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管理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育科研管理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育科研管理实践

摘要:

“重开题、顾结题、轻中间”的管理方式称之为“秋千式”管理。致力于过程的教育科研管理称之为“扁担型”管理。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过程中相关制度空白,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业务能力、管理意识不足,梯级队伍不齐;专业示范引领缺乏,指导与服务不到位;成绩评定不及时,参研积极性保护不力等问题。需对研究过程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开展教育科研业务系列培训,建设科研基地校,进行研究过程展示,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集体视导;及时肯定、奖励学校的科研付出,提供学术地位与发展平台,保护求真务实的研究取向。

关键词:

教育科研;过程管理;“秋千式”;“扁担型”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是地方教育科研管理的普遍症结。“重开题、顾结题”的管理如同秋千绳由两端固定一样,维系着课题研究工作,中间的研究过程则任其自然,飘摇不定。这样管理方式可以称之为“秋千式”管理。显然,这样的管理下的课题研究质量普遍堪忧。教育科研的成果质量是靠扎实的研究过程支撑的。好的开题需要有序的过程研究加以落实,好的结题成果也要靠深入的过程研究来累积。因此,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必然是注重研究过程的,而开题、结题都只是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已。科学、扎实、有序的研究过程就像一根扁担,粗壮有力地支撑着整个课题研究成果与质量,它以开题为节点正式开启,以结题为节点宣告完成。这种致力于过程的教育科研管理,可以称之为“扁担型”管理。显然,扁担型管理更符合教育科研“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教育科研人应当追求的管理样式。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过程,只有对其中涉及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安排,才能完成和实现教育科研任务和目标。通过对资源要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教育科研过程薄弱原因主要在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职能建设、效果认定等方面。如何才能实现从“秋千式”到“扁担型”的管理转型,成都市青羊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问题一:研究过程中相关制度空白,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相较于学校教研、教师培训工作而言,管理体制不完善,常规管理不健全,中期管理迄今仍然是管理中的“薄弱地带”。除开题、结题外,研究过程中缺少了固定的、常规的管理项目,致使管理工作缺少抓手,研究人员不明确工作任务。因而,过程管理就变得随心所欲,研究活动也就缺少约束指导。秋千式管理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改革措施:教育科研的“中期”管理既显得十分重要,又难以把握。借鉴“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过程管理思路———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针对研究过程中缺少管理节点与抓手的问题,我们设置了以下管理项目。

1.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制

《青羊区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在研课题每年必须接受区上统一组织的年度考核,子课题每年接受总课题组的中期考核。每年11月底,区上统一组织省、市、区专家,每5人组成一个考核组,对课题组提交的阶段成果、研究档案进行审阅,并与课题组开展面对面的答辩式交流。通过查档案、看报告,面谈交流、PPT汇报等形式,课题研究过程进展情况一目了然。为了通过年底考核,课题组平时就必须扎实开展活动,否则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2.研究活动月报制

在《青羊区教育科研管理手册》中,我们规定学校每期至少开展1次全校性的研究活动,活动以简报形式报送区教科院科研室。重大项目课题,实行研究工作月报制。年底接受年度考核时,必须附上研究活动大事记。课题组有上报活动简讯的任务要求,就会在平时有意识地安排研究活动。

3.专项工作督查制

除了按《青羊区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求落实过程工作外,我们还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组织专项督查,且督查结果由区教育局通告。如2014年是学校教育科研建设督查,2015年度是教育科研制度落实情况督查(重点是人员与资源投放)。通过督查,帮助学校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提醒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也为区上掌握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情况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信息。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专项督查的引导下,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落实。

4.云盘管理过程性资料

为了促进学校落实课题研究常规工作,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青羊区教育科研网上管理平台”。即由区上统一建设一个云盘账号,通告各学校;学校在云盘上分别建立学校名称的文件包,将学校教育科研方面的计划、总结、重大活动的过程性资料上传;区科研室定期进行检查。如未及时上传,将进行通报。同时,由于账号相同,各个学校的文件包可以互访,这样,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公开在全区各学校的面前。谁优谁劣,也是可视可评的。区上需要学校上报的教育科研资料,也通过云盘提取,查阅评价。这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按时上报相关材料。

问题二:业务能力、管理意识不足,梯级队伍不齐

管理工作除制度建设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员建设的问题。教育科研过程薄弱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缺少研究的领军人物,特别是学校教科室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工作业务水平。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后备人员的储备问题。有些学校的教科室主任提升或调动后,科研工作马上断层。再如,有些课题组主研人员变动后,科研工作马上陷入停摆状态。因此,要让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有序而扎实,科研队伍建设方面需要提供足够保障。改革措施:

