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C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C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应用

摘要:在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高校管理面临众多的问题。C管理模式作为当前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虽然其出自西方,但植根于传统中国文化之中,吸收传统管理模式的精髓,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科研管理的弊端,对于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水平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旨在解读C管理模式为何能应用到高校科研管理中去,以及在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C理论;C管理模式;科研管理

一、C管理模式解读

C管理模式是基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提出的C理论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C理论是成中英先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学说和西方的管理理论提出的一种全新管理哲学,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而“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神形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的普遍法则,并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同时将中国人文思想和传统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互相融合,而对企业进行人性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1]。C管理模式是基于C理论的哲学架构,在结合当前世界的发展阶段和现状之后,构建了一个可以实际运用的管理模型。它具有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分,融合了儒释道三派之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焕发生机的重要表现。C管理模式与传统的A模式(金字塔型组织结构)、B模式(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仅仅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管理模式。王汝平先生把这种管理模式进一步阐释为“以人为形”的组织架构(如下图)。这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架构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加地以人为本、更加地高效灵活。C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人”,在这个人形结构之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重视和塑造相契合。儒家讲的“仁”在很大意义上都是在说人,“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虽然西方管理学模型中也非常重视“人”的开发和管理,但是与C管理模式相比其更加注重的是对模型整体性的维护和组织最大利益的获取。而C管理则能给其管理之下的人更多的自由、更好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

二、C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适用性

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型,当前C管理的应用范围主要在企业,C管理模型的建立也是以企业为蓝本的,但是C管理模式的应用空间不应该只局限在企业,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应用和发挥优势,尤其是在高校科研管理的过程中。科研管理是高校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高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发展。当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与时展需要不匹配、管理积极性不足、缺乏统筹规划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管理的效率。面对这些问题,高校也在不断地改进科研管理机制、更新科研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模式。而引进C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一方面,C管理模式适合高校科研管理的引入和发展。1.高校科研管理的性质适合C管理模式的引进。高校科研管理具有规章制度,管理的过程、步骤明确、清晰、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在相处的时候会处于一个比较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显然更注重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的C管理模式更加适用。[2]高校科研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校科研管理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管理行为,它的侧重点在于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着眼于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引领性创新成果重大突破、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公益性为目的的研究动力为科研活动提供支持。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人力资源自然就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之中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挖潜工作动力、激发创新潜力,那么不论是管理本身还是科研的发展都会得到长足的进步。2.C管理模式本身的性质适合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管理。C管理模式是目前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它的产生根植于成中英先生的C理论。C理论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C管理模式则是充分继承和发展了C理论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C管理模式不仅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利用,同时还把整个管理系统当作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革新高校科研管理中管理者的理念,还能契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容易被管理者接受和认同。另一方面,C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中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C管理模式是着眼于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的哲学理论而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引入C管理模式,就必须学习先进的理论,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学习和改造,管理者会对高校科研管理产生新的认知,由于C管理模式对人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收和改造,能有效转变管理者以往对科研管理的消极的态度,从而提升科研管理的积极性。

三、C管理模式在高校科研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

C管理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它的学习和利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C管理模式需要巨大的学习成本。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如果要引进C管理模式就必须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成本,让管理者充分掌握C管理模式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注意让管理者摆脱以往的管理模式的影响。第二,C管理模式要求整个管理过程的各个部分都相互熟悉,要求打通整个管理层,不仅对本职工作要熟悉,要对其他分管领域有所了解,同时要对二级单位、学院科研情况有一定掌握。C管理模式不仅要求各个管理部分各司其职,其更重视整个管理系统的协作,因此与相关职能部门、主管部门的协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引入C管理模式必须对原有的管理阶层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适用于新的管理模式。第三,C管理模式是一种稳健的管理模式,其成效并不像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那么明显,从引入到见效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短时期未见成效并不意味没有发挥效益,需要长期坚持。第四,C管理模式注重人的作用。人的作用发挥需要制度去制约,离开制度制约,核心的权力容易失衡,制度的制定会出现偏差,久而久之会失去C管理模式发挥作用的效力。要引入合理的考评,激励管理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管理人员动态调整的“旋转门”。

参考文献:

[1]王汝平.C管理模式[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5.

[2]王汝平.C管理模式[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6.

作者:盛楠 胡一桐 吴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