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分层次开放型小学生科技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高校应该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了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希望以此服务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建设新型国家的需求,这点符合了国家的战略部署,对国家科技与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创新的理论及实验教学来培养新型人才[1]。教育部调整了实践教学评估指标,调整的关键内容之一便是重视学生创新,考察并评估创新培养体系与效果,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不但落实创新人才培育举措,需要着重考察学生参加实践性创新活动中获得的成效及收益等。实践教学需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如教学方法、教学队伍等方面,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搭建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系统化培养创新人才,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断努力[2]。
1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路线
1.1开放式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中心
开放式是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觉运用实验教学中心投入科学实验当中。创新型即实验教学设备的种类及构成,引导教师的素质及数量,开展教学,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它构成了创新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可较好地培育优秀创新人才,树立全部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掌握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型在各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使用下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让实验教学中心更好地处于开放当中,学校提供投资及体制改革等的协助,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政策。如强化考核实验室开放工作,将实验室开放作为学院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而纳入其中;在核对实验室岗位数量中,将实验室开放系数提升到一个较高标准;研制并投入使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让实验室在开放状态纳入管理当中。学生在采用开放式创新实验之后,理论结合了实践,课内结合了课外,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把握许多学科知识及技能,更关键的是发散了学生创新思维,让他们具备了创新意识,主动参与其中。
1.2搭建实验教学“大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不但要表现在规模上,还要体现在收益上。所以,我们搭建了实验教学“大平台”,它的特点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从功能上看,实验教学理念先进,仪器设备科学先进,将资源较好地整合到一起,达到统筹规划系统的效果,资源共享,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机制,均符合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2)从种类上看,建立了按照大类区分的实验教学平台,很大范围上覆盖了相同学科,各专业学科相近的学生进行通用性实验教学活动。(3)从效益上看,满足培养方案的规定,调动了学生创新激情及欲望,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获得最大效益[3]。将实验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着手点,搭建了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围绕能力养成,开展分层次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逐步吸收科研及创新的创新成果,让实验项目处于更新状态;注重现代技术的引入,优化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比较广的范围覆盖,多次开采实验。且学校紧抓质量工程,深化改革。(4)从规模上看,具备了充足的实验教学场地及设备的支持,能够进行大范围的学生创新活动,实验课程教学、培训等。
1.3树立新的观念
促进中心建设领导者一定要具有超前意识,认清目标;中心搭建了全体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中心在后续发展方向上要集中于创新基地建设。在此种主导机制影响下,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增强,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1)学生科研立项。每年许多人参与学生科研立项。(2)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由指导教师对项目作出申请带领学生完成项目,每年学生参与人数众多。(3)工程创新训练。各学院结合专业特征,自主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品牌,如鸡蛋撞地球、创业计划大赛等,每年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实验教学中心较好地构建,为实验室开放添加了新的元素;中心在创新活动服务中较好地照应学生创新活动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2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内涵式建设
软件平台建设归属内涵式建设,表现为提升质量的特点,通过一些政策及制度的执行,使硬件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内涵式建设是推动实验室稳定发展的路径[4]。
2.1组织机构与开放运行模式
创新平台,执行2个等级的管理:一个是学院管理;另外一个是学校管理,中心担负校师资处、信通学院的责任,下面是实验室管理员及学生科技社团等。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吸收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够及时进入到实验室,开展实验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在经费及实验仪器等上提供协助,让学生受益范围更广,促进了学生高效合理的学习方式,所以,硬件平台在内容及时间上均处于开放状态。实验室管理形式,“轮换值班制”,同时结合了学生骨干代管;在工作期间,交由实验室管理员值班,在假日时间内,学生科技社团负责管理。学生通过刷卡,进入及离开实验室,交给“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统计学生的信息,并做出记录,及时监督及控制实验室运转。
2.2链条式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实践类公共选修课及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逐步策划,同时投入开设当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课程包括“校园DV”策划与制作、“控制模型制作与训练”及“SOPC技术与应用”。尤以“电子制作”归入到工程训练中心当中,“单片机”培训讲座等一些竞赛活动并未归入到教学计划中,这些课程包括了从大一到大三学年,将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兴趣上,将实践融入到拓展当中,在科技赛事指导下,建立对外开放的链条式教学体系。课程特点突出,课程和创新实验室彼此之间相互支持;课程主题是学生科技创新;课程多是实践;课程结合竞赛;课程有一定的趣味性及知识性,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上具有突出的作用。(1)构建链条式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程群。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2)模块化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使用了模块化的训练方式,各门课程均设置了若干制作项目,当完成其中一方面,便达到了课程要求。(3)开放式课程实施模式,因为学生作业负担比较繁重,较少有时间参与到选课休息当中,课程选用了开放式的实施模式,不对上课时间做出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完成课程。(4)课程变竞赛实践课每年考核不易把控,以“课程与竞赛相结合”为思想指导,课程结束之后,组织开展相关科技竞赛;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且以竞赛成绩为准,公平公正地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效果。(5)从课程实践成效上看,链条式实践选修课程从推出以来,备受学生喜爱。选课的学生非常多,课程已经生成品牌效应[5]。课程于秋季组织开展了选课大会,以全校不同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课程咨询服务,有很多学生踊跃采与,氛围激烈,会后,实验中心接待了许多报名人员,尤以大一新生人数更是较多使创新教育受益范围更广。