1.开发教育科研培训课程体系,系统培训人员

自2013年起,青羊区就开展起教育科研业务系列培训。从选题立项,到课题结题,乃至成果申奖都有自主开发的培训课程。每校每期至少派1人参加,至今已完成3轮培训。从2015年起,我们又开发了青羊区教育科研培训课程链,按研究精英、研究骨干、研究熟手进行分层培训,其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是重要课程。这就为教育科研队伍不断丰富与壮大提供了有效的“造血机制”。

2.梯级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全区的教育科研人员培训活动,我们要求学校建立起自身的教育科研梯队。学校科研室除负责人外,至少应有3人熟悉科研业务。

3.加强交流学习

我们有意识地创建校际交流、区际交流活动。如科研专项督查由各校科研室负责人组成考评组,交叉检查,既考核又互相学习。定期开展全区科研中心组沙龙,交流管理经验、研究方法。还组织全区科研室负责人到外区学习考察小课题研究推进经验。这些活动,开阔了眼界,也启迪了管理思维,为扎实推进科研过程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问题三:专业示范引领缺乏,指导与服务不到位

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要真正出质量、出成果,还需要有高质量的活动过程。基层教育科研活动过程质量不高的原因,与他们对研究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密切相关。要提升对此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从科研管理部门做起。县(区)教科室与其他专业研究机构相比,侧重于应用与实际操作。由于它处于“底层”,与广大基层单位(中小学、幼儿园、乡镇教委等)有直接联系,因此,它具有服务与示范并重的双重特点:一方面,要发动、指导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科研,另一方面,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严格按教育科研的规律运行,起示范作用。改革措施:

1.建设科研基地校

从2013年起,青羊区启动了教育科研基地校项目。以双向选择方式,从区内选择3~5个学校作为科研基地校,以1~3年为周期。区科研室每月至少深入基地校1次,承研的区域性项目研究活动就以基地校为载体开展。基地校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全区的研究展示活动。这样,区科研室的研究活动就具有示范性,基地校及学校一线教师也可深入了解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从中受到启示与引导。和区科研室一起做研究,学校教师是非常乐意的。科研基地校这一举措,得到学校与教师的高度认可。

2.研究活动观摩研讨

现在的教育研究观摩活动,主要是成果交流。在终结性成果交流中,参与人员关注到是成果,对过程研究的启示不大。因此,我们利用科研基地校、子课题实验校的研究活动,开展过程展示,让大家来看研究的一个具体活动是如何开展、如何推进的。这样的活动,直接关注的就是方法使用,活动的组织,过程性的管理,有助于参与者聚焦于研究过程,互相启发,相互借鉴,落实研究过程的常态推进。

3.纳入对学校集体视导(督导)

青羊区中小学幼儿园有与教育局行政科室共同入校集中视导(督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每一次入校视导,区科研室都要派人参与,对教育科研进行专项视导,相关意见直接反馈给区教育科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科研角度献计献策。每一次,教育科研基于数据调查的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都是学校非常期待与重视的内容。

问题四:成绩评定不及时,参研积极性保护不力

教育科研工作具有周期性、内隐性。参研人员大多是利用加班时间完成的,他们的付出非常需要得到及时肯定与认可。深入去分析教育科研过程不落实、不作为的现象,就会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被认可,因而出现情绪化表现。改革措施:

1.评优加分,阶段成绩纳入学校绩效管理

在学校绩效考核细则中,我们除了把立项、结题作为加分项目外,年度考核优秀、承办研究展示活动、专项督查评优都会计入加分内容。这样,课题组每完成一项重大活动,都会在相应的渠道获得认可。学校领导也乐意支持教育科研究活动的开展。

2.提供学术地位与发展平台

对于努力参与教育科研的人员,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应以综合方式给予认定。如我们让教育科研中心组的骨干人员参与区级课题的立项评审、结题评审,从专业水平上给予认可;让他们梳理研究经验,以培训者身份承担区内教育科研业务培训,提高其学术地位。以学习、培训、交流等机会作为奖励,让这些科研骨干具有学术自信与科研动力。

3.关注精神追求,保护求真务实的研究取向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仅以现实成效为标准去认定参与人员的工作状态是不公道的。因为,很多时候辛勤付出了但不一定立刻看到成效。对于这种情况,要理解他们的心情,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精神体验,要及时肯定他们求真务实、为研究而奉献的精神。担纲课题研究主研的人员,大多数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更需要情感上的理解,心理上的慰藉。一句话,一个肯定,都可以为他们下一步推进工作树立信心。只有有了信心,研究过程才能得到持续推进,才能产生良好的成效。由“秋千式”管理到“扁担型”管理是青羊教育科研的探索,我们相信:只有进行强有力的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才能改善区域的教育科研生态,才能满足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需求。

作者:叶剑 单位: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陶侃.教育科研管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4,(3):37-40.

[2]刘彦臻.云计算环境下高职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7):7-9.

[3]林秋生,黎华兴.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盲点初探[J].教学与管理,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