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产教融合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路径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产、政、学、研”协同创新是近年来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主流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办学模式,既要承袭传统高校的精髓,又要兼顾自身的特点探讨独具内核的发展模式。文章从产教融合的背景出发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的优化对策,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人员素养、监督和考评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符合学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管理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创新;制度改革;人员素养
0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强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中应用型高校的数量已占据半壁江山,在我国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转型时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既不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利于科研成果的累积和最终转化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科研与教学是为拉动高校发展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两者互促互哺实现高校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科研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管理是保障科研服务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如何突破常规管理方式的局限,紧跟时代需求,创新管理体制,拓宽管理路径,克服管理困难,实现应用型高校科研实力的大幅提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应结合时代需求,抓住发展契机,以应用研究为驱动,兼顾基础研究,完善管理制度,走“产、政、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1以协同创新理念
为引导协同创新活动是指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完成协同创新目标,最终实现各种资源的聚集和共享。应用型本科高校碍于自身科研水平和科研竞争力的限制,能获取的纵向科研资源较少,科研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近年来,老牌高校在协同创新方面已经成果丰硕,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下短期内无法有较大突破,同时由于自身科研力量的薄弱,真正能参与到“2011计划”中的少之又少,但这并不能阻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发展在协同创新概念构思和战略指引下,以横向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建设科研合作机构为延伸,寻求新的探索和突破。
1.1以横向科研项目为抓手
横向科研项目通常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委托单位批准立项的纵向科研项目之外的其他科研项目,如企事业单位委托或合作研究的项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科研成果实现社会服务职能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加速产教融合的必然,横向科研项目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科研项目形式。尤其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通过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一方面吸收了社会资金,缓减了科研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在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借助合作方的技术、经验、人员、设备支持,培育出一批科研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
1.2以建设科研合作机构为延伸
建设科研合作机构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与社会力量开展科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高校借助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与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研究所、科研基地等科研机构,尤其随着“2011计划”的推进,高校协同创新逐步走上正轨,各类校政企合作打造的协同创新中心层出不穷。这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在横向科研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积极联合项目合作方,以科研成果运用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合作建设各类科研合作平台,积蓄打造校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的力量,这是短期内应用型高校必须积极开展的工作,把产学研合作做实做透,借助合作共赢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2以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基础
科研管理是对整个科研或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是为实现知识与技术的创新所开展的设计与开发研发流程、管理研发团队、促进知识与技术转移的活动[2]。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管理工作实施的准则和依据,科研管理作用的最优化发挥、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其根本在于科研管理制度的科学和完善程度。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区别于传统高校的科研管理方式,需把握好大环境趋势,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的改进和创新,才能谋求自身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整体科研实力的有效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开展起步晚、时间短、管理水平低下,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制度内容盲从一般普通本科高校,既不符合自身发展特点,也未能紧跟科技社会发展的步伐,脱离协同创新的理念要求,不能很好助力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校开展。结合产教融合的环境背景,应用型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必须实现传统管理制度的完善、科研激励制度的改进、缺位制度的规范,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发挥科研管理制度本身应有的基础作用。在传统的科研管理环节中,应用型高校在借鉴老牌高校成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化繁就简,突出重点,从基于法度而又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角度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转化管理等常规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摈弃“唯论文”的观念,本着科技服务经济的理念,适应产教融合促进科技发展的理念,从科研成果运用和转化方面激励科技人员的科研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进行科研激励制度的创新,同时要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激励纳入科研激励机制当中,从具体制度的执行层面发挥激励机制的最佳效果;对于应用型高校中普遍缺位的横向项目管理制度、校内外科研平台管理制度,更要符合产学研合作机制有效运行的制度补充,规范相关科研合作管理制度,尤其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合作签订不规范、过程管理和结题管理缺位等问题的情况下,必须从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强化过程管理和结题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并落实一整套科学严谨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3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为推手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在科研管理中担任重要角色,其科研素养、专业化水平、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对科研管理的效能发挥产生直接影响[3]。随着科技进步和产学研的不断融合,原有科研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环境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对于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由于缺乏对科研的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挂靠教务部门,科研管理工作通过教务管理人员兼职,科研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事务性工作层面,其专业性程度的低下可想而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的形势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手段、职业素养、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科研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协同创新背景下,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亦发生明显变化,更加强调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应用型本科高校想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突破科研管理方面的重重困境,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就要把培养一批适应科技事业发展需求的、具备高水平科研业务素养的科研管理人才作为重要推手。
4以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考评机制为保障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督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科研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果高校对科研项目管理环节的控制脱节,对项目进度、阶段性成果质量评估管理不足,验收考核指标不明确,项目成果把关不严格,对科研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则会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对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形成阻碍。高校科研管理必须严格把控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保障项目研究质量。在开展科研合作过程中,学校还要积极畅通与合作方开展有效沟通的渠道,对相关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实现互通有无、互利双赢,为双方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4]。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这就要求相应的科研激励制度要结合这一特点,改变“唯论文”论的观念,革新传统模式下单纯以核刊论文、科技专著数量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形式,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效果的评价,激发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开发和转化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可应用性,契合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有效激励同时还要注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研机构和个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习琴琴 单位:苏州大学文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