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改革

摘要:在现代化的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中,融入信息化、便捷化、数字化的大数据理念,可使该体系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管理服务,提高行政管理的精准性和管理效率。文章阐述了大数据可助推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多元共治的结构创新、有助于优化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机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现状,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人事制度、财务体系、行政服务等角度,探讨基于大数据视域下的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创新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资源配置;科研平台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类产业和职能领域,成为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2013年大数据元年之后,各国便将大数据技术和资源上升到战略高度,其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管理学等领域以及金融、信息、军事等行业,大数据几近充斥了人们所有的社会生产活动。2015年8月,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开放,加快建设大数据的发展进程,建设符合我国特色的数据强国[1]。现阶段,随着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对技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提质增效、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等技术需求更为迫切。农业科研院所作为科研单位,在大数据新视域下,只有不断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主动顺应时代的要求,因时而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管理,实现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持续引领农业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2]。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服务作为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其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也应随之调整变革,加快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行政管理体系。

1价值契合:大数据与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

1.1大数据可助推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多元共治的结构创新

大数据技术因其网络信息技术传播的独特应用性,具有流动、共享、开放、包容的特征。在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充分融入大数据技术,可为行政管理工作赋予独特的传播性和便捷性,打通农业科研院所与普罗大众、农业科学与农业教育、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的边界。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行政管理工作可进一步向多元和共享深入推进,将工作内容转化为相应的数据模块进行处理,使工作方式更为可控、工作成效更为直观。这种线上数据化、信息化的工作形式改变了传统行政管理工作模式,明确了工作任务的责任划分,避免了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简化了程序处理的繁杂环节,提高了各部门间横向沟通的工作效率[3]。此外,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研究工作者的需要进行定向的数据采集、信息挖掘,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提升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1.2大数据有助于优化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中的资源配置机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地域限制,实现了更深层次、更广跨度的交流互动。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优化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资源配置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通过大数据平台,院所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更加便捷,引导和助力各部门积极参与事务决策,投身产品研发、生产和供给,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全体人员协同发展,形成合力。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依托,逐渐形成信息化、实时化、多维度的政府助力、院所主导、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实现良性治理新生态。农业科研院所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内部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可为相应战略决策、事务处理、人事调整等提供科学、充分的参考依据。数据化、信息化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结构将彻底改变传统行业的主观模式,使行政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从而实现行政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创新[4]。

2现状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

2.1管理形式落后,程序理念陈旧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行政管理工作理念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入脑入心,“大管理、小服务”的意识依然没有彻底改变,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高效率、低能耗的办公方式没有全面推广应用;材料上报、数据统计、程序性工作庞杂且效率低下,以及审核报批等占据科研人员大量时间等。传统行政管理工作理念、方式过于陈旧、问题依旧突出,亟待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引入大数据,以求工作模式的数据化、信息化、科技化,将传统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升级换代[5]。

2.2管理架构模糊,行政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边界依然不够清晰,内部行政办公部门的“保姆式”服务仍然是主要服务方式。例如,农业科研院所一直以来资源驱动力和行政拉动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行业竞争能力偏弱;管理服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职能割裂等结构性缺陷;管理架构模糊,存在“有的事没人做”、“有的人没事做”等不良现象。

2.3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迟滞

体系不健全、反馈迟滞的督查机制是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制定任务目标后,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内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不同级别间信息流通迟缓。信息的不对称也使管理层制定的年度任务可操作性不强,对下级具体实施者的指导偏离以及在解决具体矛盾时针对性较弱等问题浮出水面。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具体实施者缺乏有针对性指导和可预见目标,其积极性不高,在日期截止前临时突击完成任务成为常态。另外,在任务分解后,完成情况缺乏有效反馈机制,其监督管理环节更显薄弱。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成果产出及推广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没能打破科研产品的产出、推广和应用之间的壁垒和障碍。在农业科研院所的人事管理上,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完整,未按照职工学历、年龄、专业、科研水平等信息进行人事管理细分。在针对不同岗位要求和人才定位设置不同的业绩标准和待遇水平时,欠缺指导性纲领,对于特殊人才享有的特殊待遇未给予充分的保障,一系列的理念空白或制度缺漏导致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产出效率相对低下,人事管理体系略显混乱[6]。

