳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投资难题,因而低碳景区建设在转型中进程缓慢。

四、创建低碳旅游景区的措施建议

阅读全文

职业规划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职业化原则

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应具备系统的应用知识,理论知识讲授以够用、必须为原则,强调人才培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而非普通高等院校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因此相应课程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应强调职业性和实效性。

(二)多元化原则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既注重知识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关注学习者的能力、态度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提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转向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重点在于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实质性提高。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在课程评价中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三)发展性原则

阅读全文

体制改革下旅游管理论文

一.我国旅游管理理论分析

首先,旅游管理定义。旅游管理,主要指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质量性、可靠性的旅游活动服务,利用自身管理职能,合理计划旅游业人财物,合理规划旅游部门和旅游区域,对旅游活动进行的组织计划、调节监督。其次,旅游管理重要性。旅游管理作为旅游部门、其他部门的协调需求,是旅游行业、旅游机构、旅游市场的重要关系载体。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旅游业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行业,紧密联系着国民经济部门。旅游部门、旅游企业作为旅游经济活动的相关组织,是旅游活动基本单位,而旅游管理则为部门、企业的重要协调载体。旅游业属于服务型行业,专门为旅游者服务,涉及了旅游餐饮、游览、购物等内容,需通过旅游管理来加强这些内容综合设计,规划整体服务路线,销售给旅游者,确保供应充足。另外,旅游管理是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加强旅游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业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属于新兴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不仅可产生经济效益,立足一个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例如娱乐、交通、保险、民航等;还可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如增加劳动就业数量。最为关键的是,旅游也是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窗口。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旅游业属于国家发展的支撑性行业,是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界青睐。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建立一定数量旅游景点十分必要。近些年来,我国旅游景点数量日益增加,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其管理体制面临改革问题,对旅游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立足我国旅游业管理角度,管理体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缺乏宏观管理。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大多数部门、单位均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而这些企业人事权、产权,分属于不同投资单位,基本上每一个旅行社,归属一个系统。导致我国旅游系统众多,各自为政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客源不足情况下,市场疲软问题,各旅游企业之间,出现跌价竞争问题,行业内部矛盾引起旅游市场混乱。对于旅游管理部门而言,缺乏建设审批权,缺乏宏观调控手段,进而难以宏观协调与控制。其次,法律法规不完善。针对旅游管理体制,按照社会发展、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管理正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然而却极少涉及法律法规层面,主要依靠传统法律法规。按照目前旅游管理状况而言,部分不法商家、犯罪分子,通过法律法规漏洞,利用旅游行业开展非法活动,进而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损害了旅客自身利益。旅游管理体制缺乏。因旅游业属于特殊性行业,和其他行业联系十分紧密,和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联系无法分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服务行业高速发展,大多数部门和旅游业具有直接经济活动。然而,对于这些联系行业,缺乏有效性、完整性管理体制,某些旅行社为吸引旅客,选择恶劣竞争手段,严重损害旅客身心利益,对旅游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旅游产业结构失去平衡。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开发较为滞后。商品业作为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呈效益高和成本低特点,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然而,因生产销售、旅游贸易不协调,导致旅游商品长期是一种自发状态,加上旅游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创新力度不足,在包装和运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旅游商品优势。同时,对于旅游交通问题,旅游发展迅速,但交通发展滞后,使得旅游产业结构失去平衡。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措施

1.不断健全旅游管理法律法规。

针对旅游管理,因法律法规不完善,严重限制了旅游管理,不利于旅游管理水平提高。所以,按照目前旅游业发展形势,需不断健全旅游管理法律法规,有效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其一,科学定位旅游管理体制。立足管理体制角度,确保旅游管理的有关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旅客自身利益。所以,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不能订单方面追求单位经济利益,需综合考虑旅游单位、旅游企业和旅客的多方利益。其二,制定和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商场、餐饮等,按照行业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方可确保各方利益、旅客利益不受损害。另外,需严厉打击不法商家、非法分子的不法行为,促进旅游行业的合理秩序,提高旅游业发展速度。

