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统计2016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产出的重要科研成果与获得奖项,比较了我校近几年科研成果产出的数据,呈现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变化情况,总结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对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培育项目
一、2016年我校科研工作情况
2016年,大连外国语大学获批的各项科研基金项目在数量和类型上同比以往都有明显的提升。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同2013—2015年三年的获批数量总和相等。同2015年相比,教育部一般项目与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获批数量分别增长了66.7%和25%。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数量也增长了3~10个百分点。获批大连市社科基金项目数量是前两年总和的2倍。校级科研立项在数量上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项,校级科研项目获批经费比上一年平均每项增长了0.2万元。校级出版资助经费调整额度比上一年增长了10%。2016年,我校多项成果获得“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著作获奖比例提升了20%。2016年,我校核心期刊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5%,其中CSSCI期刊论文占年度总期刊数量的百分比由原来的20%提高到25%,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总数同比上一年增加了8.5%。以我校作为第一署名单位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3.5%。
二、我校科研工作取得进展的主要因素
(一)领导重视、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工作
“十三五”之初,我校领导科学谋划学校长远发展,准确定位“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建设。把科研工作摆到了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强调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复合型专业方面的优势,加强国际化办学力度,体现核心学科在学校教学与科研中的引领作用,朝着特色化外语高校与人才强校方向发展。主管科研的校长亲自深入各学科点,把教学发展、学科布局与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科研机构建设、经费投入、资源整合、孵化标志性成果、培植高级别项目、人员配备、学术会议和讲座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亲自与各院系负责人、科研负责人和学术骨干进行交流、协商,深入了解各院系科研工作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根据不同院系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二)科研处改进科研管理方式,推进科研规范管理
1.建立有助于科研发展的学术制度,制订相关管理文件。为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潜能,激励全校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我校科研处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完善学术制度、修订管理文件、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为突破口,在广泛征求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院系负责人、教授、副教授等教职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大连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大连外国语大学学院(系、部)教授委员会章程》及两个委员会选举工作方案,并组织了教授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切实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进程。同时,科研处在修订校内科研奖励办法,提高重要学术成果的奖励力度等方面出台了重要举措。2.改进科研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机构与团队建设。2016年,我校科研处加强了项目中后期的管理工作,专门针对2012年之前获批的各级科研项目开展了项目及经费清理工作,督促教师完成项目并总结成果,加大了我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提升了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为强化服务意识多渠道提供科研服务,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科研处利用微信等平台开通了“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微信公众号,组建了“博士论坛”微信群、院系负责人微信群等群组,方便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各类学术信息的推送。科研处把科研机构与团队建设作为凝练特色科研的基石,以集中学科优势,发挥团队研究力量为根本保证,以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为准绳,聚集不同学科、相同研究领域的人才,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开展学术研究。
三、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
(一)统计、分析历年成果数据,分析影响教师参与科研的相关因素
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反思以往工作和总结经验,为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贡献力量,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要深入各院系走访调研,倾听教师心声,彻底摸清学校的科研现状,改变“被动介入”的管理局面。认真思考造成各院系科研现状的影响因素,剖析原因是出于学校政策、教师的科研能力、个人行为、考核制度、奖励机制,还是存在其他问题。强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管理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助力推进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引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1.建立健全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完善团队培育机制。利用学校与国外高等学校的合作关系,“走出去”“引进来”,既要选派骨干去国外深造,又要吸引国外优秀科研专家来我校工作,培养高素质、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学术骨干,壮大我校科研队伍,提升科研力量。根据科研队伍的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分类与归属到创新团队,注重研究方向的凝练、积淀与整合,通过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学校通过一系列管理办法与激励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实行科研项目导师制,鼓励科研带头人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创新工作。尊重并保护科研创新,营造善待冒险、宽容失败的良好学术氛围。科研处、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要发挥积极作用,鼓励青年教师主动申请初级项目立项,积极参与创新团队,学习和积累经验,为快速成长为学术骨干打好基础。
(二)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新形势下,社会环境为我校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水平,积极探索科研管理的新途径与创新思路,通过多种渠道与手段互补协调,凝心聚力,助力推进我校科研服务与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综上分析,为提升我校整体科研水平,增强学术影响力,必须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出精品、出骨干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要切实推进创新平台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运用政策、制度规范学术交流机制,活跃学术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集中火力点,凝心聚力,采取“校内外联动、整体培育、重点选拔”的方式,加强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培育与孵化工作;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形成多方合作、协调联动、互惠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有效途径,激发创新活力,凭借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的增长点、优势学科群的发展点、重大学术创新的突破点,全面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张绍萍 李多菲 殷占录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