2.3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种对外开放的新的自主学习形式,要求指导教师保持非常强的工程技术能力,能够较好地进行实践操作;需要教师保持良好的责任心,长期处在实验室最浅显。为达到上述要求,打造了多元化师资队伍,专业教学与辅助教学相互结合。中心勇于创新聘用制度,面向社会选取合适的人才,聘请这部分教师担任授课,且将院系有意愿的青年教师吸纳其中,作为专职教师。创新平台当前专职及聘用教师各有几人;负责选修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科技创新。且在使用中心勤工助学岗位后,成立新实验室助教,聘请有一定资质及学历的优人才作为助教,因为这部分人才具有创新实践能力,辅助教师在除工作时间之外的一些时间管理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引导,让学生做实践活动,更好地凸显传、帮、带的职能;使课外辅导问题得以解决[6]。不断生成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切实凸显大学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资源及基础作用,切实发掘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让具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保持合作关系,在高等教育计划体系中纳入高级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将培养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作为工作重心,组织相关人员外考察学习,鼓励大家继续教育,在各类培训与教育方面,提供了时间及经费的支持。让研究生培养水平提升了一个更高层次,达到资源共享目的;开展课题的专项调研,进行技术项目的改造,培育了一些通晓科学先进技术,又有企业经验且能在一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群,以更好地满足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倡研究机构、大学企业,一同参与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协助企业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让产、学、研形成一个整体,健全教育体系,凸显企业职能,强化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工作。着力引进及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引入科技人才过程中,继续搞好当前政策、真正解决科技人才工作待遇等一些问题,逐步研究及设置相关人才引入的建设性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入搭建良好的平台。加快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利用围绕院士的科技团队力量,引进高端人才的特色品牌与成功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培育创新团队,切实突出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当中的功能,注重引入国外高水平的人才,特别是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归人员加入到创新创业当中。完善人才结构,鼓励科技人才逐渐汇聚到研发机构及创新型企业。推动协同创新,以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吸引一个团队,提升一个产业,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开展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搞好现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爱才,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鼓励人才自我提升,大力引进“创新人才”,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构建完善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执行灵活策略,最优配置人才资源。在引导用人方面,逐步向企业聚集。企业主导着技术创新,是优秀人才的集聚之地。在政策指导下,改变现阶段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使人才更为合理。让企业真正变为人才、经济、科技的主体。逐步健全包括科技人才、企业创新创业在内的政策制度,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健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完善人才诚信体系,构建围绕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科技人才更好地与科研机构与国内外大学进行合作,让创新人才更好地积聚,发挥人才优势。通过智力指导人才引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动拓展智力供给,驱动不同市场主体引才引智的内生动力,更好发挥高端引领作用,强化入选专家的服务与管理发挥重点示范作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等引智工程,采取项目合作及研发、智力利用等多种形式。如,企业向外寻求合作伙伴,挂靠到科研院校。以合理流动的形式,使人才得以重组及优化。以合理流动的形式,有发展的眼光和大人才的观念,引进、培养和使用等更新体制与方法,突出人才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主导性职能,使人才得以重组及优化,较好地配置人力资源。逐步健全科技人才的评价与奖励制度。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注重指导用人单位对各类型人才通过分类评价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一刀切情况的存在,重视科技人员实际能力:调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指导社会更关注科技人才的奖励,同时突出政府奖励的重点,改变以往科研工作以奖励为中心而开展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派生待遇情况。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积极鼓励大院、大所、大企业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引领科技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突出应用导向,逐步优化“成果应用证明”的取证规定,加强奖励成果的应用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在参与国家重大工程之后,构建达到产学研合作出成果,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出成果,在关键科技计划项目指导下,一同推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利用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向一线聚集;突出公平公正,完善机制、规范操作,逐步健全科技奖励评审机制,初评中采取100%省外专家,充分接受全社会监督,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把科技奖励评审权力纳入制度范围内。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优良外部环境。致力于健全政策,优化服务。突出人才价值,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改变人才流动中单位及地域等的旧观念,鼓励创新,鼓励风险意识,执行人才柔性流动。还是原有的人才性质,不转编制关系,且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提供良好的照顾。