阅读全文

高校旅游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用

一、国学教育与旅游管理大类人才培养的关系

文化性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蕴含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是国之魂。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教育俨然应该占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国学教育是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之“国”兼具地域、民族和政体这三个层面的含义,而且这三个层面又相互缠绕,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为目标提出来的,个体的人和整体的社会有机融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社会需要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教育功能上,这为国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锁定了方向,即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国学教育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国学教育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旅游业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征。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反之。旅游的根本属性在于其文化性,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之一也体现在文化性方面。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根据“2010———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积极与国际旅游业接轨,行业前景光明。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的前提是坚持民族特色、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华。我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没有中断文明传承的国家,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凝聚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必然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国旅游业是烙印上国学特征的文化产业。我国虽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国学传统文化的挖掘层面上尚有较大空间,中国旅游的民族特色性还需加强。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引领中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职责,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大类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国学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基础,不可缺失;国学课程应纳入高等院校旅游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升为学科基础课。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学教育的现状

面对蓬勃兴起的中国旅游业,国内的旅游教育事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以经济管理类课程、旅游类课程或心理类课程等作为学科基础课,国学课程缺位现象严重。国学教育在目前高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面临着尴尬境地。

(一)国家对国学通识教育缺少政策支持

目前,已经开展此类课程教育的大多是高校教师自发的行为,缺少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规范,从而难以形成正常的运行机制,很多高校难以开展国学通识课教育。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模式中旅游管理论文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1.合作形式

自校企合作被职业院校认可以来,主要采取的合作形式有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各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给出建设性意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阶段性课程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岗位,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掌握各种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具备各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共建校内外师资培训基地,方便各类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或聘请资深的教学名师兼任企业顾问,了解行业前沿资讯,丰富行业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利于聘请企业管理者、技能骨干等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校企共创订单式委培,企业以对各专业建设赞助,向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方式设立委培班、企业冠名班,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管理、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的管理者、技能骨干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阶段性课程见习、毕业顶岗实习均在合作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各大职业院校忙于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既为这一模式得以开展而感到欣慰,又为在执行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变味而感到无奈。可以说,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且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学校与企业各种合作,大多只是处于简单的初级阶段合作,主要停留在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上,校企双方在合作上流于表面化,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合作内容,如学校、企业的指导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实习,实习任务如何得到保证,轮岗实践如何实施等。

阅读全文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一、当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校这一方面的原因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然而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多,此时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再加上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缺乏专业性,还缺乏实践能力。

(二)学生这一方面的原因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宠爱着,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他们根本不去遵守实习规则,有的学生觉得实习太苦,他们不愿意参加实习。他们认为父母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份工作,因此他们不用实习。学生的这种观念阻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缺乏相关的实践基地

有一些高职院校会模拟仿真实训,但是这种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只有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够培养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学校还没有找到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从而会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阅读全文

关于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悄然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各高校旅游专业纷纷成为了热门,但由于高校旅游专业起步比较晚,在教学中难免出现不完善之处。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思考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有相当多的旅游本科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没有充分的认识,觉得做导游、酒店前台是旅游职业学校的课程,本科学生应当学习旅游的管理知识及技能。基于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非常抵触,常常是应付了事,缺乏重视。忽视实践教学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选择实习方向时的盲目性。学校在旅游专业的学生实习前会向其公布实习的方向,一般分为酒店、旅行社及景区三个方向,而学生们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只关注实习单位的待遇、名气等,未考虑实习目标的问题。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才发现无法达到满意的实习效果,再向学校诉苦,基至中途退出实习,给实习工作带来阻碍。

(二)实习前期的宣传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安排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前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对实习单位缺乏足够详尽的介绍,也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发现实习单位距离远,待遇差等,未达到学生的预期,因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实习。有的家长提前为学生找好了实习单位,或者认为实习就是走走过场,让学生在家休息,到期后,找关系去实习单位盖章了事。这都说明系部在实习前未对学生及家长阐明实习的重要性,学校也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约束学生实习。这样严重的缺乏沟通使得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使得家长关于实习与学校处于对立的立场,不配合实习教学,是学校实习宣传力度不够的结果。

阅读全文

高职校企合作旅游管理论文

1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作用

1.1有利于旅游企业发展

1.1.1提高人才质量,降低用人成本

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克服以往“死读书”的“天之骄子”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缺陷。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胜任工作,并且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实惠与利益。

1.1.2缓解旅游旺季及节假日用工紧张的状况

因为受区位、季节、气候和法定假日的影响,旅游市场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随之变动,给企业用工方面带来困难。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尽量减少编制,旺季人力匮乏时,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实习生,对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

1.1.3利用学校资源,提高企业形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