3创新途径:基于大数据视域下的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

3.1革新传统思想观念,拓展数据化办公视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作为脱胎于对海量数据挖掘和应用的新技术,其对于世界观的影响是一种科技颠覆,也必将引来新一轮的生产率飞升和消费盈余的浪潮。短期内,这一技术的变革将对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运行基本规则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信息化和数据化的浪潮中,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也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只有革除陈旧、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7-8]。农业科研团队人事管理变化是与新时代人才结构调整一脉相承的,是信息化工作模式建立、数据化办公视野拓宽的真正推手。例如,通过办公环境的变化,解决什么样的办公室能够呼应流动化、移动化和越来越灵活化的员工这一新的难题。将灵活的办公场地作为企业不动产的不可分割的组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应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和顶层设计理念,才能在基于庞大的数据和纷繁的选择之际作出理智的决策。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必须学会放弃惯性思维模式,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思考、用数据决策,才能及时把握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脉搏,作出更加贴合工作实际的决策和规划,带领团队走在时展的前沿。

3.2革新陈旧管理方式,加强信息化科研平台建设

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进一步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革新科研组织与研究模式、推动科技转型的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手段。从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来看,一方面,产业推广部门可从科研部门提供的科研进度、方向获知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从而为产业战略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将市场调研的信息反馈给研究人员,使他们了解新技术、新成果的社会反响、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科研方案,增强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同时,大数据可以为农业科研院所产业布局提供信息。通过分析各地区自然条件现状、农业产业地域分布、市场需求状态等即时性信息,帮助产业推广部门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推广方案,为产业示范基地、科研试验区的科学布局提供方案。此外,大数据可以为产业推广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分析依据,从而准确判断产业市场走向,最大限度地转化尖端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科研推广成效。

3.3革新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科研人才配置

农业科研院所属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公益事业单位,院所的科研属性决定了其必须采用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的科研人才管理模式进行人事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科研工作者档案信息的归类、整理、分析,帮助人事部门开展内部人力资源结构诊断,从而协助科研院所在充分掌握在职科研人员年龄、职称、研究方向等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制订年度人才战略规划,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效能。在农业科研院所人才的优化配置上,首先,需要在保障院所基础研究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进学科紧缺人才,及时补充薄弱研究方向的科研队伍及专家团队,科学有效地打造农业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梯队;其次,优化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内部科研人才的最佳配置;最后,充分挖掘现有科研人才的潜力,通过行政改革调动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拓宽人才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科研津贴、进修培养等晋升与发展渠道,使科研人才的管理制度系统化、规范化[9]。

3.4革新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在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包括制定年度财务预算、中期经费使用监督执行、后期总结决算等均可介入大数据技术。依托大数据技术,可对科研设备、试剂耗材、房产土地等进行统一评估管理,使其使用和流转进度等实现信息化。同时,可在财务项目的进程中对主要考核指标设置主动预警阈值,指标异常时将会直接推送异常信息到负责人电子邮箱或手机,方便其对财务项目进度出现异常时及时介入干预和管理。借助大数据平台,在财务管理中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收益模型,从而严格资金支出程序,规避资金使用风险,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实现经费收支、项目执行等情况的实时监控,规避在资金的使用中出现盲目项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支出的不良状况,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精准度,将财务管理体系下的资源使用做到配置最优化、利益最大化[10]。

3.5革新行政办公服务,明晰权责配比新生态

在办公室管理和运行生态中,大数据技术可为农业科研院所行政人员的分析、协调、决策、执行、监督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首先,行政办公人员可从大数据平台迅速提取参考数据和交互信息并进行科学分析、有效筛选,在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意见,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用可靠的定量研究弥补以往分析决策中参考定性研究带来的不足。其次,在方案实施进程中,可以随时追踪方案实施进度,对方案全程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在充分协调各部门的基础上,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最后,将办公室建设成为信息综合的“行政中枢”,通过OA等办公系统数据的归纳处理进行分工决策,科学高效地划分不同部门、岗位的相应职责,简化烦琐的办事环节,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政办公的“窗口效应”。

4结语

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的融合发展,构建信息化、数据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新体系,将工作重点落在大数据平台的架构设计、规章制度建立、工作模式革新之上。以农业科研院所的愿景、使命和战略为前提,以大数据与行政管理体系的融合为基础,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设计基础、理念、方法不断革新为目的,持续采纳各种新颖与科学的行政管理方式,来实现农业科研院所对于行政管理体系的革新、科研与市场相统一的最终目标,不断追求稳定与变革的协调,探索行政管理体系规范化革新的道路。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服务应与信息化潮流方向协调契合,紧跟时代步伐,将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管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办公信息数据化、便捷化的科学转换;将隐匿在农业科研院所各类表层信息数据之下的执行、行为、决策依据进行统一归纳、科学管理;将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定落实等各个方面数据化、信息化,融入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体系[11]。要在数据潮流、信息时代中准确把握新时代脉搏,冲破僵化思维的束缚,革新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科研院所行政办公效率。

作者:李特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