强化人才服务体系构建。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真正解决人才存在的实际问题,如落户及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提倡学术自由,克服浮躁。在制度建设之下,形成良好的学风,避免出现低水平的多次的短期行为,指导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独立自主的科学研究,提倡大突破的科研成果。较好地维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严厉查处各类侵权行为保护科技创新人才权益不受损害,调动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凸显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功能,健全相关法律及法规,鼓励其他合法资金进入风险投资运作。通过“政府购买”特殊政策让一些风险大及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让其更好地转化。加快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科技人才的管理的有效实施。在制定及管理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时,发挥评价作用,较好对科技人才管理实施行政干预:逐步梳理和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健全科技人才队伍管理体制。
2.4培养学生科技社团
自觉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发现及解决、验证暑期社会实践问题。专业教师引导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增添社团的活力,培育社团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科技竞赛入手,暑期社会实践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每年开展各类竞赛,如程序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挑战杯”刨业大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强烈的参与热情,以激活社团动力。由运行机制入手,健全科技社团体制。首先,学校对科技杜团活动提供引导意见,切实注重科技社团。其次,健全社团指导教师奖励及肯定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将社团教师工作和教评定职称、评优等结合起来。再次,制定社团评定机制。让所有学生均自愿加人科技社团中。最后,逐步健全激励机制。敢于让课外科技活动做得不错的学生免修一些课程,以物质形式奖励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出色的学生科技社团,一般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在该中心大力扶持下,学生科技社团逐步进步,当前建成的团队包括“E唯协会”、“信通科协”。要求协会应热爱自己的专业,多次投入实践当中,创新电子,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创新实验室,配置了日常中经常使用的电子器件及仪器设备等,全部交给委员自行管理。且借助各类活动,如技术培训、学科竞赛等,采用社团形式,以点带面逐步渗透到创新教育受益上,让他们变成学生电子科技创新的汇聚地。经过多年的建设,“E唯”常年注册会员非常多,本协会被赋予了“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的称号。
3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运行
创新平台当前已经投入运行,是本校规模比较庞当运行效率最高的载体平台,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管理上,均趋近国内标准。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之后,该教学环境向公众开放,为学生提供的部分器材、机位是不收取费用的。平台的运营方式、管理模式、运行模式,这些均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难题。平台向全校开放,每年接纳的学生课外创新人数接近50000万次,公共开设了创新课程5门,每年招收的学生在1200多名,总共课时510;总共担负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30项,参与到国家及省级创新竞赛32项,从中获得奖项520项,公共参加学生3000余人;尤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组织700人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多的;最终获得国家一级奖项3项,二等奖9项,省级奖75项;在竞赛引导下,让大学生创业层面更为广泛,受到政府组委部门的高度认可。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处于开放运行当中。我们支持的方式是,吸收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净化部分,全天候均处于开放当中,开放时间从早上的8点起,到晚上的10点,我们将其称之为计划外开放;但“模电”、“数电”等都是实验当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也就是计划内开放。从中不难看到,相比计划内开放,计划外开放更加复杂,需安排专业教师提供引导,进行必要的管理。本中心配置了此种类型的实验室7个,安排5名教师提供引导,并予以管理。本院创建了科技创新的岗位,为学生提供引导便利。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岗位。一些实验室交给学生社团,由学生自行管理,室内设置了工作台与不同类型的测试仪器,学生科协设置值班员岗位,全天候均处于开放状况。此外,我们支持,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存在是为了给出色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载体及平台,如小型可控潜水艇团队、智能楼宇控制团队等,实验室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机位与具体的条件。如此团队能较好地承袭特色项目,受到国家组委会高度赞扬,不断积累,打造学校良好形象。因为现阶段加盟科技创新学生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为调起学生科技创新的欲望,本年度实行“课外导师制”,将志愿及符合条件的教师组织起来,免费为学生提供引导,该举措的实施,凸显辐射示范作用,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4结束语
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型人才这是一项庞大且系统的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变革,需要教师拓宽自身知识层面,掌握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且教师还要甘于奉献自己的事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培养模式、革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不断地进行探索,培养优秀的学生人才,促使学校发展,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这是各教师应切实担起此项职责。
参考文献:
[1]吴克瑛,冯建玲.研究型大学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应发挥更大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243-244.
[2]王伞,赵旦峰,刘文智,等.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322-325.
[3]王海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通识型化学开放实验平台建设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0分会:高等化学教育[C].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2014:1.
[4]王松武,刁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6-8.
[5]何万国,何华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30-133.
[6]虞世鸣,杨彦,杨莹,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指导策略和方法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98-102.
作者:石宏伟 朱征宇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